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学评论】《只为卿云》对精神自由的追问与思考
方志四川_顶端号
2024-10-10 14:34:47

行走:实现精神的高度自由

——《只为卿云》对精神自由的追问与思考

王晓霞

是什么能让我的心轻盈与欢快?是什么能让我走进清爽与激情?是什么能使我的精神实现高度自由?我想,除了写作,就是行走。而周闻道却把这两者融为一体,创造了一道以自由精神为特征的行走文学,或者叫文学的行走的独特风景。这就是《只为卿云》给我的印象。

《只为卿云》 周闻道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24年出版

加缪说,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或许是深谙这句话的哲性,周闻道开启了行走书写的人生模式。从他的文字里,能触摸到生命的搏动、思绪的敏锐、情感的丰富及善感对象本质存在方式。进入笔端的人、事、物,都被他以在场的姿态呈现在散文里;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水火风雨,人世间的亭台楼阁、人物故事,都会在他的文字里得到明晰的解构和重构,然后升华为他的所感、所思、所悟和发现,精神的自由驰骋,最后以思想和意义归结……

读《呼伦贝尔的冰火之约》,实际上也让我们践行了一次别样的相约,不仅感受到大自然冰雪隆冬酷寒的难耐,更感受到一种生命与民族的冰火炼狱。我们不禁会想,是什么让游牧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安居于此,历尽磨难而没有走失?一个民族的生存意志,通过一场欢乐喜庆的那慕祭火,完美地诠释了出来。火不仅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魂,是真诚热情的待人之道,更是书写游牧民族历史人文的关键所在——再残酷的冰雪,只要火没有灭,生命就可燎原。

游牧的最大特点是自由,行走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蓝天白云是放飞心灵的最好去处,鹰击长空的旷达,牛羊遍地的随性,无一不是对自由最好的展示。马头琴或激昂或低调的长调,诉说着游牧民族的剽悍与悲凉,但细细品味,那音符深处的表意,仍是自由的存在方式。“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只能狩猎、牧养动物,作为食物之源;以动物之皮,作为保暖之衣,并因此而适应自然,推进文明。”冰与火,是贯穿游牧民族整个历史与人文的主线。无论是战争、游牧,与农耕融合,还是迁徙、扩张,与生命救赎,都在冰与火的博弈中,推进着游牧民族向前走,感受着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对自由的极致追求。

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的夏日牧场风光(新华社发,图源:光明日报)

《山海为关》则从地处老龙头的一段长城说起,在娓娓诉说中,与读者携手穿越历史,追溯本源。从老龙头故事到孟姜女的传说,从秦朝的强大到清末的衰微,外敌的入侵贯穿着民族的自豪与屈辱,从实体的长城到人心的长城,发出令人震撼的叩问:“山海之关,最终却演化成悲恸的山海惨剧。”由此警示后者,唯有把控好人心向背,才是筑牢国家命运、人民幸福的坚不可摧的长城。古老的国度,历经战火沧桑,国兴国亡,方知治国之本在人,而非砖垒石砌的长城。

山海关长城(图源:新华网)

周闻道的行走,不仅在历史的烟尘里穿梭,也在当下的现实里,在你和我的身边。历史与现实,都镌刻进历史的天空。只有精神自由之人,才有这样的行走与书写。《走进古村》,感受到的不只是“山行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意,还有幸福的追问。或许农家的一个飞檐、一缕炊烟,展现的是古村的古意;那么,古村的路,则是幸福的三驾马车。从青苔石板路上的古老幸福,到彩色生态透水水泥砼防滑路的现代幸福,时光由两段村道连接,我们自由穿行其中,既感受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遗憾,又重历“丹马盐铁古道”的艰险,还可领略遁迹桃源的超然。而古村院落的和谐之美,质朴之美,将周闻道的思绪带回到童年的记忆中,那美丽多姿的花、憨态可掬的狗、辛勤耕耘的牛,装满欢乐的背篓,尽在一杯浅斟的清茶里,在或兴奋,或激动,或忧郁的叙述里,自由,成为记忆深处最柔软的存在。

《小村》 油画 张强 作(图源:天府心悦美术馆)

