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盛事“双11”今天迎来“正日”。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1”有了许多新变化:平台互通、不卷“最低价”、优化营销环境、政府补贴首次参与……这个史上最长的“双11”,平台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价格战,而是转向了品质和服务的比拼,让消费者享受购物乐趣和优惠的本质。而政府补贴、平台优惠和注重服务等多个因素叠加激发了消费活力,平台增量正在持续放大。今年“双11”不仅标志着对购物本质的一次深刻回归,也展现了电商行业的新趋势和消费者的新期待。
“战线”更长 激发消费热情
今年“双11”的一大改变,就是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抢跑”,造就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电商购物节。
在此之前,2022年与2023年“双11”均在10月24日左右开启,各个平台开启时间大致相同。今年10月8日,抖音和拼多多便率先启动大促,天猫和京东也将“双11”提前至10月14日正式开启,活动时段拉长至一个月左右。
电商平台争相启动“双11”,希望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更长的促销周期来吸引顾客 。
“今年‘双11’预售和活动时间明显拉长了,为商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和推广商品,商家可以更细致地规划营销策略,分阶段吸引消费者,达到提升销售效果的目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赵圣慧表示。
“节”味更淡 提升购物体验
近年来,人造购物节不仅变长,同时也在变多,让不少消费者对活动大促期待值和新鲜感逐渐降低。有网友表示,虽然感觉上“双11”购物狂欢节没那么热闹了,却也意味着“双11”正在回归到购物的本质,即提供更实惠的商品和更优质的服务,“狂欢”的氛围感减弱,购物回归到购物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理性消费”“购物习惯改变”“注重质价比”“情绪消费”……这些成了今年“双11”消费者变化的鲜明标签,反映了消费者对自身需求的清晰认知,也为商家创造新机遇。
赵圣慧表示:“不同于以往的价格战,今年‘双11’平台之间的竞争更多聚焦于优化营销环境,提升服务体验和商品品质,商家也更加注重商品差异化。”
今年“双11”启动之际,淘宝、京东等平台进一步明确:不会一味地卷低价,“全网最低价”等口号已经不再频繁出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谌伟业这样说:“一味的低价,只会让中国的营商环境、中国的消费、中国的制造业倒退,低价内卷最终受伤的一定是消费者。商家也会受伤。”
大促期间,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分别推出多项方便商家和消费者的措施,今年的“双11”更加注重的是商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补贴更多 交易成绩亮眼
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普遍加大补贴力度,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参与。比如,天猫投入力度为近年最大,在官方立减85折和满减的活动基础上,额外投入300亿元消费券及红包;京东则推出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每天可领取60元额外补贴;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系列举措,加码对新质农货商家的扶持力度。
政府补贴和各类家电家居产品打折促销相结合,“双11”交易额亮眼。从公开数据来看,各大平台在今年“双11”前半段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京东成交额、订单量及下单用户数保持双位数增长,超1.6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天猫会员下单购买人数同比去年同阶段增长超60%,人均购买金额同比增长超30%;快手电商成交破百万直播间数量超1300个,成交同比增长超200%卖家数超5万个;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91%。
“双11”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年度盛事,也是中国消费的晴雨表。赵圣慧对此表示看好,她认为,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取得不错的成绩,得益于平台和商家注重提升整个产品的品质,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消费业态也在不断推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购物选择,将不断推动消费增长及消费升级。
来源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