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探寻南阳重阳文化的独特魅力│尊老崇孝 爱在重阳·文化
南阳晚报
2024-10-11 10:16:25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少流传千年的传统佳节,这些节日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情感纽带,传承着民族精神。登高、赏菊、插茱萸……在众多传统节日中,重阳佳节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南阳,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楚风汉韵,历史底蕴深厚,重阳文化源远流长。10月10日,记者走访我市博物馆以及民俗专家学者,探寻南阳重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文物中邂逅重阳文化

汉代金羊杖首

为什么重阳节也叫敬老节?九月初九,重阳日。因为“九”与“久”谐音,取意祝福老人长久长寿。岁岁重阳、九九情浓,敬老、孝老、尊老、爱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重阳节与文物结缘,奏出的是一段绵延千年的浓浓敬老情。

南阳市博物院珍藏的一件汉代金羊杖首,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敬老孝亲美德。

金羊杖首,黄金质地,长4.5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羊儿静卧,昂首目视前方,背部雕刻精美,姿态稳健,沉静安详。腹下有一椭圆形銎,用以套纳手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养老传统,尊老爱幼的典故数不胜数,人们把尊老看作是仅次于事亲孝亲的一种美德,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影响深远。汉朝继承了从周代传承下来的敬老美德,并将尊老敬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汉朝以孝治天下治国理念的组成部分。”据相关专家介绍,从考古出土的杖首看,在高官士绅阶层中的鸠杖在民间幻化为羊、马等各种动物形式,象征享受优待,具有法律效力,成为国家尊老敬老的标志。

南阳是两汉时期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地域之一,也是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域之一。汉画像石,作为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百科全书”,让我们可以从中找寻到尊老敬老的历史印记。

在南阳新野出土的两块汉画像砖,一块刻画了孔子见老子的故事,其中老子就手执鸠杖。另外一块汉画像砖,则刻画了一人手捧钵,立于一位手执鸠杖老者前面,帮助老人讨酒喝的故事。

据相关专家介绍,手执鸠杖,杖,雅称“扶老”,自古有之;鸠者,不噎之鸟,寓意“老人不噎”,祝愿老人们都能健康长寿。在汉代,拥有鸠杖的老人,不仅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敬,同时还享有一系列的特权和殊荣。据《礼记·王制》记载:持有官府颁发的鸠杖,可以享受特别优待,比如出入官府衙门,不受限制;行走王土,食宿均有照应;做小本营生,一律免税;且身份地位受国家保护,有胆敢欺凌拄鸠杖老人者,以蔑视皇帝罪论处,严重者处以死刑等。

重阳文化 源远流长

南阳汉画像砖《孔子见老子》(老子手执鸠杖)

重阳敬老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西峡县重阳镇是重阳文化的重要传承地。登高、喊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佩茱萸香囊等重阳民俗,传承数千年。如今,西峡重阳文化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峡县重阳镇,地处豫西南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秦风楚韵交汇,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国九九重阳文化的起源地、孕育地和优质传承地,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重阳为名的乡镇。重阳的地理标识集中,全国仅有。现存有重阳村、重阳寺、重阳河、重阳湖、重阳沟等以“重阳”命名的地(物)名,还有登高台、佛爷山、快活林、塔沟、芦山寨、云彩山等与重阳节俗相关的地(物)名。在重阳,重阳公主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重阳节前后,这里的人们登高、喊山、饮菊花酒、喝菊花茶、枕菊花枕、食重阳糕、佩茱萸囊等习俗已传承上千年,鼎盛之至。重阳节当天,娘家人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家共食花糕,同庆团圆和丰收,已是约定俗成。

此外,西峡的菊花山和重阳寺是重阳文化的集散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百姓扶老携幼,登高赏菊;插茱萸枝,佩茱萸囊,家家蒸重阳糕,户户酿菊花酒;车水马龙,蜂拥至菊花山或重阳寺,举行祈福祝寿等活动。

菊花山自唐朝起就是全国闻名的登高赏菊之地,李白、孟浩然、苏轼、元好问等历代文人骚客曾游历西峡,并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成就了一段段名人佳话,留下了一篇篇壮丽篇章。

近年来,西峡的重阳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快速健康发展,重阳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发展创造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西峡县重阳镇,已连续16年举办丰富多彩的重阳文化节庆活动。西峡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和“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两块金字招牌。

敬老孝亲 传承家国情怀

《易经》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形成于春秋战国,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沿袭至今。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于“重阳”之日,在西峡丹水“菊潭”写就的《寻菊花潭主人不遇》飘逸出尘、脍炙人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南阳重阳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南阳唐王府博物馆,文化学者、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告诉记者,南阳的重阳文化源远流长,重阳节时人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民俗,一直沿袭至今。

“今日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即老年人的节日,这一天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代表节日,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重阳文化。”崔鉴平说,深厚的重阳文化底蕴,也影响着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尊老、敬老、爱老之风在南阳蔚然成风。

市作协副主席、二月河研究学会会长、知名作家鲁钊认为,南阳渊渟岳峙的传统文化,有个特点,是久而深、大而全、多而广,各类文化现象俱全,重阳文化尤显突出,有中原地区唯一的重阳镇,还有重阳村、重阳街、重阳湖、重阳寺、重阳河、重阳沟……有跟重阳节有关的登高台、快活林、塔沟、云彩山……还有与重阳的长寿形象有关的菊水、菊潭、菊花山、供奉寿星的祠堂等,塑成了盆地亘古流淌的重阳文化,形成了南阳开阔豁达的人情心态,铸就了南阳孝老尊长的敬老传统。

“新征程上赓续盆地文脉,推动文化传承弘扬,我们要致敬过去,珍惜当下,着眼未来,要始终秉持一颗敬畏之心。”鲁钊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南阳人,要敬畏历史、珍视文化,保护好文化古迹,保护好传统地名,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让重阳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下去。(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文/图)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