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艺境人生 | 艺术与生活可以有多近?她讲述自己的美好体验
大河美术报
2024-09-20 16:14:24

“这场展览让我看到艺术与生活的美好交融,能够感受到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回忆起前不久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现场,聆听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陈文利览的情景,曾是数家上市公司CFO的罗明霞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观展感受。

“您是不是工作不太忙?”

 “正相反。平时我的工作非常忙,而艺术对我来说,刚好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调剂。美术馆我是经常来的,平时在家也会画点画。”

那天,罗女士始终走在人群的最前面,听得很仔细。她说, “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到壁画所蕴含的美术故事和文化背景,他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传递给了我们,这对提升大众审美、推进艺术普及至关重要。

图片8月25日,陈文利在展厅内为公众作导览

“爱上绘画,是从两年前疫情在家跟着网课学习中国画开始的。”罗女士介绍,她觉得艺术能够滋养生活,是享受美的最好方式,后来就一直坚持在工作之余写写画画。每次画画时,她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投入、放松和充实,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还能使自己暂时从繁杂的公务中抽离出来。

提笔书心静,丹青引中空。“当指尖提笔开始写写画画,那墨晕在纸上渲染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渲染的效果超出你的意料,而尽情享受着由自己创造的美的愉悦,你就会觉得特别容易沉浸进去,从日常琐碎的状态进入艺术的海洋。”在绘画过程中,罗女士一画就是几个小时,全然不知疲倦。绘画带来的快乐,想必罗女士已经“尝到了甜头”。

图片罗明霞 《惜今年》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这是我不久前临写苏轼的《寒食帖》。”罗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里的书画作品。很多时候,她会在创作时配发一小篇文字,或是一首自作诗,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曾经在海南儋州工作八年的她,曾多次到东坡书院参观,去实地感受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文化神韵和千年书院的文化传承。抚今追昔,她被苏东坡的革命乐观主义深深打动,对海南如今的发展也感慨万千,回家之后便写下了集自《寒食帖》的《惜今年》。

图片罗明霞 《泼墨仙人图》

罗女士的中国画作品《泼墨仙人图》,展现的形象是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透出傲骨的仙气。

泼墨仙人画中游,神韵飘逸似云流。
墨色淋漓情无限,笔触灵动意难收。
仙风道骨隐山水,超凡脱俗显清幽。
心随画卷飘然去,忘却尘寰万事休。”


罗女士还专门为作品题写自作诗,诗、书、画在同一幅作品中展现,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和谐统一。

图片罗明霞 《凤仪虞廷》

另一幅中国画作品《凤仪虞廷》,则是清明之际仿吴湖帆笔意,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竹清石秀,气势俊迈,生动地表现了竹、石的质感和内心的深情。这些作品或许还不完善,但对于一位刚刚学画三四年的爱好者来说,已经难能可贵,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一位财务工作者之手。

在交谈过程中,罗女士自信而又松弛,还从自己小时候练习毛笔字谈到了现在的美育。她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艺术中获得美的享受,尤其是孩子。“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从小学习艺术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我觉得这并不难。就算他握不好笔,也可以尝试让他蘸点水、点墨、点颜料随意涂鸦,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不要给孩子设限。“孩子们喜欢玩泥巴,就可以让他们把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粘在墙上后再进行涂画,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能够惠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我们中学的美术老师罗克中先生在退休后还经常出去写生画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也都爱好艺术,还会在我们的群里进行分享,艺术让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罗女士的印象里,这位老师上课的风格非常风趣,所以学生在上课时是非常享受的状态。以至于在数年后,罗女士依然记忆犹新。
图片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作品展现场

可见一个好老师,对孩子们美术启蒙的重要性。而据她了解,很多中小学尤其是乡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术课仍然很稀缺。她呼吁社会各界的教育家、美术从业者要更注重美育,为孩子们的一生种下美的种子。希望艺术家们能够经常走进学校和公共场所授课,给这些“祖国的花朵”更多美的启迪。(本报记者 秦鑫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