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只会凑字数?特级教师亲授 “五感写作法”,阅卷老师直呼惊艳
**
每次作文考试,总有学生绞尽脑汁、抓耳挠腮,最终只能靠堆砌华丽辞藻、重复事例来凑字数,这样的作文不仅内容空洞,还难以获得高分。其实,想要写出精彩的作文,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特级教师总结出的 “五感写作法”,就是打开写作思路、提升作文质量的一把金钥匙,运用得当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直呼惊艳。
“五感写作法”,顾名思义,就是充分调动人的五种感官 ——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将所观察到的事物、所经历的场景通过五感进行细腻描写,让文字变得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为什么这种方法如此有效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80% 以上是通过感官获取的。当读者阅读文章时,这些基于五感的描写能够唤起他们相似的感官记忆,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文章的代入感和吸引力。
先来说说视觉描写。视觉是我们最常用的感官,它能捕捉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动态等特征。在描写一个热闹的菜市场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写 “菜市场很热闹,人很多”,就显得平淡无奇。但要是运用视觉描写:“清晨的菜市场像打翻的调色盘,红彤彤的西红柿堆成小山,翠绿的黄瓜挂着晶莹的水珠,紫色的茄子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人们摩肩接踵,五颜六色的衣角在人群中晃动,如同流动的彩虹。” 这样的描写,瞬间让菜市场的鲜活场景跃然纸上,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热闹的画面。
听觉描写也不容小觑。声音能够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氛围。比如描写一场暴雨,“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紧接着‘轰隆隆’,一声炸雷响彻天际,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狂风呼啸着掠过树梢,发出‘呜呜’的哀鸣,仿佛大自然在宣泄着它的愤怒。” 通过对雷声、雨声、风声等不同声音的描绘,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暴雨之中,感受到那种震撼。
嗅觉描写可以为文章增添独特的韵味。回忆童年的桂花树,“金秋时节,那棵老桂花树就像一位慷慨的魔术师,把甜丝丝的香气撒满整个院子。轻轻吸一口气,浓郁的桂花香便钻进鼻腔,直沁心脾,仿佛连空气都变得香甜软糯起来,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这种嗅觉描写,勾起读者对美好回忆的共鸣,使文章充满温情。
味觉描写能够刺激读者的味蕾,引发情感共鸣。描写妈妈做的红烧肉,“夹起一块颤巍巍的红烧肉,油亮的酱汁裹着晶莹的肉块,轻轻咬上一口,咸香在舌尖散开,紧接着是浓郁的甜味,肉质软糯,入口即化,醇厚的肉香在口腔中四溢,那熟悉的味道,是家的温暖。” 通过细腻的味觉描写,让读者仿佛尝到了红烧肉的美味,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触觉描写则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物体的质感。描写冬日里的雪,“伸出手,一片雪花轻轻落在掌心,冰冰凉凉的,像是小精灵在调皮地亲吻。不一会儿,雪花就化作了一滴水珠,在手心里留下一丝湿润,仿佛在诉说着它短暂而美丽的旅程。”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雪的触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在实际写作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五感描写。以描写一次海边旅行为例:“远远望去,湛蓝的大海与天际相接,洁白的浪花像一群欢快的孩子,你追我赶地涌向沙滩,这是视觉;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与游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传入耳中,这是听觉;咸咸的海风裹挟着淡淡的海草香,扑面而来,这是嗅觉;在海边的小餐馆里,品尝着鲜嫩多汁的烤生蚝,鲜甜的滋味在舌尖绽放,这是味觉;赤着脚走在沙滩上,细腻的沙子从脚趾缝里钻出来,痒痒的、暖暖的,这是触觉。” 如此一来,一段海边旅行的经历,通过五感全方位地展现,文章内容丰富饱满,生动有趣。
掌握 “五感写作法” 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平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录下生活中那些触动五感的瞬间。比如路过面包店时,记下面包的香气;漫步公园时,写下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色彩。久而久之,这些素材就会成为写作的宝库。同时,在写作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五感描写,不断打磨自己的文字,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当你告别凑字数的困境,熟练运用 “五感写作法”,让文字充满画面感、声音感、气味感、味觉感和触感时,相信你的作文一定能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成为考场上的亮眼之作!
上述文章介绍了五感写作法及其运用技巧。若你对文章风格、内容深度还有其他想法,或想针对某方面深入探讨,欢迎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