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坝精神采访系列(67)||【刘冠三】从三门峡出发的水电大军
恒笙&王绵民
2024-08-23 16:37:07

写  在  前  面

有了三门峡大坝,黄河始安澜。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长子”,倾注了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创造了数不清的共和国第一,它是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也是世界多泥沙河流治理的中国方案,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水电建设的“奇迹”,记录了成千上万水电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挑战赛五期#
从2023年4月份开始,以三门峡著名作家董建华老师为首的一群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上门入户,甚至来到病床前,抢救性的采访了一部分第一代三门峡大坝建设者。截止目前,已经整理出了六十余篇采访记录。我也有幸作为采访团成员参与其中。
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系列采访文章首发《三门峡评论家协会》和《君笑文园》公众号。经取得董建华老师同意,从2024年6月13日起,本顶端号陆续转发分享。

三门峡的建设者们来自祖国各方,建成后又奔向祖国各方,成为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骨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三门峡工地也可说是新中国大坝建设的摇篮。

               ——钱正英

从三门峡出发的水电大军

  刘冠三

随着三门峡第一台机组的试运行,三门峡人不仅创造了新中国治水史上的伟大奇迹,而且真正实现了把三门峡水电工地当成一座学校,培养新中国合格的水电建设人才的愿望,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知识全面、技术高超、思想过硬、善于管理、能打硬仗的水电建设大军。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成长起来的三门峡水电建设大军,响应国家的号召,适应国家水电开发建设的需要,怀揣他们在三门峡建设工地上获得的不是文凭胜似文凭的施工技术,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辟新的水电建设基地,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1958年到1965年,他们的足迹遍及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四川、湖南、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贵州、吉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设了青铜峡、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龙羊峡、李家峡、安康、龚嘴、铜街子等18座大型水库和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980万千瓦,年发电502亿千瓦时,为国家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廉价而清洁的能源,而且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管理型人才和高级科研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经过三门峡工程洗礼而成长起来的省部级干部有12人,司局级干部380多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近千人,成为当时水利水电建设战线上的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科学技术力量。

1958年,为了适应国家开发大西北战略部署的需要,支援宁夏青铜峡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三门峡工程局从坝一、坝二、坝三、机电、汽车、铁路各分局抽调一批领导干部、施工技术人员及熟练技术工人,组成一支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生产管理配套、政治觉悟高、能吃苦、守纪律、善打硬仗的施工队伍,离开三门峡工地,奔赴黄河上游的青铜峡峡谷。这支3000多人的新队伍,配备有党政干部方洪涛、张兰亭、乔捷三;技术干部礼荣勋、黄煜坤等。青铜峡工程局宣布成立后,水电部任命赵征为青铜峡工程局党委书记,李文为局长,方洪涛为党委副书记,张兰亭为政治部主任,乔捷三为副局长,礼荣勋为总工程师。

青铜峡水电站

青铜峡位于银川市南50公里处的黄河峡谷里。那里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迷漫,年平均气温5~10℃,最低气温达零下30℃。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无风沙迷路,有风石打脸。喝的黄泥水,吃的钢丝鞭。白天沙为伍,晚上沙作被。”基本上反映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艰苦、人烟稀少、生活困难的地方,新组建的青铜峡水电大军,发扬三门峡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于1967年建成了我国自己设计、坝高42.7米,装机27.2万千瓦、蓄水1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达3.2亿立方米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为宁夏地区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资源,改善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这支水电大军又转战陕西省的汉中地区,在发源于秦岭山脉太白山南麓的褒水上建起了一座混凝土薄型拱坝,即装机4.12万千瓦,年发电1.2亿千瓦时的石门水库。石门水库工程竣工后,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与第三工程局合并,其他人员和主要领导干部开赴江苏省徐州市,组建成水利部沂沭泗疏浚工程局,为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道疏浚服务。局长、书记有赵长利、黄健、刘锡臣等。

也是在1958年,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根据有关部门的指示,从国家建设的大局出发,以坝一分局为主,抽调了坝二、机电分局的部分干部和施工技术人员,组成500多人的水利水电施工建设队伍。他们在以坝一分局党委副书记马超、工会主席韩金城为主要领导,组成的内蒙古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局的领导下,参与了素有“万里黄河第一闸”之称的三盛公大型引黄灌溉工程的建设,成为当地水利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水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图为刘家峡水电站——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自己调试的百万千瓦大型水电站

1963年陆浑水库竣工后,全部5000多人开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电建设工地,开始了又一次征服自然的壮举。

刘家峡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峡谷上。这里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刘家峡工程局1964年正式成立,刘书田任刘家峡工程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担任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的有孙见斋、张彦兴、卢积仓等。总工程师为吴师德,副总工程师为钱汝泰。

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自己调试的百万千瓦大型水电站。刘家峡工程虽然建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但这支队伍不负众望,排除各种干扰,终于在1969年建成坝高147米、装机容量达122.5万千瓦的黄河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并以大带小陆续建成了盐锅峡(装机40万千瓦)、八盘峡(装机18万千瓦)两座水电站,年总发电量909.72亿千瓦时,为山区人民送去了光明,为兰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雄厚的动力资源。

龙羊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发电后,这支两万多人的施工队伍一分为二,一支转战黄河上游的青海省龙羊峡水电站,另一支进军陕西省汉江上的安康水电站,分别成立了龙羊峡工程局和安康工程局。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海拔2700米。工程自1976年开工,1989年建成,坝高187米,坝长1226米,总库容268亿立方米,装机128万千瓦。是黄河出河源之后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完成龙羊峡水电工程的建设后,他们又承担了李家峡水电工程的建设。后来,在水利电力部的统一编制下,龙羊峡工程局改为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安康工程局改为水利电力部第三工程局。

盐锅峡水电站

从三门峡开出的第四支队伍,也是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组织整建制出征新的水利工程的最后一支队伍,就是被称为“好人好马”的“515工程”施工队。这支队伍由秦定九、王干国带队,集中了三门峡工程局的精英人物和先进设备,响应国家“大三线”建设的号召,于1965年离开三门峡,开赴四川省境内的龚嘴水电工地,开始了代号为515工程”的新的战斗。

515工程”即龚嘴水电站,位于峨眉山下的大渡河上,这是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这支水电大军在“515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发扬传统精神,创造了当年准备、当年施工、当年截流的历史壮举。龚嘴水电站装机77万千瓦,1971年投产发电,被列为国家能源集团首批工业遗产之一。水电大军为“三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龚嘴水电站建成后,这支水电大军又参加了铜街子水电站和南桠河水电站的建设,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根据水利电力部的统一编制,改建为水利电力部建设第七工程局。

 

大渡河龚嘴水电站

从三门峡水电工地培养锻炼出来的,不仅有千万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还有大批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陆续分赴祖国四面八方,战斗在各个水电建设工地。根据国家的需要,有的被分配到中央部委、各省市地有关部门,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巨大的领导作用。例如:后来担任河北省省长、第一书记的刘子厚,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马兆祥,担任湖北省副省长的石川,先后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外交部副部长的张海峰以及大批其他领导干部。

(注:此文作于2007年)

作者简介:刘冠三(1928——2009)山东汶上人。1945年参加革命。1956年至1963年任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筑坝一分局团委书记、局调度室主任等职。曾任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政治部副主任,能源部、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纪委书记等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