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作家走近红旗渠丨红旗渠礼赞
安阳新闻网
2024-10-11 10:31:34

“河南省杂文学会骨干作家走近红旗渠”

采风活动作品选登之(60)

红旗渠礼赞

熊涛

这是一首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这是一曲激扬铿锵的壮丽华章。

这是一座气冲霄汉的精神丰碑。

红旗渠,一个注定灵魂洗礼的圣地。望着那雄奇巍峨、壁立千仞的太行山脉,望着那横穿而过太行绝壁、蜿蜒绵长一千五百公里的“人工天河”,看着那奔涌而至、日夜不息的滔滔渠水,不禁心潮澎湃,起伏难平。驻足良久,心驰神往。啊,红旗渠,你是怎样的一种大手笔,书写这如此恢宏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啊,红旗渠,你是怎样的一种气魄,战天斗地,重整山河,实现了这一世代梦想!啊,红旗渠,你是怎样的一种至高情怀,吸引五湖四海的宾朋前来!

遥想当年,面对不绝于史书的“旱”“大旱”“凶旱”“亢旱”“旱魃”“十年九旱”“千年旱魔”的惨烈景象;面对当地一老汉早出晚归去几十里外的地方挑水,儿媳妇前去迎接,不小心绊倒一桶水倾尽,羞愧难当而上吊自杀的人间惨剧,当地一班共产党人悲恸欲绝,热泪盈眶,拍案而起。封建时代曾修建过天平渠、谢公渠,封建官吏尚且如此,难道带领人民翻身解放的我们共产党人能够无动于衷吗?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能让这惨烈景象肆虐下去,人民继续饱受苦难吗?难道我们共产党人的使命不是为人民谋福祉吗?难道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不是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吗?

时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普遍缺衣少食,国家根本无力支援,当地财政同样拮据,补贴少之又少,对浩大的工程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当地一班共产党人对此毫不退缩,动情地说,当年我们太行山人民同八路军一起抗日,并肩作战,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首先解放,我们何曾退缩过,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发出了灵魂的呐喊——“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啃硬骨头的!”他们立即行动找寻水源,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分析讨论,在一所最小、最简陋的居所里,却绘就出一张宏伟无比的蓝图——引漳入林!因为共产党人的红旗处处高高飘扬,那就叫做“红旗渠”吧。

红旗高高飘扬。

春节刚过,3.7万修渠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劳动一线。他们要用原始、简单的工具铁锨、铁锹、铁锤、钢钎、小推车和土筐在这太行山绝壁上书写伟大和传奇。他们受够了旱魃的世代欺凌,现在终于可以在圆梦人带领下向他宣战,人人倍感振奋,精神十足,意气风发。铁锹铁锤呼呼生风,钢钎声清脆响亮,炮声隆隆,汗水灰尘齐飞扬。遇山开路,逢水架桥,山山水水挡不住他们坚定的步伐。他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目标好像就在眼前,唾手可得。饿了,就吃稀粥和窝窝头,困了,没地方睡,就睡在石壁的山洞里。国家困难,人均一天不足七两口粮,吃不饱,有的未上工就饥肠辘辘,最后连区区七两口粮也没有保障,只好吃山上的野菜和树叶。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高强度的劳动,很多人患了浮肿病。但他们依然没有退缩,没有折服,意志如钢,目标仿佛就在眼前,渠道在缓缓延伸。

铁锹铁锤呼呼生风,钢钎声清脆响亮,炮声隆隆,汗水灰尘齐飞扬。遇山开路,逢水架桥,山山水水挡不住他们坚定的步伐。突然,一大块松动岩石滚落,一个修渠工来不及躲避,正中头部,不幸遇难。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修渠民工的妻子擦干眼泪,斩钉截铁地对她儿子说,“你爹没了,你去接着修渠,带不回来水,不要来见我。”

红旗高高飘扬。

浊漳河水常年充沛,河水咆哮,引漳入林需在其高处河段拦坝截流引水。大家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好不容易到了竣工合流处。可由于河水湍急,水势凶猛,放下的施工材料随即被冲走,三番五次,怎么也合流不成。大家心急如焚,无奈之下,成百的青年渠工自动跳入河水,站在齐腰的河水中,手挽手筑起道道人墙,以血肉之躯挡住激流施工,大功告成。

难忘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国家三年困难期,上级通知工程停工。这急坏了他们,气可鼓,岂可泄,我们的目标可就在眼前啊!三百名青年主动报名,暗地施工,检查来了不干,走了便干,白天不干,夜晚便干。太行山石英砂岩坚硬如铁,在它山体上开隧洞,难上加难。三百名青年以日进0.3米或2米的钉钉子精神,苦干硬干,硬是一年零五个月啃下这块硬骨头。

红旗高高飘扬。

铁锹铁锤呼呼生风,钢钎声清脆响亮,炮声隆隆,汗水灰尘齐飞扬。遇山开路,逢水架桥,山山水水挡不住他们坚定的步伐。由于工程浩大,所需的炸药和石灰耗费特别巨大,供不应求。他们不等不靠不要,发动人民群众的智慧,自研自制炸药和石灰。他们把家家户户捐来的化肥、煤面和锯末掺入买来的炸药,制成炸药的效果与原炸药一样。他们寻找能工巧匠,自建石灰窑,工程在哪里,石灰窑就建在哪里。巧妙解决了急需大量炸药和石灰。

云开雾散,曙光乍现。历时近十年,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红旗渠全部完工。通渠那天,万人空巷,见证这一圆梦的重大时刻。那位接替他爹修渠的孩子终于回到母亲身边。他的母亲则舀上一碗水,来到她丈夫坟前,默默地整整坐了一夜,告慰亡灵。伫立太行山的田野,望着那村村寨寨翻腾的渠道,看着那田间劳作人们的笑脸,触摸那茁壮生长的玉米、谷子和红薯,情不自已,泪流满面。

永远的太行山林州人民!

永远的红旗渠!

(来源:安阳融媒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