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本承载生平的日记
阳光明媚李卢琴
2024-11-27 10:11:43
               李卢芹/文

“不知不觉,我已经八十多岁了。目前,身体很好,头脑清醒,一切都正常。
       我要用余下的时间,把自己记忆中的一些事情,想起一件记下一件,不停地往下想,不停地记下来,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回味一下过去,也挺好的。
       我还将继续向前走,路不管有多长,遇上什么问题,一定走好晚年这段路,珍惜人生的最后时光。争取走得远些,更远些……”
      _____这是王明海老人日记的开篇,这位88岁高龄的大坝建设者在我们采访结束后,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本。从老人断断续续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

             凄惨的童年

     
    1947年夏,一场席卷王明海家乡吉林德惠县(1994年改为市)的大瘟疫,在七天之内,夺走了父亲王显忠、母亲王杨氏的性命。不,是整个东三省千千万万个家庭和鲜活的生命被夺走啊!出生于1936年6月21日的王明海那年刚刚11岁。
       这悲惨的事件,完全是小日本侵犯我中华领土所造下的孽!
       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小日本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序幕。1932年2月,小日本在中国吉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4年改为“大满洲帝国”,暴露了侵犯我大中华的狼子野心。
       小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在吉林用卑劣手段,四处抓捕劳役为他们修丰满水电站。工地四周层层架设铁丝网,外有武装警察站岗把守,内有监工,大小把头盯梢,劳役们没日没夜地干苦力,活重又吃不饱。日本工头看哪个不顺眼,动作稍微慢点,就用皮鞭没头没脑一顿猛抽,没几个月,日本人打死打伤劳工几千人。伤势严重者化脓流血,腥臭难闻,呻吟声不断;恶劣的条件让许多人得了肠道病,呕吐拉泄,得不到治疗,死于非命。小日本不通知家属,不给工钱,把尸体堆放在松花江边,浇上汽油,一把火烧掉,惨不忍睹。
 死人太多,尸骨遍地,一场亘古未有的大瘟疫先在丰满蔓延,很快遍及黑吉辽三省。丰满大地哭声不断,没几天,大街小村寂如空巷,王明海的家在距离丰满不远的德惠县,父母染了瘟疫惨死。
    王明海11岁就成了没父没母的孤儿,他兄弟姐妹六个,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三哥死于小日本扫荡时枪托连打带吓而死,姐姐在饥荒中死去。
      他的大哥王明阁,生于1916年,由于家贫,31岁还没成亲,父母去世后,他承担养家糊口的担子。几个孩子衣不蔽体,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小年纪,尝尽人间心酸,做梦都盼望着小日本早日滚出中国,过上能吃饱饭的日子。王明海听说共产党的军队,是专打小日本的,真想参加共产党的部队打鬼子去,可毕竟年纪太小,到哪里去找打鬼子的部队?
      1945年8月15日,小日本投降了,王明海想着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岂知中国还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德惠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48年3月8日,共产党的部队终于打过来了,国民党军仓皇撤离,3月9号,吉林解放,王明海终于盼来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大哥送他和妹妹去德惠二小读书。不久大哥结了婚。

             听从党的调遣


       吉林解放后,丰满水电站回到人民的手中。
      1953年,苏联派专家小组到达丰满水电站,大规模维修安装工程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全面开展,技术力量薄弱,水电建设急需招收一批安装学徒工,17岁的王明海听说后,前去报名,成为丰满水电安装公司的一名学徒工。
       丰满水电站办了水电安装技训班,王明海第一个报名。技训班的教师是大学生,他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除了认真上课,抓住饭前饭后分分秒秒的点滴时间学习,牢固掌握水电安装原理,就连上厕所都带着书。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结业考试他就顺利通过。王明海知道,他今天的一切,是托共产党的福,有了新中国,才有他今生今世新的开端。他勤奋学习,用知识技能武装自己。
   无论为了梦想还是生活,年轻的建设者都会去很多地方,这种远行不仅是为了开眼界,增加学识,更是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1955年元月,王明海得知福建古田水电建设需要技术人员支援,马上报了名。几年来他在经济上帮助大哥,很少回家,临走前,他回德惠老家看望大哥。在古田工作一段后,他又支援四川狮子滩工程。
1957年夏,王明海从狮子滩水电工地回到丰满,在师傅们的张罗下,与李素芬相识,她也是德惠县人,父亲死在1947年那场霍乱中,母亲被迫嫁人,她是跟叔叔长大的。相似的童年,相近的家庭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有许多共同语言。巧的是他们俩是同岁,同岁的人,心有灵犀,相互理解。不久,在单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58年,他们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女儿,这给王明海夫妇带来无限快乐和希望。
        1959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国都来支援三门峡啊!》王明海再次奔向新的水电工地,连夜带着妻子女儿坐上驶往三门峡大坝建设工地的列车!
       接待人员在大安为他们安排了住处。
 嚯!人可真多啊!只见一排排简易土坯房都住满了来自五湖四海支援大坝建设的人,每天都有背着背包、拿着行李,甚至拖儿带女的人群奔向这里。
       第二天王明海就上班了,他被分到安装分局。火热的工地感染着他,火红的年代锻炼着他。工地上来了许多大型设备和机械,安装调试是他们的任务。王明海投入到紧张的安装工作中,夜以继日,有时饭也顾不上回家吃,妻子背着女儿到工地送饭。他心里感激,话也不顾得多说一句,匆匆在女儿小脸蛋上亲一口,吃完饭立马投入工作。

