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散文】刘建峰‖奶奶的茱萸香囊
刘建峰
2024-10-11 18:00:18
奶奶的茱萸香囊
刘建峰

记忆中的奶奶,是一位慈祥而又手巧的老人。她的银发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泽,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镌刻的痕迹,每一道都写满了故事。而在这些故事里,重阳节的茱萸香囊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章。
每到重阳前夕,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她会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那里面装着她积攒已久的材料。有色彩鲜艳的绸缎碎布,那是她平日里做针线活剩下的,但每一块都被她细心地抚平叠好;还有各种颜色的丝线。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一小把茱萸,它们是奶奶从后山采摘而来的。茱萸的果实小小的,红彤彤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辛辣香气。
奶奶做香囊时,眼神十分专注。她先拿起一块绸缎,那是一块深蓝色的布,她用剪刀熟练地剪出一个合适的形状,那动作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然后,她拿起针线,将线头轻轻捻了捻,再把线穿过针眼。她眯着眼睛,对着阳光,那根细细的针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开始缝制香囊的时候,奶奶的手指灵巧地穿梭着。她缝得很慢,但每一针都很扎实,针脚细密得如同精致的刺绣。她边缝边对我说:“乖孩子,这茱萸香囊啊,可有大讲究呢。”我总是好奇地围在她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手中的香囊。奶奶接着说:“茱萸这东西,在重阳节的时候戴上,可以辟邪呢。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咱可不能丢。”
当香囊的主体快要缝好的时候,奶奶会把茱萸轻轻地放进去。那一小把茱萸在香囊里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放好茱萸后,奶奶又会从她的针线盒里找出一些棉花,把它垫在茱萸周围,让香囊看起来更加饱满。然后,她把香囊的口子仔细地缝好,再用一根彩色的丝线系成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接下来就是装饰香囊了。奶奶会挑选一根红色的丝线,开始在香囊上绣上简单的图案。有时候是一朵小小的菊花,那黄色的丝线在蓝色的绸缎上盛开,宛如重阳时节的秋菊傲霜;有时候是一个福字,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对家人的祝福。奶奶绣图案的时候,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
当香囊终于做好的时候,奶奶会把它挂在我的脖子上。那茱萸香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混合着绸缎的柔软触感,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安心。我会兴奋地跑到小伙伴面前炫耀,而奶奶则会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那目光里满是宠溺。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开始远离家乡,去外面的世界求学、工作。重阳节也常常在忙碌中被忽略,那些关于茱萸香囊的记忆也渐渐被尘封在心底的角落。然而,每到重阳佳节,心中总会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仿佛缺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直到有一年,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一个传统文化展览。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茱萸香囊。那精致的制作、熟悉的香气,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想起了奶奶,想起了那些充满爱的重阳时光。
回到家乡,我再次看到奶奶时,她已经更加苍老,但当我提起茱萸香囊时,她的眼睛里又重新燃起了光芒。我坐在她身边,像小时候一样,看着她做香囊。我也拿起针线,在奶奶的指导下,笨拙地开始缝制香囊。虽然我的针法很生疏,但奶奶却一直在鼓励我。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一种习俗的延续,更是对家族情感、对民族记忆的传承。茱萸香囊里蕴含的重阳情,是奶奶对我的爱,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依然能够坚守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如今,我也会在重阳佳节为我的孩子讲述茱萸香囊的故事,教他们制作香囊。我希望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在他们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让茱萸香囊里的重阳情永远流淌在我们家族的血液中,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