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五条新路径” | 创新发展
中原策
2024-09-12 10:02:39

顶端新闻中原策特约撰稿 河南省区域合作中心(河南省“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 李晓沛  刘叶青 高亚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和生态大省,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常年稳居全国第5位,总人口、粮食产量和小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10%和25%,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代表着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立足河南省情、发展实际和阶段特征,充分彰显发展优势特色,积极探索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农业大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生态大省绿色发展和内陆大省开放带动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五条新路径”,切实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河南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有利于河南全面破解发展瓶颈和短板,强化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速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崛起发展。

一、积极探索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河南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仍然存在人均GDP水平较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不高、R&D经费投入不强、每万人拥有R&D人员偏少等问题,且各项指标与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等经济大省相比均排在末位,在科技创新上,河南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和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占比较低,创新主体与企业协同合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缺少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科研创新领军型人才及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匮乏。在实体经济上,河南优势制造业多为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且产业转型升级缓慢,2005-2022年间河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9%,分别低于江苏、浙江、广东、四川2.11、1.35、1.34、3.65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相对不足,2023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5.5%,安徽达到42.9%,是河南的近1.7倍,与江苏、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更大。

(注: 2023年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数据还未公布,用2022年数据代替。)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在全面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构建强大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面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历史任务,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经济、人口、资源、交通等比较优势,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一要以科技引领实现从“发展洼地”向“创新高地”蝶变,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通过“众筹科研”“揭榜挂帅”模式联合攻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二要“先立后破”,不能简单地将传统产业等同于低端产业而要求其退出,要通过持续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制造业企业“技改焕新”行动;三要抢滩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链一策”推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扩量,着力构建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二、积极探索农业大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1300亿斤,位居全国第2,是全国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省。但恰恰是农业大省的省情实际,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二元”结构依然是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从经济二元结构看,河南城镇化进程与先进省份间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河南城乡收入比为2.01,而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在2019年城乡收入比就已经降到了2.01。从所有制二元结构看,虽然农村的土地、宅基地、住房等产权制度改革尝试在逐步开展,但由此带来的城乡分治状态依旧制约共同富裕进程。从社会二元结构看,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08%,还有42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然是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进行探索实践的,带领全省近1亿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答题。这就要求河南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特征,全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中原农谷”规划建设和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良种技术攻关,持续做大做强经济规模和提升财政实力,确保有能力推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中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不同群体收入差距问题,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发展,探索都市圈协同治理新机制,支持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谋划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因人施策”推进橄榄型社会建设。

三、积极探索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华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中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关键地区,是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但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目前大多数仍处在“资源阶段”,尚未能转化为旅游产品和产业;文化、创意和旅游资源融合度较低,个性化、细分化、品质化的文创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2023年河南旅游总收入9646亿元,分别低于江苏、浙江2376.7亿元、61.06亿元;2022年河南每百万人口拥有博物馆机构数4.05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不足0.5册,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仅10.9%,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如何将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是河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河南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山水和生态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中原特色、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超级IP和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球创意城市、人文旅居乡村等,推动文化、文创和旅游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注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建设,探索科技赋能文化业态融合发展机制,将数字技术与乡村文化结合,培育数字“新农人”,逐渐减小城乡数字智能发展“鸿沟”。

四、积极探索生态大省更绿更低碳发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及东西地理环境过渡带,环境类型和生物种群多样,分布有太行山、伏牛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拥有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完成造林面积131.64千公顷,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地位独特。2023年河南省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5.22,生态质量等级为“二类”,但有超过全省一半面积的地区生态质量指数小于40,生态质量等级在三类及以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河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生态文明建设负重前行,尤其是2021年是7月中旬极端暴雨历史罕见,9月暴雨多发秋汛严重,导致全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2023年5-6月遭遇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收“烂场雨”,粮食较2022年减产165.10万吨。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河南要想实现生态大省绿色发展必须持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极端天气预警预报联动机制及灾害应对防御体系。全面建立碳达峰“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等,深化碳达峰试点、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持续推进节能降碳提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障,大力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幸福河湖等“美丽细胞”工程,打造美丽河南建设示范样板。

五、积极探索内陆大省更高水平开放带动发展,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鲜明特征。作为不靠海不沿边不临江的内陆大省,近年来河南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以提升交通物流枢纽功能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空陆网海”四条丝路叠加发力,满负荷释放“一带一路”交汇区域的地理优势和平台功能,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河南从内陆腹地走向了开放前沿,走出一条内陆大省开放发展的新路子。2023年,全省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进出口总额达到1257.8亿美元,稳居中部地区第1位。自2016年河南跨境电商综试区批复建设后,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含快递包裹)快速增长,2023年达到2371.2亿元,是2016年的3.1倍,发展水平居中西部第一。但受开放观念滞后保守、制造业多为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营商环境不优等不利因素影响,河南对外开放发展仍然存在现代化发展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多式联运体系薄弱、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2023年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仅为2.12%,远低于江苏的61.85%、广东的22.54%,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占全国的1/10,对外开放体量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匹配。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河南要想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突出区位交通、特色产业等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对接国际规则规制,精准对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度创新,更快更深对标国际准则、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升资源要素集聚力、生产供应连接力和国际交流交往影响力,着力办好河南投洽会、全球豫商大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和鼓励各地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招商引资活动,打造“投资河南·开放共赢”品牌体系,积极展示河南对外开放合作新形象,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建设开放强省。

总体上看,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五条新路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高度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又符合河南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既凸显了河南省情的鲜明特征,持续探索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生态大省和开放大省由“大”向“强”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又明确了河南“十大战略”“十大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为全国类似省份提供启示借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来源: 顶端新闻
编辑: 杨雪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