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讯,随着2024年三季报披露落幕,A股市场17家上市城商行的整体业绩情况陆续浮出水面。
作为我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同时也是众多投资者眼中“优秀标的”的城商行——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银行601169.SH)于30日晚间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
首家总资产规模突破四万亿上市城商行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达4.0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3%;负债总额3.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6%。
虽资产规模增速不及同期内“老对手”江苏银行的13.32%,但从资产规模来看,北京银行的体量已远远超过江苏银行的3.86万亿,成为我国首家总资产规模突破四万亿元整数“关口”的上市城商行。
今年前九个月,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17.59亿元,同比增长4.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6.18亿元,同比增长1.9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6.83亿元,同比增长1.87%。
若单看第三季度,北京银行则呈现出营收微降净利微增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62.15亿元,同比下降0.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0.39亿元,同比增长0.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0.81亿元,同比增长0.90%。
从上述各项数据整体看北京银行的表现堪称优异,但拉长时间线则该行的盈利增长已略显乏力。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北京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在2022年实现两位增长为11.4%,2023年下滑至3.49%几乎与2021年的3.45%增速持平。到了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2.39%,再至前三季度的1.90%。
再将北京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现放在17家上市城商行里相比,业绩增速也难称亮眼。虽然其营收仅次于江苏银行的623.03亿元,但4.06%的营收增速则跌出前五名,不敌西安银行(+9.69%)、青岛银行(+8.14%)、南京银行(+8.03%)、宁波银行(+7.45%)、江苏银行(+6.18%)、齐鲁银行(+4.26%)。
再次,其206.18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江苏银行(282.35亿元)和宁波银行(207.07亿元),但1.90%的增速则跌出前十,位列第十一名。
细看营收构成,截至9月末北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85.56亿元,同比增长2.6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间收入)为27.96亿元,同比下滑16.74%。据此前中报,该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255.36亿元,同比增长3.8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83亿元,同比下降16.95%。
前三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136.40亿元,上年同期为126.05亿元。
不良率压降但重组贷款异常增长
北京银行近年来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其曾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严控不良新增,统筹不良管理、加快不良处置,确保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在落实层面,如今年7月北京银行上海分行相当于2.3折将一笔6.53亿元的不良资产包以底价1.5亿元挂牌转让而引发关注。
据历年年报披露,2021年-2024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分别核销164.07亿元、109.06亿元,132.74亿元、81.10亿元。在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下,北京银行近年来不良率逐步压降,呈现向好趋势。2020-2023年,北京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57%、1.44%、1.43%、1.32%。
截至2024年9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位居第五,仅次于郑州银行1.86%、兰州银行1.83%、西安银行1.64%、贵阳银行1.57%。
此外还需注意一点,2023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5.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9亿元,位居城商行第一,比第二名上海银行的165亿元高了100亿元。
2024年上半年该行逾期贷款合计395.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08%,占贷款总额比为1.82%。从其公布的不良贷款率1.31%来看,该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约为284.33亿元,仍位居城商行第一,比同期内第二名的江苏银行高出约101.48亿元。
在北京银行不良率下降的同时,重组贷款却出现了异常增长。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余额为151.70亿元,较年初110.68亿元增长超40亿元,重组贷款占比0.77%,较年初上升0.14个百分点。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余额为155.44亿元,较年初151.70亿元增长了3.74亿元,重组贷款占比0.7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同为万亿级城商行江苏银行上半年的重组贷款余额仅为22.54亿元,所占比例0.14%;南京银行为64.38亿元,所占比例0.53%。北京银行的重组贷款占比居头部城商行之首。
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中,正常和关注类计提减值较低,而次级、可疑、损失三类不良贷款计提比例较高。为避开计提减值的监管指标,一些银行会将不良贷款藏于关注类贷款中,以此降低利润压力,但这也导致银行贷款偏离度较高。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的贷款偏离度分别为64.03%、78.96%、80.90%、86.40%。同期该行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44.54%、28.96%、23.98%、37.22%;次级贷款迁徙率为75.30%、27.13%、55.69%、77.48%;可疑贷款迁徙率为26.47%、25.87%、66.23%、93.54%。
贷款偏离度是指贷款的账面分类和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即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差;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
网贷业务“蛋糕”背后的风险
零售业务是支撑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被视为银行业经营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年来加码零售业务布局,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上市城商行的共识。
2022年3月,霍学文“空降”北京银行出任董事长,2023年11月其宣布该行完成了零售业务条线的组织架构调整。北京银行向零售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
在消费贷方面,北京银行有自营线上贷款产品“京e贷”,同时不断丰富车贷产品体系,此外北京银行还与抖音平台合作信贷产品“放心借”,该合作可追溯到2022年6月,当时由北京银行南京分行推出,主要面向相关主流新媒体平台中的视频、社交、自媒体等流量APP体系内符合条件的用户发放消费贷款。
2019年-2024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分别为429.55亿元、597.30亿元、940.76亿元、1343.01亿元、2012.49亿元及2064.49亿元,所占比例从2019年的3%上升至9.52%。
在消费贷规模逐步扩张的同时,围绕北京银行网贷业务的质疑与投诉随之而来。据北京银行披露的ESG报告显示,该行2023年办理客户投诉3.57万件,其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占比最高,为35.77%,信用卡业务占比32.25%,借记卡业务占比为16.6%。
前不久有关该行与抖音平台合作的信贷产品“放心借”频遭消费者投诉一事被多家媒体报道。交叉多份报道内容来看,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在暴力催收、侵犯隐私,甚至向在校大学生、未成年人发放贷款。质疑“北京银行联合‘放心借’平台违规放贷,放款资质审核没有标准,贷款数量没有上限,诱使借款人一直重复申请,变相诱导借款人以贷养贷”,指出平台与银行之间对于资质审核问题互相“踢皮球”推卸责任等。
此外还有用户投诉称在“放心借”上通过北京银行和深圳中融小额贷款公司借贷4万多元,但查询征信后才发现实际放款为7万多,“对方至今无法解释‘挪用’3万多的事。”
“放心借”的运营方为深圳智领星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领星辰),2023年2月,智领星辰新增对外投资,成为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中融小贷)股东,而中融小贷是字节跳动运营金融业务的重要依托。
通过实测“放心借”发现,消费者贷款时可能有部分放款主体并非中融小贷,而是其他签约机构。在具体借款页面放款机构有南京银行、北京银行、苏银消金、杭州银行、国投信托和中融小贷等。
至于“踩雷”校园贷,在实测的贷款流程中,相关协议“承诺与保证”一项里提及借款人需要有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且借款人需承诺其非在校学生。对于如何判断借款人是非学生用户,“放心借”客服并未给出明确解答。而关于非学生承诺函,需要用户在在“个人中心-相关协议”中才能找到。
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贷款本金总额2.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56%。按地区分布情况,江苏地区的贷款规模为1737.05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约36.62亿元,是该行十个贷款地区里唯一下降的。换言之,背靠抖音这样的大流量平台,或许并未给其南京分行带来助力。
作为一家头部城商行,除了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外,内控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放心贷”屡遭投诉的背后或许可以折射出北京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可待提升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银行今年上半年共收到7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620万元。而2023年,北京银行因“房地产类业务违规”、“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不审慎”等14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830万元,创下城商行单次罚款金额新纪录。
罚单和消费者投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仍存漏洞。作为头部城商行,北京银行资产总额与零售业务规模再上台阶值得肯定,但也更应坚守定位,强化流程管理,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