   这一年,他们家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大胖小子,十分可爱。可惜的是,孩子一次感冒未得到及时治疗,夭折了。

       无论多大的打击,王明海对工作的热情始终没有减退过,他知道,有了大家,才有小家,治理好黄河,才能改变“三年二决口”的灾害;有了强大的国家水电站,老百姓才能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国家培养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水电安装工,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他王明海的今天。因此,他知足感恩,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听党话,跟党走,听从领导上的调遣。他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受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用行动践行着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亲属和家人的热爱。
        1962年7月4日,第二个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欢乐。
  这时,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工程开工,急需安装技术人员,他立即前往支援,两个女儿由妻子一个人照管。他知道带孩子很辛苦,不能帮到妻子,自己只有省吃减用,多给妻女寄些钱,让她们母女少受苦,直到那里工程结束,才回到三门峡。
        二女儿两岁时感冒咳嗽,妻子带孩子到黄河医院治疗效果不太明显,领导知道后,立即通知王明海回家带孩子去治病,王明海心里万分感激领导的照顾。

           第一次受伤

   1965年7月,北京门头沟下马岭水电站安装工程缺人,王明海业务技术熟练,领导派遣他前去支援。祖国的水电事业的需要就是他的天职,二话不说,背起行囊就出发了。到工地他就投入到繁忙工作中。一天临近下班,他修理一个空气开关。突然,一声巨响,几千伏的开关爆炸了,一道弧光冒着火花,他的脸和手被燎伤成黑炭一般,当场晕了过去。
    一个工友发现了他,立即给领导打电话,领导带人开车把他送到北京外科医院,因毁容严重,领导请求医生,无论花多大代价,也要治好王明海的伤,并派了多人护理。受伤的事他没有告诉妻子,怕远方的妻子担心。
       幸运的是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身体恢复的很好,就是脸和手颜色很黑,右手轻度变形。王明海想得开,说没事,只要能干活就好。几年后,脸和手上的颜色恢复正常,比原先还白净,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你这是因祸得福啊。

              第二次受伤


     1969年,他从北京门头沟下马岭水电站回到三门峡,一次,他和几个工人正在把电缆盘推往施工现场,天刚下过雨,泥地坑洼不平,突然几千斤重的电缆线盘失去平衡,偏向一个工友滚去,他怕伤到工友,冲上前奋力想把线盘扭正,脚下一个打滑,电缆线盘从他脚面上滚过,一阵剧痛,双脚血肉模糊,当场疼晕过去,工友们呼喊着他的名子,立即把他送往黄河医院。
     经拍片检查,双脚粉碎性骨折,右脚尤为严重。
       王明海从昏迷中醒来,他第一句话就是,“大夫,一定要治好我的脚啊,我得工作啊。”庆幸的是,他脚伤好后,尽管变了形,不影响工作和走路。
       再大的伤痛,他都能泰然面对,依旧蓬勃向上,一出院就主动请缨领导给安排工作。
       1971年3月25日,他们又一个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无限喜悦,每天下班回到家,亲亲女儿,抱抱儿子,幸福溢满心头。
 孩子稍大些,领导考虑到他家孩子多,生活困难,把妻子安排到大安火车站当装卸工。妻子每天一大早起床做好饭,一家人吃过,打发孩子上学,就去上班。能工作为家庭增加收入,再苦再累,心里很甜蜜。她工作踏实积极,领导多次表扬,工友们都很喜欢她。

