打开APP
《平原晚报》创刊二十周年 · 特刊
新乡日报
2024-11-08 11:30:1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社长寄语

《平原晚报》创刊20年来,恪守办报宗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当前,媒体融合发展正处于关键节点。希望晚报的同志们认真总结办报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再接再厉、担当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不断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进一步提升办报质量和水平,为新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朱金明

总编辑致辞

20年前的今天,《平原晚报》应运而生。

20年,5555期《平原晚报》,是那时还年轻的晚报人用责任和理想书就的无悔青春。5555期《平原晚报》,倾注着对新闻事业最深沉的眷恋,表达着对新闻精神最执着的坚守。

20载弹指一挥间,从细枝嫩芽到花繁叶茂,《平原晚报》以奔跑的良知,筑梦征途,见证变迁,关注民生,影响城市。她的每一帧字里行间,每一声铿锵作响,都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厚善、崇文、敬业、图强。

20年了,笃定如一,初心如磐。

20年了,感恩永存,情怀依旧。

20年了,晚报正年轻!

新乡日报社总编辑 张哲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鼓足干劲从“新 ”出发——写在《平原晚报》创刊20周年之际

城市发展,群众生活,需要一份报纸来描绘、来记录。2004年11月8日,《平原晚报》顺应时代,正式创刊。通过一张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新闻纸,我们与您“握手”相见。

纸韵流转,岁月如歌。自此,《平原晚报》开始了辛勤而壮丽的征程,一纸风行,情满牧野,为新乡的清新空气注入了淡淡的墨香。

20年满纸风华,20年铁肩担责。岁月在不动声色间流转,2024年11月8日悄然到来。这么一晃间,20年过去了,《平原晚报》迎来了创刊20周年纪念日。

见字如面。弹指20年,5555期报纸,白纸黑字浩如烟海,叠加起来如斯壮观;5555个日日夜夜,读者与我们倾心相伴;5555次与读者见面,信任像老朋友一样与日俱增。

20岁正青春,在最美好年华,我们与您一起驻足回首——

初心如磐 凝聚力量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平原晚报》作为扎根于牧野大地这片热土的主流媒体,铿锵地走过了20年的奋斗历程。

20年间,这座城市发生的许多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城市在成长,记忆在更新。《平原晚报》是新乡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宣传者,始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重大事件上积极发声,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用鲜活的作品记录新乡发展、讲好新乡故事,与这座创新之城一起成长。

——围绕重点工程,开展系列报道。南水北调工程大型系列报道,共派出记者53人次,足迹踏遍18个站点,采访54个先进典型,行程700余公里,共刊发20个整版、50万字,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提供舆论支持。

——聚焦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京广高铁开通期间,提前运作,精心策划,仅用一周时间打造了一份详细实用的《高铁特刊》,用8个整版15000字报道了京广高铁的详细情况,体现贴近民生、为民服务的办报理念。

——凝聚奋进力量,引领鼓舞士气。《平原晚报》始终关注时事热点,根据城市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时开设《聚焦高博会》《新乡民生工程盘点》《新乡民生工程成果》专栏、专版,在各个重大主题报道中大显身手、出新出彩。

......

一份报,一座城。20年,《平原晚报》与城市同频共振,热情讴歌牧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见证新乡成长的点点滴滴,定格了新乡的精彩瞬间,为新乡发展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新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极大地激发了新乡人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促进新乡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职责如钢,使命如山。《平原晚报》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其敏锐的洞察力聚焦城市发展,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文明创建、抗洪抢险......《平原晚报》用其独特的视角孜孜不倦地记录着这座文明城市的跨越发展。

——躬身走基层,倾情为群众。多年来,我们联合有关单位开展大型走基层公益活动。晚报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企业等,走遍牧野大地,听民声,察民情,通过《俺村来了个致富引路人》《抱团养山鸡 无偿扶乡亲》《昔日墨守成规 今日转型求变》等新闻作品,报道基层,让成千上万的群众受益。

——搭建服务平台,帮助排忧解难。我们帮助延津县农民卖胡萝卜,帮助辉县市山区农民解决“卖杏难”问题,帮助原阳县菜农销售洋葱和冬瓜,帮助卫辉市丘陵地区农民解决滞销石榴。我们还与濮阳市媒体联动搭桥,帮助群众销售山药和莲藕......为读者提供报纸以外的延伸、优惠和增值服务,我们竭尽全力为脱贫攻坚助力。

——讲好乡村故事,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开设“乡村振兴 晚报记者基层行”栏目,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驻村帮扶等重点工作,推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分量的报道,做好乡村振兴的传播者、引导者、参与者,铺展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体现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抗洪抢险,经受风雨考验。当2016年和2021年新乡遭受暴雨袭击时,我们的记者直面暴雨洪水,在滔滔大水中定格抗洪抢险的瞬间,迎难而上,无惧风雨,第一时间出现在抗洪抢险一线,及时、准确对抗洪抢险工作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报道,发出了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最强音,为夺取抗洪抢险胜利贡献了媒体力量。

