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
近年来,我国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并对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出部署。推动公众绿色低碳消费,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可以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强劲的需求侧激励,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择。
公众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已经取代企业生产行为,成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研究发现,从2012年开始,我国生活领域资源环境绩效的下降,抵消了生产领域资源环境绩效的改进,并且一路走低,拖滞了整个经济绿色转型的水平。可见,尽管个体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然而此类行为的集合则会对环境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绿色低碳消费包括购买、使用和处置三个环节,譬如绿色购买、绿色出行、绿色饮食以及产品回收使用等具体行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绿色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2.5%。在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的背景下,国家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譬如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对更绿色节能的产品给予更高的补贴标准,有效释放了市场潜力。
公众绿色低碳消费状况
绿色购买。2023年6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能够优先选择较为低碳环保的食品或电器,不购买过度包装产品。《2022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显示,约85%的消费者在了解到企业能源、资源浪费的负面信息时会放弃购买该企业产品。同时,近半数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绿色低碳消费,约64%的消费者选择在电商平台购买绿色低碳产品,“绿色+智能”成为家电消费的新选择。
绿色出行。2023年9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客运绿色出行总体情况良好,绿色出行分担率为70.24%。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有力地促进了绿色出行。
绿色饮食。《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22.7%,主要发生在生产端及消费端,约占总损耗浪费量的76%。公众在消费环节产生的食物浪费是食物损耗与浪费的主要原因。消费端食物浪费造成食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无效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
推动公众绿色低碳消费的政策建议
开展绿色低碳消费调查与评价。管理学理论表明,如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因为公众绿色低碳消费兼具减少污染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功能,所以应大力引导和促进公众绿色低碳消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评价指标既可以选择反映消费行为结果的客观指标,譬如人均能源生活消费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食物浪费率、绿色出行比例等,也可以选择消费态度、意愿等主观指标。依据评价结果,可以判断某区域的社会公众在“衣食住用行游”领域的行为短板,识别公众践行绿色消费、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和路径,从而有针对性地形成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提升绿色低碳消费水平。
扩大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发挥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是促进生产企业绿色创新、绿色生产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杠杆,鼓励和支持企业绿色创新,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譬如,提供绿色生产设备购置的税收抵免,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设备;设立专项资金,向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的企业提供贷款、补贴或低息贷款,用于购买环保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绿色生产项目。同时,应考虑对渠道商提供补贴,激励绿色产品的流通以及产品的绿色流通,譬如对绿色商场、绿色物流提供税收优惠等。生产厂家与渠道商相互协作,将更多的绿色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不断扩大绿色消费规模。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绿色消费的激励作用。绿色产品的某种局限性,譬如产品价格较高等,成为消费决策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有必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激励作用,尤其是电商平台的激励作用,因为六成以上的消费者选择在电商平台购买绿色低碳产品。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或生产企业能够对消费者个性化的绿色行为作出具体的、持续性的互动和反馈,降低绿色消费效果的抽象性,把结果变得更具体,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未来,要明确碳减排测算的标准,提升测算权威性,在此基础上促进平台数据互联,形成合力,增强绿色低碳产品对公众的吸引力。
以恰当行为信息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根据行为经济学的助推理论,助推能显著改变人类任何行为,助推的干预过程简单快捷。鉴于人类的有限理性,构建恰当的产品或行为信息,能够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居民的绿色低碳消费行为。譬如,能源类企业如果可以借助支付宝APP对家庭用户提供定制化信息,以月度或季度为单位,告知用电、用水、用气量同比增加较为明显的家庭,多出的碳排放水平以及多支付的金额,并附上柱状图等直观展示,很有可能使该家庭的能源消耗有所降低。阶梯电价等,是通过价格手段调节使用量,与上述信息手段相结合,能够克服单一手段边际效果递减问题,产生更好效果。
以志愿服务带动绿色低碳消费。积极培育与绿色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公众积极参与绿色生活方式志愿活动,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做起,有利于通过提供绿色低碳信息、绿色低碳教育以及改变生活行为的方法,影响并带动其他人践行绿色低碳消费。各地政府机构可以围绕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重点领域,大力挖掘、策划和培育相关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譬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能源等,尝试打造话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精品项目,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更多居民参与、践行绿色低碳消费。
推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必要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间建立链接,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平,决定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构建这样一个绿色生产消费系统,关键主体是生产厂家,主要环节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认证、绿色物流以及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譬如,通过逆向物流设计,实现生产厂家对汽车、数码设备等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为此,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等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推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公众的产品回收行为提供便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