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探寻中华文脉之云成号木版年画佛画
传承文化
2024-08-27 17:47:29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艺术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开封云成号木版佛画,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岁月的流转中熠熠生辉。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
 
尉氏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作为佛教北禅宗创始人神秀的故里,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为木版佛画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刘记雕版技艺,历经刘家 21 代人的薪火相传,留存于世的近千块雕版可分为四大类,其中木版佛画便是其中之一。在封建农耕社会时期,刘记雕版技艺主要通过子承父艺、辈辈相传的方式传承,游走于各个刻书或者年画作坊。
 
1870 年,出生于 1849 年的刘运成,作为刘记雕版技艺的第 18 代传承人,创立了云成号。云成号从价格最低的神码纸符印刷起步,逐步发展到年画、佛画、刻书等领域,至今已有 140 多年的历史。云成号第二代传承人刘林山在 16 岁时便学会了全套雕版及印刷工艺。然而,1938 年的战乱使云成号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刘林山第三子刘长岭在此期间学会了印制木版画,成为第三代传承人。但随后的“黄、蝗、旱”灾,迫使他们在 1942 年全家逃难到陕西,云成号也因此停业。1948 年返回故乡时,原藏雕版大部遗失。新中国成立初以及“文革”期间,云成号未再经营,刘氏一家多以种田为业。
 
1984 年,在云成号中断 40 多年后,年仅 12 岁的刘兰昌成为第四代传承人。在父亲刘长岭的指点下,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刻制木版佛画雕版、图章,练习印刷木版佛画等雕版印刷工艺品。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16 岁的刘兰昌基本掌握了云成号木版佛画从绘稿、雕版、套色印刷、手绘填色等全套流程。为了提高艺术水平,刘兰昌还于 1989 年至 1992 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大专班学习绘画技艺三年。
 
2021 年 7 月 15 日,“云成号”木版佛画入选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二、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
 
开封云成号木版佛画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
 
首先是木版处理。选用深秋或入冬后新伐的梨木,锯成约 4 厘米厚的板材,放入水坑中浸泡一年左右,每日换水,以脱去木材内的树胶与树脂。然后将板材捞出,放在相对封闭的房间内自然晾干 3 至 5 年,期间需时常翻动检查,防止变形开裂。木材干燥后,按照比画面四周略宽一指的尺寸裁好刮平,大幅画面采用多块木板拼接,中幅面的用枣核钉拼接,大幅面的用同质木卯榫拼接。
 
接着是绘稿贴样。在处理好的木板上,用毛笔蘸墨汁描绘出佛画的图案或文字。这一步需要工匠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才能准确地勾勒出佛像的神韵和姿态。
 
刻版是制作木版佛画的关键步骤。使用拳刀等工具,沿着绘好的图案或文字轮廓,将木板上不需要的部分刻除,保留需要印刷的部分。刻版时需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深浅的均匀,以保证印刷效果。为节省木材,防止单面变形,大部分木版采用双面刻版。刻版工匠们以娴熟的技艺和专注的精神,一刀一刀地雕琢出精美的图案,仿佛在与木材对话,赋予它新的生命。
 
墨及色彩调配制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需要,调配出不同颜色的墨汁或颜料。这需要工匠们对色彩有敏锐的感知和把握能力,既要考虑到佛教文化的庄重与肃穆,又要兼顾画面的美观与和谐。
 
最后是印刷。将刻好的木版固定在印刷台上,用刷子蘸取墨汁或颜料,均匀地涂抹在木版上,然后将纸张或布料覆盖在木版上,用干净的刷子或布轻轻按压,使墨汁或颜料转移到纸张或布料上,完成印刷。完成印刷后,还需要对佛画进行后期处理,如装裱等,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三、独特的艺术风格
 
开封云成号木版佛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格调高雅、图像庄严、线条运用纯熟、色彩搭配独特、民间意趣浓厚。
 
其作品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能让欣赏者感受到庄重、肃穆的氛围,体现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深刻理解。所刻画的佛像等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庄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敬畏之心。
 
刀笔运用熟练老到,通过线的组合、排列,弧线与直线并行,使画面具有力度感、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描绘佛像的轮廓、衣物纹理等方面,线条的运用恰到好处,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色彩搭配浓淡适宜,艳而不俗。既能够通过鲜艳的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又不会给人过于花哨的感觉,而是充分体现出画作的韵味与意境。在佛像的服饰、佛光等部分的色彩处理上,独具匠心,让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同时,云成号木版佛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反映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使作品在具有宗教艺术特质的同时,也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情感。
 
四、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刘兰昌,作为云成号木版佛画的第四代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重任。他在传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古今绘画技法,将中、西画风融为一体,并自制雕刻工具,不断提升木版佛画的制作水平和艺术品质。
 
刘兰昌的木版佛画作品先后 40 余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奖,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填补了国内木版年画大类“百花奖”的空白。2017 年 4 月和 2019 年 4 月两次受邀携作品赴台湾巡展,2019 年 5 月受邀赴香港开展文化交流。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云成号木版佛画的高度认可。
 
除了在艺术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刘兰昌还积极参与爱心送考、救助白血病学生、传统文化进校园、广场等公益活动。特别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和广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云成号木版年画,从而让这项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在自己的手中真正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开封云成号木版佛画作为传承近千年的艺术瑰宝,成为了开封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但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人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制作木版佛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技艺要求高,年轻人往往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冲击也给云成号木版佛画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木版佛画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然而,云成号传承人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决心把云成号雕版印刷技艺打造成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并在努力拓展市场,争取赢得更多关注和认可。一方面,他们通过参加各种展览、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云成号木版佛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云成号木版佛画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对云成号木版佛画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政府、社会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相信开封云成号木版佛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开封云成号木版佛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云成号木版佛画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