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心理学专家:孩子的任性,源于这 4 种家庭教育!
杨净
2024-10-24 17:05:27
在超市的玩具区,一个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大哭大闹,他紧紧抱着一个昂贵的玩具汽车,无论妈妈怎么劝说都不肯松手。妈妈一脸无奈,又有些生气,周围的顾客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小男孩的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思考,孩子的任性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孩子的任性并非天生,往往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当。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自觉和自律,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导致孩子的任性。


第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是过度溺爱。在一些家庭中,孩子被视为 “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加以约束和引导。这样的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任性地发脾气、哭闹。爱默生曾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的爱是不健康的,它无法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反而会成为孩子任性的温床。


第二种家庭教育方式是缺乏规则。有些家庭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乏对行为的边界感,容易随心所欲地行事。“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没有规则的教育就像没有方向的船只,容易迷失在茫茫大海中。孩子需要明确的规则来指导他们的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第三种家庭教育方式是不一致的教育态度。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双方或者长辈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严格要求,另一方却过于宽松;一方批评孩子,另一方却护着孩子。这种不一致的教育态度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听谁的。同时,孩子也会学会利用这种不一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变得更加任性。蒙田说过:“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教育方向。


第四种家庭教育方式是忽视情感沟通。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就会通过任性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关注。“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 只有通过良好的情感沟通,家长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避免孩子因情感缺失而变得任性。


那么,如何避免这四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出不任性的孩子呢?


家长要学会适度地爱孩子,不要过度溺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需求不是都能得到满足的,他们需要学会等待和克制。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严格执行。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再次,家长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保持一致的态度,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最后,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孩子的任性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来改变的。家长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有自律意识、不任性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用正确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