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思想纵横 | 马菲:协同联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思想纵横
2024-10-18 09:37:30

  □马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特别要“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

3.png

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

强化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把是否有利于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特别是在规划重大政策、开工重大项目、布局重大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很多高质量的劳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可以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既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新质生产力效能提升的最大受益者。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充分拓展就业空间。高校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方向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但第一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也亟须高校毕业生这一宝贵人才资源。要积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强化“三农”就业服务链,吸纳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三农”广阔天地。同时,要建立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大力规范和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创编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准入和权益保障工作机制。通过积极挖掘传统产业就业潜力,开拓新兴产业就业增长点,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新就业形态,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高校毕业生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

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学科布局。要通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的适配度,从根源上破解“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的发展要求,增设相关专业或调整专业方向。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提升学科的整体竞争力和就业带动力。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坚持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机制,加快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为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力度,深化重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内涵建设,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加有的放矢地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新路径。要加快贯通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集聚地方、企业和高校的优势资源,围绕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关键要素建设,不断探索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新路径。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建立就业信息互通交流平台,高校及时接收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用人单位招聘动态等信息,组织用人单位进课堂、进社团、进班级、进网络、进双选会开展招聘,实现人岗精准匹配。遴选聘任一批知名企业家担任高校导师,不断夯实高校就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基础,共建校地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集成式服务,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能力。

构建全方位一站式就业保障体系

建立“就业+思政”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校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把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同时,做好专业与学业、职业与就业全方位教育,切实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树立科学理性务实的择业标准,积极主动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引导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

实现就业指导、服务、帮扶、监管的全过程保障。高校要努力构建“大思政、大学工、大教务、大就业”工作格局,抓牢抓实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开拓、招聘服务、困难帮扶、心理援助、公平保障等各个环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协同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解决目前存在的就业结构矛盾、就业歧视、权益保障等问题,实现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支持和保障。

打造师生协同共创、创业带动就业的全链接新生态。创业是就业之源,创新是创业之魂。虽然高校毕业生存在视野有限、经验不足、资金匮乏、人脉短缺等现实困难,但其年轻的锐气、创新的灵气和创业的勇气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资本。高校在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对本校毕业生有着天然的传帮带优势和链接效能。高校要努力涵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师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提供从项目孵化、商事登记、技术支撑、融资支持、技能培训到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有效衔接国家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政策和服务,打造师生共创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毕业不离校、离校不离线的创业带动就业新生态。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文尾图.jpg

编辑: 王丹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