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随笔】千年前的作业,今天的传奇
诸纪红
2024-09-19 18:00:00
 #顶端秋日创作季# 

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静静地躺着一份特别的作业。这份作业来自1300年前,一个12岁的小学生——卜天寿。他的作业本长五米三八,宽27厘米,比现代的A4纸还要宽出一大截。乍一看,这作业本就像一条长长的卷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卜天寿小朋友在作业本上写了两首打油诗,抱怨作业多,抱怨先生严厉。诗中写道:“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这不禁让人想起现代的孩子,抱怨作业多,抱怨没有休息时间。千年前的小学生和今天的小学生,似乎都在为同样的事情烦恼。

然而,这份作业不仅仅是抱怨,它还承载着一段传奇的历史。卜天寿的老师去世后,家人将这份作业做成了寿衣寿帽。千年之后,考古人员在吐鲁番发现了这份作业,惊喜地发现卜天寿抄写的竟然是已经失传的《论语·郑玄注》。这一发现,不仅补全了历史的空白,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这份作业本,就像是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千年前的情感和智慧传递到今天。它告诉我们,中华文明不仅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文明。

再来说说另一件让人惊叹的文物——利簋。这件看似普通的青铜器,上面刻着33个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简单的几个字,却将三千年前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精确到小时。通过它,史学家推算出牧野之战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早上6点到7点,连周武王出师前天空星斗的位置都能基本确定。

利簋的存在,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它让我们知道,历史并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可以精确到小时的事件。这种精确性,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感到敬佩。

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和文物上,更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上。无论是卜天寿的作业本,还是利簋,都告诉我们,历史是值得尊重和传承的。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文明。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感受到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努力地传承这份文明。

当我们看着这些文物,不禁会想,千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的今天?会不会也有类似卜天寿的作业本,记录着我们的烦恼和智慧?会不会也有类似利簋的文物,见证着我们今天的重大历史事件?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