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非遗文旅/让“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2024-10-06 09:44:31

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十一”假期,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加快涌现,推动文化休闲、旅游出行等需求集中释放。2024年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

当下文旅消费的火热,一方面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彰显了我国经济强大的内需动力;另一方面也触发了国内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催化出一场产业淘汰赛。当我们关注到文化旅游产业保持高“流量”的同时,也应高度关注其背后蕴藏的诸多挑战。一是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较低。部分地区在文旅市场秩序规范、行业引导、管理体制等方面比较粗放,存在资本等要素流通不畅、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供需适配性不足。部分地区文旅产品与服务供给单一化、同质化、低水平,数量、质量、规模等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需求。三是旅游景区开发利用过度。部分地区“重用轻保、重旅轻文”“拆真建假、拆旧建新”,对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进行“整容式”改造,忽略原有地域风格,随意改变建筑风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四是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不高。部分旅游城市、景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存在跨境支付不便、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欠缺、从业人员外语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外籍旅客入境旅游意愿不强。五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亟待提高。部分旅游景区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在设施运营维护、安全隐患排查、事故应急处突等方面存在短板。

促进文旅消费提档升级,进一步激发消费增长新动能,推动“文旅流量”变为“消费增量”,需要从“五个结合”上着力。

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市场思维,谋“市”而动、乘“市”而上,围绕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动力,加快文旅产业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在优化文旅产业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促进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商业等跨界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融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同时,要不断健全完善政企沟通协调、应急处置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切实防止市场失范,实现“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手抓、两手硬。

推动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更好结合。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群众日益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需求,倒逼文旅产业供给侧加快转型升级。一方面,统筹兼顾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将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与消费结构升级有效结合,在提供精确化文旅项目、精准化文旅产品、精细化文旅服务、多元化文旅业态上下功夫,构建起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机制。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群众文旅需求的新变化,充分把握消费需求背后的核心诉求和基本规律,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文旅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域特色,迭代发展科技赋能的智慧旅游、资源主导的绿色旅游。

推动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更好结合。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文旅产业的保护与开发更加注重平衡与可持续性,文化旅游热潮之下,更要找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一方面,加强保护性开发,将文旅融合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强化文旅项目全程监管,加大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更多保护和发展成果造福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加强开发式保护,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总体要求,通过适度开发提高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资源的更好保护,深度挖掘资源的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内涵和价值,促进文旅产业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地发展。

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结合。统筹国内与国际文旅市场,是我国旅游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长久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聚焦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活国内市场潜力,持续拓展国内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市场基本盘。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免签“朋友圈”扩容机遇,拓展文旅投资空间,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集聚全球文旅创新要素,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出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频共振、双向互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更好结合。安全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底线。一方面,警惕“有形”的安全风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健全和优化文旅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应急机制,深化旅游风险隐患整治,不断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向到位、不留死角”的安全防护网。另一方面,警惕“隐形”的安全风险,将文旅体验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切实提升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强化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审核与涉外文旅活动管理,在涉文涉旅重大事件方面持续健康宣传、正面发声,站稳守好文旅领域意识形态阵地。

 作者​:杨 宏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10月2日第2版



非遗热线:010-56883097           13810295118


树立行业榜样    提升企业形象

扩大产品知名度    年度人物影响力

非遗体验地    旅游打卡点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课题组)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的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成果展览、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文创设计、非遗产业园建设、非遗产业链建设的非盈利性内设机构。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联系我们:010-56883097           

13810295118(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 (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