——做好舆论引导,助力文明创建。为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出《凡人善举·德润新乡——用爱心引燃正能量》《寻找最美新乡人》《我的责任我担当,文明新乡大家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范公共秩序》《幸福新乡建设,您希望增加些什么》等栏目,用正能量新闻为新乡增光添彩,擦亮了新乡的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

20年积厚,《平原晚报》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报道,热忱书写美丽新乡日新月异的精彩变化,和读者一起见证了新乡的时代巨变,这是《平原晚报》的使命,也是《平原晚报》的担当。

关注民生 铸就品牌

民生报道既是拳头产品,更是立身之本。《平原晚报》始终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广大读者奉献了有价值、有温度、有深度的信息和新闻,用文字和情怀润色新乡人民的美好新生活,书写了有温度的民生答卷,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美好记忆。

——聚焦民生。开辟《走街串巷聊民生·社区连线百篇系列报道》专版,关注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心声,解决百姓难题,记者足迹遍布全市50余个社区,较好地实现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

——反映民情。开设《社区民意直播车》专栏,记者走入小巷庭院,报道群众最关心的事,讲述了社区居民的细微生活,挖掘出许多讲文明、树新风的典型事迹。

——深入基层,一路同行。围绕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米袋子”“菜篮子”等,开设《民生总牵情记者走基层》专栏,编辑记者深入乡村、企业等调查采访,写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民生服务,全面报道。对群众关心的教育惠民政策、招生信息、中高考热点、教育资源改善等进行连续的、重点的、深层次的报道。

——服务创业,提供动力。“新乡创客·领秀”专题报道,展现了不一样的创客、创新、创业,在牧野大地奏响了创新创业发展的新乐章,为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提供了新动力。

——记录精彩,留下美好。策划“请千位老人留下春天的微笑”活动,采编人员历时55天,行程2300多公里,走进44个村庄(社区),以98个整版、496篇稿件、近2000幅图片的“庞大工程”,挖掘老人精彩故事,为老人拍照留念。

——真情关爱,传递温暖。开展“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捐赠御寒衣物”爱心活动,共收到捐赠的御寒衣物2400余件,不仅温暖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心,也温暖了整座城。

——直播民意,赢得民心。开辟《凡人善举 德润新乡》《晚报记者进万家,直播民意》等专栏,《新乡“旱鸭子”济源留美名》《爱心涌向重度肢残人士》《茹师傅卫河里成功救出9岁男童》等凡人善举的感人事迹,传递了正能量。

......

万千情缘,备感珍惜。每一篇精彩的新闻报道,沉实的字和句,深得读者青睐,宛如精神食粮,凝聚着向善向上的力量,灌注着《平原晚报》这家主流媒体对社会、对读者的责任和深情,留下一份报纸青春的铿锵回响。

从“新”出发 历久弥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闻工作是常做常新的事业。时代在飞速发展进步,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留恋纸墨的芳香,但我们更懂得,唯有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创新,才能让新闻更有生命力,让新闻的价值历久弥新。

拥抱变化,守正创新。《平原晚报》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深入媒体融合发展,主动革新,拥抱变化,创新表达,丰富内容,守正创新,坚守品质,“深改”报道和文艺副刊版面均得到业界充分肯定,通过丰富《平原晚报》为读者服务的内涵,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获得了读者的充分认可。

激扬文字,报纸日新。往事不可追,但青春可以再出发。回首与展望间,无论沧桑变迁,《平原晚报》将坚定理想信念,与这座文明之城同频共振,让每一篇报道、每一件作品都能给广大读者贡献青春力量,回馈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

报亦成林,从“新”出发。20年,只是一个青春的逗点,立足2024年,《平原晚报》以崭新的奔跑之姿,用20年积蓄的青春能量,从“新”出发,向“新”而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继续讲好新乡故事,传播新乡声音,诠释新乡魅力,让新闻报道更有力量,让明日的《平原晚报》给亲爱的读者带来更多美好,为这座城市续写新的华章。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携手 成长 向前  初心 责任 担当

20年,值得

□李文奇

从《平原晚报》创刊起,就与她一起并肩奋斗,走过了整整20年,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是在这度过,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的初心和舞台。

20年的时光在人生的历程中可谓一段可书可写的重要时段。翻看当年的稿件,采访有疏漏、文笔显稚嫩,就像孩提时的蹒跚学步。我无比感恩《平原晚报》,给了我历练的平台,让我一步步成长。