内向、宽厚和无私是幸福的三大要素。这是马·阿诺德的感悟。于周闻道而言,或许介入是最真诚,最坦率的表达方式。他不仅介入自然风光之美,更于风光中介入历史记录、介入传说故事,介入所见所悟,介入对象世界的一切遮蔽之物——存在背后的真相;更将精神的高度自由,无缝构筑到“文字的家”中,与读者一起,享受美景、美食,与读者一起感悟不一样的人生精彩,领略语言在场的魅力。

也是语言。只一句“美,是自由的象征”,便将我带入《有丽为羌》的散文中,沿着周闻道以文字构筑起的“路”,我看到了“一条皇朝的路,与羌人千年迁徙之艰对接,两个不同的名词,在这片西域之地重合,把我带进了丽江的历史”。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风景,这里的白云岩、石灰岩所构建玉龙雪山的阳刚与柔美。那种如山水画作般生气远出、雄浑天成的磅礴与旷远,纯净与静穆,以及大道无形,真水无香的美,深深镌刻进我们的内心。将丽江抽象、温婉、醉人的美,与羌人独特的民族之美渐渐融合,从而形成丽江与丽羌完美统一、美轮美奂的形态。《看一棵树修成府》的木府巍然的王者气度,《问一问那时的羌人》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羌居乐园,无不诉说着羌人的前世今生。我们在木府辉煌的殿宇间感受羌人的智慧和勤劳,在水车变幻的年轮里,感受羌人矢志不渝的坚守。三篇以羌迁徙定居为背景的叙述,让我们了解了羌人苦难而多彩的历史文化。或许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祥瑞,或许是牵挂庆云的文友,周闻道推却忙碌的俗事,来到鲁北平原,实现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实现了与卿云相约的聚会,美的卿云,成为自由的象征。

云南丽江九鼎龙潭风光(李永平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只为卿云》,因为这里有五彩吉祥的氤氲,这里有激越高亢的《卿云》之歌,有“君心似我心”的亲切,有一种“长江尾”的美好怀想,有天佑枣树的故事,还有热烈似火的“庆云李之仪诗歌节”。在周闻道心中,鲁北平原之行,圆了他“只为卿云”的梦想,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舜治下的百姓心里,有一片五彩之云,体验了李之仪的孤独之爱与家国情怀。其实,自由是很难的。

在周闻道的思维里,相约也好,介入也好,都不如在场来得痛快。一曲《大乐起兮仓山苍》的霸气登场,直接带我穿越到得胜荣归故里的刘邦击筑高歌《大风歌》的豪情壮志的现场。他们时而酣饮,时而击筑,随性起舞,大气豪迈。或许是击筑不能完全表达出君临天下的威严,那么,不妨以交响乐来加持,延伸而出的《命运交响曲》将命运中的渴望、奋战、辉煌、欢乐,以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方式展现,以《黄河大合唱》来唤醒民众,奔赴前线,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仓山大乐,不仅是音乐的活化石,而且充满了天然的大气磅礴、开阔厚重、喜悦欢乐的正能量。

气势恢宏的仓山大乐(图源:纵目)

磅礴宏大,是一种生命的自由表达,“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则是一种生命感悟。在《杜鹃不语》中,我看到了延绵盛放的杜鹃花海,于清凉宁静中独自绽放。它们与山同在,为山装扮,从来不语,这是一种生命的高度,更是一种自由的绽放,是造化的仙境,一如慈悲如佛的梵净山,虽然洋溢着由珙桐、紫薇、黄杨等珍稀植物孕育出葱郁的生命,却跳出这片葱郁,以梵音的清净相示人,让人在天籁般的唱和中,感受清静正念,从而修得慈悲为怀,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人类所追求的精神自由的极致。

杜鹃(彭万香 摄,图源:会理发布)

在场主义散文创立于2008年3月8日,由周闻道为首发起,由周伦佑建构散文理论,是中国当代第一个自觉的散文写作流派。它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去蔽、敞亮、本真,更多的是自由地行走在历史的时空里,主动介入,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聆听到美丽的传说、悲壮的故事,残酷的现实,我们在追寻到什么,发现了什么,作家如何存在,文学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就在《只为卿云》中。

朋友,你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本书,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简介

王晓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乐山市作家协会理事,井研县文联副主席,井研县作家协会主席。多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四川文学》《星星》《乐山日报》《三江潮》等报刊及人民网等网络平台。著有文集《心海观潮》。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晓霞

配图:方志四川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