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苏轼冲儿子发火,被妻子劝解,羞愧下写诗一首,打动世人900年
子非谷雨
2024-11-24 00:02:00

养子不易教子难,每个人一旦升级为父亲或者母亲,就意味着这辈子有了操不完的心,还会面临无数个抓狂的时刻。

孩子不听话顶嘴,孩子磨蹭读书不用功,孩子调皮捣乱犯错误,总有那么一个瞬间让父母们心烦气躁,忍不住冲孩子发火。

等到一通“河东狮吼”之后,气一消,内心的愧疚感就涌上来,这一幕千百年来在亲子关系中可谓常见。

哪怕是才华盖世的一代文豪苏轼也不能幸免,宋神宗熙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密州是一个相当贫瘠的地方,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不仅百姓穷,就是官府也穷得叮当响,相对于杭州的诗情画意、物产丰饶,可谓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身为父母官的苏轼,一面治理灾情,一面想办法筹措粮食,救治密州无家可归的百姓,每天在衙署忙得焦头烂额。

这一天,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刚满4岁的儿子苏过看到父亲回家,高兴地连蹦带跳跑到父亲跟前,围着父亲让父亲陪他一起玩。

苏轼满脑门的烦躁一瞬间被点燃,冲儿子发了一通脾气,妻子王闰之寻声而来,上前柔声劝道:“夫君何必跟一个小孩子计较呢,孩子小不懂事,好好教导就是了,我给你彻上一壶好茶,你先慢慢饮用消消气”。

几句话犹如一阵春风徐徐吹来,让苏轼爆发的怒火渐渐驱于平静,待到冷静下来,看着稚子委屈巴巴的样子,心中又充满懊恼,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于是赋诗一首。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宋:苏轼《小儿》

小儿:指苏轼的少子苏过,此时年仅四岁,苏轼的长子叫苏迈,是前妻王弗所生。

老妻:指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前妻王弗的堂妹。

“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起笔就描绘一幅很温馨的家庭画面,天真可爱的孩子不知道愁为何物,看到父亲回来了,只知道拉着父亲的衣裳围着转悠。

好不容易忙了一天,想回家安静地坐一会也不能够,刚站起来想躲到书房寻清静,又被孩子拽住。

一个“牵”字,既生动形象又很贴切,四岁的孩子个子还很小,只够得着大人的衣物。

“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我被孩子吵闹得心中甚是厌烦,忍不住对孩子吼叫起来。这时候妻子走了过来,温柔地劝解我。

回到家了,公事就应当放一放,孩子一天没看到你,自然想跟你亲近,何必冲孩子发火呢?

一个“嗔”、一个“痴”字用得极为恰当,准确地描述诗人发火和妻子劝解的情形。

“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妻子又接着说道,孩子不懂事也就算了,你怎么比孩子还任性呢?到家之后就不要满脸忧愁,该高兴才是啊!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正当我为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时,妻子已经在忙着清洗茶盏,给我沏上一壶新茶放在跟前。

多么善解人意的一位妻子,一面好言劝慰、点到为止,一面用行动关怀丈夫,懂得夫君终日衙门操持的艰辛,主动捧上清茶一盏,让人清心也让人忘忧。

对于诗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安抚,让他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

“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我能拥有这样贤惠的妻子,比起刘怜那位因为酒钱,不让丈夫喝酒的妻子,真是强她千倍万倍了。

虽说诗人在这里引用“刘伶妇”的典故来称赞自己的妻子,但却让我对刘伶的妻子生出几分同情,嫁了一个酒鬼不说,天天劝导不成只能以泪洗面,最后反而成为各朝各代文豪口中的反面教材。

辛弃疾称赞自己的妻子知书达理,也曾写道“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这首《小儿》,用语直白朴实,从生活的一个琐碎细节入手,真实再现了家庭生活的有趣又温情的一面。

让我们看到了苏轼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平凡生活的一面,体现他的柔情和豁达,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