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庞先庆 图/网络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有一篇说明文是这样的: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commemorating Tang Xianzu, whois known as “the Shakespeare of Asia,”add an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to Stratford-upon-Avon,William Shakespeare’s hometown.
Tang and Shakespeare were contemporaries andboth died in 1616. Although they could never have met,there are common themes in their works, said Paul Edmondson,head of research for the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Tang was writing about were also Shakespeare’s concerns. I happen to know that Tang’s play The Peony Pavilion(《牡丹亭》)is similar in someways to Romeo and Juliet.”
A statue commemorating Shakespeare and Tang wasput up at Shakespeare’s Birthplace Garden in 2017. Twoyears later,asix-meter-tall pavilion,inspiredby The Peony Pavilion,was builtat the Firs Garden, just ten minutes’ walk from Shakespeare’s birthplace.
Thosecultural elements have increased Stratford’s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said Edmondson, adding that visitors walking through the Birthplace Garden were often amazed to fi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two great writers.
Recalling watching a Chinese operaversion of Shakespeare’s play RichardⅢ in Shanghai andmeeting Chinese actors who came to Stratford a few yearsago to perform parts of The Peony Pavilion, Edmondson said, “It was very exciting to hear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see how Tang’s play was being performed. ”
译文如下:
被誉为 “亚洲的莎士比亚” 的汤显祖的中国文化元素为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增添了国际特色。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于 1616 年去世。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研究部主任保罗・埃德蒙森说,尽管他们从未见过面,但他们的作品中有共同的主题。“汤显祖所写的一些东西也是莎士比亚所关注的。我碰巧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在某些方面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似。”
2017 年,一座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雕像在莎士比亚出生地花园竖起。两年后,一个受《牡丹亭》启发、六米高的亭子在距离莎士比亚出生地仅十分钟步行路程的第一花园建成。
埃德蒙森说,这些文化元素提高了斯特拉特福的国际知名度,并补充说,走过出生地花园的游客常常惊讶地发现这两位伟大作家之间的联系。
回忆起几年前在上海观看中国戏曲版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以及见到来到斯特拉特福表演《牡丹亭》部分片段的中国演员,埃德蒙森说:“听到中文,看到汤显祖的戏剧是如何被表演的,非常令人兴奋。”
短文解读:
该文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范畴中的“文化交流”,主要介绍了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并展示了这种联系如何被纪念和展示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德,且说明了这种联系对于提高斯特拉特福德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性。
文章大意:
为纪念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一座凉亭在莎士比亚的故乡建立,此举提高了莎士比亚故乡的国际知名度。来此地的游客惊奇地发现东西方的这两位伟大作家的作品有一些共性。
文章立意:
本文宣传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引导考生坚定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流学习中增进国际理解,推动世界文明共同发展。
读后感: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文化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位文学巨匠如同璀璨的星辰,在 1616 年的同一时空陨落,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他们便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虽未曾谋面,却以各自的笔触在世界文学的苍穹上绘出了绚丽的画卷。
汤显祖,这位被誉为 “亚洲的莎士比亚” 的中国文人,他的作品如同一股清泉,流淌着东方文化的深邃与细腻。而莎士比亚,他的文字仿佛是激昂的交响乐,奏响了西方世界的激情与浪漫。
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这个莎士比亚的故乡,原本就充满了浓厚的英伦风情和文学底蕴。然而,当汤显祖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犹如一阵春风,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国际特色。
想象一下,漫步在斯特拉特福的街头巷尾,古老的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岁月的韵味。突然,一座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雕像映入眼帘。那雕像仿佛凝固了时光,将两位巨匠的精神永恒地定格。他们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交汇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
不远处,一个受《牡丹亭》启发的六米高的亭子矗立在第一花园。亭子的飞檐翘角,宛如灵动的音符,在微风中轻轻吟唱着古老的爱情故事。走进亭子,仿佛能听到杜丽娘那深情的倾诉,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而这一切,与不远处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人类对真爱的渴望。
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研究部主任保罗・埃德蒙森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这两位巨匠作品共同主题的探索之门。他说,汤显祖所写的一些东西也是莎士比亚所关注的。《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个发生在古老的中国,一个在西方的城镇,却都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那种冲破世俗束缚,追求心灵契合的勇气。
回忆起几年前在上海观看中国戏曲版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那独特的表演形式,婉转的唱腔,将西方的故事赋予了东方的韵味。而当中国演员来到斯特拉特福表演《牡丹亭》的部分片段,听到那陌生却又充满魅力的中文,看到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如同展开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东方画卷。观众们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这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心灵的对话。它们打破了国界和语言的障碍,让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斯特拉特福,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因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文化交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游客们带着惊讶和欣喜,发现了这两位伟大作家之间的联系,也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用文字塑造了人性的光辉,用故事传递了人类的情感。他们的作品如同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了共同的价值和追求。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他们的文化遗产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促进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汤显祖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莎士比亚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