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9—10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匈牙利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南京大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江苏省哲学学会共同协办的“重访卢卡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以期推进卢卡奇思想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来自匈牙利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国际卢卡奇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中外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学术界》《广西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北京市委党校等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卢卡奇的人生历程和学术思想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周嘉昕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国际卢卡奇协会主席丹尼曼教授(Rüdiger Dannemann)、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发表致辞。
张亮表示,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卢卡奇的思想已经深刻融入中国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历程,影响了无数中国学者。为了解决正在兴起的卢卡奇研究热潮的学术需要,编辑出版一套《卢卡奇文集》刻不容缓,今年第一批《卢卡奇文集》已经出版,希望能在未来的几年中按计划完成20本《卢卡奇文集》的全部出版,能够均衡反应卢卡奇各个理论发展阶段的基本印象。
丹尼曼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代表了卢卡奇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突出成果与巨大发展。在这个时代,重新研究卢卡奇有着非凡的意义。他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深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共同推进卢卡奇研究新的发展。
张异宾表示,此次会议的特点在于,所有参会的老师都有着长期深耕卢卡奇思想的理论基础,这是在同一层面上进行研讨的前提。他希望通过这个会议开国内学术界之新风:一定是研究问题,一定有思想交锋,一定是真正坐下来交流讨论某个专题。他祝愿此次会议在中西方对话中真正推进卢卡奇研究的实质性进展。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阶段,丹尼曼探讨了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品在当代接受度不高的原因,尝试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和质疑,并进一步回顾了卢卡奇思想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探究其思想如何与当代政治和社会议题相联系。此外,卢卡奇的方法论与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尚未被充分探讨,对卢卡奇黑格尔主义的批评往往忽视了各种复杂性,过于笼统。
匈牙利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安塔尔教授(Babus Antal)围绕两个人物——卢卡奇和菲勒普展开汇报,两人分别代表了千禧年主义的两种进路。卢卡奇从宗教无神论转向共产主义,而菲勒普则试图通过复兴基督教来实现社会变革。两人都参与了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但随着共和国的垮台,菲勒普则继续他的宗教使命,而卢卡奇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承担了几个月的实践任务之后,他一生都在处理理论和哲学问题,主要是研究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问题。卢卡奇和菲勒普:两条道路,两种可能性,两种信仰。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个问题需要由我们自己来回答。
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卡沃拉科斯教授(Kavoulakos)围绕新康德主义对卢卡奇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展开论述,卢卡奇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前,受到了新康德主义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海德堡学习期间,他基于新康德主义对近代哲学的分析,把内容的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性的个人放在思考的中心位置。在新康德主义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学者对卢卡奇的批判,就会发现卢卡奇并不像他的批评者所说的那样,把理性对象化和物化同一起来,我们应该免除卢卡奇所谓退回唯心主义的控告,并重新评价他的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张异宾认为,卢卡奇写于1925—1926年的《尾巴主义与辩证法》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要理论补充,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历史文献。如果对照卢卡奇后来不同时期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就可能看出后者不过是他基于表演性生存写下的表演性文本,而《尾巴主义与辩证法》则会成为黑暗中的“秘密文献”。在这一文本中,卢卡奇直接发表了自己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护。然而,在1967年这本书的“新版序言”中,卢卡奇的思想却发生了一种根本性改变,他从早期的主体哲学走向了人本主义异化史观,并且,他困在历史积淀中的概念逻辑构架之中了。其中,可以看到破解卢卡奇晚期巨作《社会存在本体论》的钥匙。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哲学系仰海峰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王晓升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卓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刘怀玉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学院张笑夷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怀涛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东辉教授和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建茵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一批青年学者围绕卢卡奇的思想来源及其转变研究、卢卡奇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研究、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卢卡奇与布达佩斯学派及其思想史效应研究、卢卡奇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转型五大主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
会议闭幕式由《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王浩斌教授主持,李怀涛作总结发言。李怀涛认为,作为第一届重访卢卡奇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有资深学者的深度解读,更有青年学者的创新视角,在会议的讨论环节进行了学术观点的碰撞与融合,展示了中外学者在解读卢卡奇思想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研究视角,这是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的显著成效。与会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卢卡奇思想研究的国际合作。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就每一专题的发言进行集中提问与交流,不同观点之间时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未来,南京大学还将持续推进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及其文本研究,助力中国的卢卡奇研究走向纵深。
(曹雅惠 孔伟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