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博物馆简史》,其中有一节是<中国博物馆简史>,自诩“博物馆打卡爱好者”的我,拿到手后最先看的就是这部分内容。关于中国古代尤其是近代博物馆的发展轨迹,我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梳理了一下“大事件”,记录下来与书友们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展览行为,发生在公元前478年的山东曲阜,这是孔子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弟子和信徒们,将他的故居改建为庙宇,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服和利器,在这里被展出。
过去的2000多年里,中国的皇室和民间都涌现出了大量活跃的“收藏家”。如历代皇帝都建有专门的空间用来存放文物珍宝。北宋作为中国历史上学术创新频出的时代,搜集鉴赏古物成为当时文人学者的风尚,金石学应运而生。从欧阳修《集古录》开始,关于金石收藏、鉴赏和登记的书籍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一直到19世纪末,中国都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19世纪60-70年代,处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开始了社会现代化探索,但博物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倒是欧洲人当时在中国建了一些博物馆。由于没有政府支持,影响力有限。
还是张骞,在日本参观过不少博物馆后,于1905年自费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博物馆探索新时代。
我们所熟知的故宫博物院,于1914年对外开放,当时叫故宫古物陈列所,是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宫廷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故宫之所以当时没叫“博物馆”,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艺术类博物馆被统称为“陈列所”,意译自“gallery”;而当时,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才被统称为“博物馆”,即museum。
中国第一次自主出现在世界文化展览舞台是参加1935年的伦敦中国艺术品国际展览会。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央研究所、河南博物馆和安徽图书馆即敦煌的青铜器、玉器、陶瓷、绘画和雕塑等文物,参与了展出。这次展出在欧洲反响空前。
20世纪30年代之后,由于战火侵扰和政局的不稳定,中国的博物馆发展进入了缓慢乃至停滞的状态。
新中国诞生后,博物馆发展恢复,1978年改革开放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朝着功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20余年里,博物馆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民营博物馆也成为新兴和强有力的力量。
国家文物局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2.9亿人次,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833家。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旅行的重要目的地。#顶端荐书团##书香河南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