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据拉美社10月16日报道,古巴神经科学家裴德乐(佩德罗·巴尔德斯-索萨)在中国生活了10年,他坚信“一带一路”倡议是分享脑健康研究成果的关键。
据报道,裴德乐领导着中国-古巴神经科技转化前沿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古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是古巴神经科学中心与位于四川省的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一部分。
裴德乐在接受拉美社采访时说,他们与中国专家一起组织了多场国际会议,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联合研究。
这位古巴科学家强调,自2015年以来,该实验室除了成为汇聚数十个国家的全球大脑联盟的工作中心外,还为中古两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培训作出了贡献。
他补充说,最突出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早期营养不良对随后大脑发育的影响。
此外,中古联合实验室还对诊断大脑疾病和学习障碍、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感染对大脑的影响作出了贡献。
裴德乐认为,该实验室只是一项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使更多国家受益的更大计划的开始。
据报道,他和他的中国同事主张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他表示:“目前‘一带一路’框架内没有这样的人口脑健康计划。”该计划旨在利用先进神经技术方面积累的知识解决资源有限地区的关键问题。
他说:“我的主要兴趣是将这些技术用于低收入地区的医疗保健。”
裴德乐认为,80%的生物医学研究只造福于世界上一小部分人,这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表现出帮助其他国家的意愿。”他说。
然而,他认识到,由于参与者的差异,建立联合实验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增加以及缺乏先进技术使得开发协作解决方案的需求变得迫切。
中国和古巴的研究人员相信,“一带一路”实验室可以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裴德乐强调,“人们最重要的资源是他们的大脑资本”。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脑科学团队创始人尧德中认为,这是扩大合作网络并纳入其他拉美国家科研人员的机会。
“在现代信息计算技术的支撑和日益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的推动下,脑科学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他说。
裴德乐说:“中国的科技发展中有很多支持古巴公共卫生的例子,与此同时,单克隆抗体等古巴产品也为中国治疗脑癌和肺癌作出了贡献。”
这位教授最近因其对脑研究的贡献而获得了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与拉美社交谈中,他表达了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如此高度的认可所带来的荣誉和承诺。
“(这一认可)也对应了古巴神经科学中心的研究小组和中国合作者多年来在大脑研究和造福人类的具体成果方面的合作。”他表示。
裴德乐认为,中古联合实验室所取得的成就只是仍有待取得的成果的一个样本,并重申了他对将这些知识扩展到其他地区的乐观态度。(编译/韩超)
在位于哈瓦那的古巴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内,科研人员展示一款应急呼吸机。(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