          不幸接连而至

    一天,妻子突然感觉胸部隐隐作疼,开始并没太在意,渐渐地呼吸困难,满头大汗。王明海吓坏了,赶紧把妻子送到黄河医院,做了检查后,一位姓陈的大夫说,你带她去外地大医院再做个检查,可能是肺癌。
       经郑州人民医院检查,确认是肺癌,因为这病发现就是晚期了,王明海心里那个痛啊,真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妻子。
   他日夜陪在妻子身边,几天后安排手术,妻子被推进手术室,他焦急地等候在手术室外。
       妻子被推出来了,还在昏迷中。大夫说手术做不了,癌长在主动脉上,已扩散了。沉重的打击让王明海头晕目眩,几乎崩溃。
     等妻子伤口愈合,工程局领导派车把妻子送进黄河医院继续治疗,同事邻居们前来看望,绝望中他感到人间大爱的温暖。
     王明海在医院陪伴妻子半年时间,妻子临终把目光久久停留在三个孩子脸上,她已无力说话,对着王明海伸出三个指头,王明海明白,她是放心不下三个孩子,叫他一定要把三个孩子带大。
      王明海对着爱妻,用力地点点头,泣不成定声地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三个孩子,决不食言!
       妻子这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她离世时40岁,时间是1976年5月13日6点。
      那年大女儿18岁,二女儿14岁,儿子6岁。

    处理完妻子的丧事,领导知道他的困难,给大女儿安排了工作,在工地开吊车。他感激领导的关怀,更懂得这是托共产党的福啊,只有在新社会,才会有这样体贴的好领导啊!他勇敢地挺立了起来,化悲痛为力量,一头扎在工作上。星期天他和大女儿都上班时,就把二女儿和儿子带到工地,让他们在树荫下写作业。

1979年元月,十一工程局建好一批职工家属楼,分给王明海一套,他再次感受到党的温暖,把家搬到市里。
        1988年夏,二女儿也在电石厂上班了,减轻了他的压力,他十分感激领导对他一家的关爱,这都是党的温暖。大女儿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在变电站上班的小伙子,二人一见钟情,很快就结婚了,一年后,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宝宝。
   记得一次二女儿气管炎复发,请假在家休息,王明海下班后不见了二女儿,到处找不到。几天后她从西安大雁塔寄回一张照片,王明海忙去西安,寻找一个星期渺无音讯,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到家才知道外孙女感冒了,在黄河医院治疗几天不见好转,转院到北京儿童医院,经检查是白血病,没几天夭折了,大女儿回到家就病倒了。。
       痛失孩子的事王明海经历过,很理解女儿的心情,他白天上班,下班再晚都要去看看大女儿,开导她。
这时,出走的二女儿来信了,原来她是被人贩子骗到西安,转手卖到山西省阳高县上神峪乡为人妻。

           第三次受伤
       
    1989年5月31号,是他一生中最要命的事故。那天,他正在检修启闭机电路,钢丝绳轮槽磨损严重,突然下滑不受控制,粗大的钢丝绳猛力打在他脖子上,把他摔在变速箱盖上面,脖子一侧皮肉模糊,他当下昏死过去。
       当他被送到黄河医院,只剩一丝微弱的气息,生命危在旦夕。在抢救期间,大女儿和儿子日夜守护在父亲身边,生怕他有个好歹。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他又一次睁开了眼睛,孩子们看爸爸醒过来了,高兴得放声大哭。
 这次的伤是颈部,韧带、神经、肌肉软组织严重断裂,治愈后留下后遗症,脖颈扭动不灵,影响到行走不便,医生说就是好了也不能再上班了,王明海心里很不好受。
       他不是为受伤而难受,而是为再不能参加水电建设而难受。王明海出院后办了伤退,儿子接了他的班,分配在小浪底水电站上班。
  1996夏,大女儿感觉胸部不适,到黄河医院检查,查出得了肺癌,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领导得知后,带上现金和水果慰问,热心的同志们纷纷捐款,邻居们到医院看望,安慰她好好治疗。尽管大家都付出了爱心,使女儿感受到温暖和爱护,到底没抗衡过死神的魔爪。1997年6月12日晚上8点45分,大女儿去世,时年39岁。

    人生三大不幸是: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王明海都遭遇到了。

       好在,儿子长大上班了,他的心终于有所安慰。
      1998年4月28号,儿子结婚了。2003年元月30号,孙女的出生,给王明海老人的晚年赠添了无限乐趣。
       王明海回顾自己的一生,尽管磨难重重,经历了无数坎坷,总算挺过来了。他的大半生都是在三门峡度过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三门峡大坝和水电事业,他没有辜负新中国对他的培养。
    唯愿王明海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

     李卢芹,女,汉族,大学文化,河南省作协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卢氏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退休于卢氏县医药公司。《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第九期学员。《奔流》文学院研修班第七期学员。

   著有长篇言情小说《追梦》《圆梦》《多面人生•路》,2019年荣获三门峡市“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20年被卢氏作家协会评为优秀作家。2021年参加第八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诗词大赛,荣获全国文艺先锋人物。2021年中篇小说《使命》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在当代杂志第11期发表。作品曾在《明珠》《洛神》《三门峡日报》《中国检查风云》等刊发表,共创作诗词、散文、游记等300余万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