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一五一期(总151期)
慢下来
王苗文
我总想再挑战登一次嵩山。这段时间,这样的念头冒出来了好几次,但迟迟没有成行。
甲辰十月上旬的一天,儿子和爱人去北京了。我登山的想法也可以落实了。
吃过早饭,我没邀同伴,带上一瓶温水,拿上登山杖,就骑车到了嵩山景区门口,购票坐电瓶车直抵嵩山山脚。
没有预期目标,只想随心所欲,登到哪儿是哪儿。于是我一个人悠悠达达、不紧不慢地走着。过了石船,遇到了一个女孩,简单攀谈之后,才知道:他们一行几人是从武汉来的,她的同伴已经原地休息不再上行,只有她还在坚持向上攀登。
我们没有任何约定,却一路同行,在登山的过程中,我帮她在手机上留下了登封之旅的许多影像。后来,台阶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陡,我们俩也就根据自己走路的节奏,或走、或停,距离就这样拉开了,但基本上都是她在前,我在后。路上又遇到了几次,彼此相视而笑,各自前行。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看不见了她的身影。
回头张望,西边高低错落的群峰已经让我从仰望到平视,再到此刻的俯视——层层叠叠的造型,迥异的岩石、或浓或淡的红叶林、苍翠劲挺的松柏、逐渐开始凋零的的山树木,及山坡上零零星星的山花……我不知道昨天、前天它们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明天、后天的它们会以怎样的面目迎人,但我相信:即使我、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关注过它们,但它们一直就是这样静静地、默默地以自己的姿态站立,哪怕我们根本来不及看它们,或者就像今天这样一下子就映入了我的眼、入了我的心。此刻,我内心突然增添了一些莫名的感动,只为大自然在寂寞不语中透出的那份独有的庄严。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半小时,我也辛苦地登上了山顶。那些新增添的一顶顶五彩帐篷,就像盛开在山颠的一朵朵巨型蘑菇,为山顶增色不少,想必也为夜登嵩山的人提供了些许温暖。继续往前走,峻极峰高大的石碑前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在嶙峋的山石间,游客们摆出了各种造型,一帧帧“山高人为峰”靓照在同行者或者在山顶偶遇的伙伴手中定格。
避开各种热闹,寻觅山顶的安静一隅站立,向远处望,天空雾蒙蒙的,很难看到对面的风景,但是这样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身体的微汗也因为寒冷的山风早已荡然无存,我不由得竖起了衣领。
经过短暂休息之后,我便拄杖返回。在三皇口附近,我又见到了她——刚参加工作的那位来自武汉女孩,已经越过了天梯石阶的她,正在向同伴分享登上山顶的喜悦。
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了避免再次攀爬陡峭的台阶,有人已经选择了更平缓的卢崖瀑布下山的路线,我却选择了原路返回。
下山开始,我已发现腿已经僵硬,于是,手扶登山护栏退着下,平缓处,还会选择台阶旁边的土坡,攀着树顺着坡往下滑几步。
终于回到了老母洞,上上下下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把酒叹平生,把岁月熬成药,一秋风雨敬桑田,从此无年少……”走着走着,我的身后传来了一阵粗犷的歌声。
我忍不住驻足回头张望,不见歌者,只闻嘹亮的歌声。
随着歌声越来越近,一位50多岁清瘦的挑山工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刚刚下山的他,肩上只有一条空扁担,他每次都是接连跨越几个台阶,一身轻松地边走边唱。他旁若无人,就连喧闹的嵩山似乎静了下来。
负重登山的苦和累在他身上找不到一丝痕迹,他哼着快乐的歌曲,飞地快从我身边一闪而过。
“好洒脱!”我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傻帽”!在不远处的人群中却有一个年轻人轻声嘀咕道。而他却不管不顾,依然悠闲地唱着歌曲,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这么多年以来,我的生活一直处于步履匆匆、紧紧张张的快节奏状态,似乎很多事情都已经成了格式化,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工作狂,几乎无暇顾及身边所发生任何事情。因此,儿子常常提醒我:“妈妈你看,那辆豪车多棒。”“妈妈,这个花坛的花真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不断提醒、调整自己,要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学着从渐慢的生活节奏中品味日常生活的美好,学着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这次再登嵩山,也是我抛却了内心的诸多摇摆之后做出的决定。感谢这次登山,让我的心能更敞开一些,能在相遇的每个人、每件事情、每处风景中感受力量、汲取能量。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嵩岳散文茶座!
作者简介:王苗文 登封市北区小学教师,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嵩岳散文茶座
主编:陈占超
编辑:唐慧丽 栗俊杰
审核:王少辉 傅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