这些年,参与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令人难忘的大事件报道,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弹指一挥间,转眼间已步入不惑之年。有时会听到一些社会言论,纸媒没落。我想,这是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没有真正弄懂记者工作是多么光荣而神圣。纸媒或将暗淡,然媒介永不消亡。“新”闻常新,只要新闻在,就有记者的身影。

90年前,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提到:“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自己是个愚钝的人,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集体,感恩有爱的领导、同事陪伴与包容,回顾这20年,充实、无悔、值得。

应是驾轻就熟,终不敢掉以轻心

□杜家俊

校对,这个职业,说起来其实还挺土的,挑挑错别字,改个病句,加个标点符号之类的。在报纸出版的过程中,这个岗位没有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也不具备编辑“笔下生花编辑事,字句斟酌显真章”的妙手回春之力,她显得非常的平凡和普通。

但校对很重要。作为出版前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确保语句的精准,行文逻辑的严密,还要堵住“灯下黑”之类的疏漏,以使得正确成为理所应当的一件事。

晚报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岁月,我也在校对岗位工作了十年,似乎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应是驾轻就熟,却始终不敢掉以轻心,带着挑剔的甚至有点死板的标准,像个“的地得”的文字小警察一般对待每篇报道的每一句话,让正确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

校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责任心

□丰雁

自从2011年进入新乡日报社《平原晚报》工作以来,至今已经有13个年头了,从刚进入到陌生工作环境的迷茫到如今的驾轻就熟,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从事校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

随着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新兴媒体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的现实时刻警醒着我,让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度的理解:首先,要紧随晚报为民生的根本理念,不但要杜绝文字版式上的纰漏,还要加强从更高的角度去追求工作精益求精。其次,要适应市场需求,围绕民生,多关注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最后,要更高地要求自己,不能仅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满足了,更应该把自己作为晚报大家庭的一分子,为报社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余下的只是风雨兼程

□申长明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在记者这个充满挑战与魅力的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了。蓦然回首,感觉每一年都像是一场大考,我们时时刻刻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时代的印记,即将到来的记者节就是我们回首征程的特殊时刻。

作为记者,我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我们穿梭于牧野大地,见证着新乡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深入偏远山区,聆听那些被忽略的声音。

作为记者,我们是社会的瞭望者,遇到阴雨时,我们要拨开云雾,让事实真相的阳光穿透黑暗,让光明普照大地。

我们也曾遭遇过误解,感受到困苦,遇到过危险,但对真相的追逐从没有改变。艰难险阻,都会成为我们向前的力量。

我们要继续秉持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用双手书写牧野大地未来的篇章,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场上,永不言败,永不止步。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

□张媛媛

时光流转,已年近五旬,在新闻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近30年,虽知前路漫长且艰辛,但因热爱,我将工作看得非常重要,每天都有新的感悟与体会。

有人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比喻为春蚕与桑叶,告诉我吃得越多,吐得越多;消化得越好,吐得越精彩。初入职场的我对此似懂非懂,而今历经风雨洗礼,每次回味,都深感智慧与启迪。

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我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关注各大网站和公众号来了解最新国家政策和社会动态,读古诗、看史书、看名篇,增加自己的文字修养。因为每一份稿件和每一句话都关乎报纸的精彩和质量,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一天的挑灯夜战,也都只为能尽职尽责完成工作。

“牢记时代,勿忘人民”是已故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名言,也是我们采编人员的行为准则。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重温此言,期待与同仁共同勉励。

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

□王秋林

晚报二十年,当了二十年编辑。

编辑其实是很枯燥的,抠字眼、改错字、修病句,从一个字到一句话,从一个段落到一篇文章,再从一个版面到一份报纸,二十年不变。

编辑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从一个词在文章中的位置到两篇文章谁上谁下,再到整个版面的布局,尽管天天如此,依然乐此不疲。

有时候,一个字能引得整个编辑部的小编们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一句话能让整个编辑部分成两派,互不相让。过后,会心一笑。

二十年来,一直在学习。每天每月每年,“的地得”“作和做”......二十年前就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到今天还在学习如何运用,如何用得更好。

二十年来,一直在成长。年逾五旬,谈及成长,似乎可笑,但的确如此,二十年的编辑,学习二十年,然而似乎还如新兵一般,攀过了一座座山,向前看,前方依然有高不可攀的山峰。

晚报二十年了,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契机,以后的日子,我和她,都会不断成长,越来越好。

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见。

其实不必,我们天天都在,我们天天可见。

市委市政府致省驻新新闻单位和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

你的出行文明吗?新乡电动车整治再升级

新乡2条路线上榜!2024“中国骑行地图”公布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新乡日报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701

|总监制:张 哲

|监 制:王高峰

|主 编:董文胜

|责 编:刘伟佳

|校 审:杨   璇

|美 编:韩   雪

分享

点赞

在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