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媒体看新县 | 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你听过大别山里的“大塆”区吗?
新县融媒
2024-10-05 19:30:18

1.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你听过大别山里的“大塆”区吗?2.总要来趟河南吧|听一听老区新声:新县田铺大塆客如云

央视新闻:

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你听过大别山里的“大塆”区吗?

初秋的大别山,深绿色的树叶还未变黄,收获完的农田旁,轻轻一嗅依稀还有稻香。穿过错落的稻田,两塘子池水泛着微光,倒映出一排排土墙墨瓦的小房子。

村里的导游吴曼正向游客讲述田铺大塆的过往。

吴曼:田铺大塆一直是以农业为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地方是过去的打谷场,那个风雨长廊就是以前的牛棚,在过去,村里人闻到臭烘烘的牛粪味,都会绕道走的。

“田铺大塆”的“塆”是土字旁的塆,指的是村子依山而建,地理条件可见一斑。如今,农业生产方式改变,机械收获一步到位,村头原始的打谷场成了晾晒场,牛棚改做的风雨长廊变成游客们歇脚的地方。秋分后,大别山迎来丰收季,晾晒场上的各色物产,摆满了村里人的餐桌。

田铺大塆打谷场成了晾晒场,村民在这里“晒秋”

吴曼:平时我们村民会在这里晒秋,晒一些花生、绿豆,板栗,到冬季的最主要是晒豆腐,田铺豆腐乳也是非常出名的,在我们新县也是深受当地人喜爱。

大山深处的“田铺大塆”始建于民国初期,是典型的豫南民居古村落,深受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徽派文化的影响。土坯墙,斜顶瓦,每一间房子都融汇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灵秀。

可说到曾几何时对这儿的第一印象,从外地嫁到田铺的吴曼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闭塞,路少还不好。村里的老人许秀清更直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许秀清:那个时候我们村子很破很烂,那太脏了没有人来,都是猪圈、牛栏、旱厕。

和很多贫困村一样,田铺大塆一度守着绿水青山,却找不到饭碗。2013年,田铺乡政府与田铺大塆村着手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游。可刚启动时,谁都不敢投入。村里找到了本就爱张罗的许秀清,想让她开一间农家乐,但她并不情愿。谁会来这“穷窝窝”里旅游呢?摆明了是赔本买卖。

乡领导做出承诺,免费给她改造家里的院子,每年还补助一千块钱。好说歹说下,许秀清勉强同意了。但正如她所料,农家乐开张的第一年,生意相当惨淡。

许秀清:十天半个月没人来,最长时候三个月没有人来,有时候来两三个人。第一年你猜挣多少钱?七百块。

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的许秀清

怎么办?要想富,先修路!许秀清的生意在2014年迎来转机。2014年起,新县全力打造“九镇十八湾”,当地投入2200多万元对田铺大塆进行保护性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住环境得到综合整治,村子的原始风貌应留尽留。许秀青眼中的“穷窝窝”变成了“香饽饽”。

这田铺大塆的第一个农家乐,不仅帮许秀清还掉了外债,还让她给儿女们在县城买了房子。

许秀清:这从地下翻到天上去了。其他人要问我,他说农家乐可以不可以?我说试试,可以!一直把古村落好好地保留着,好好地把卫生搞干净,好好地接待客人,我们本来就是绿水青山,空气也好,水也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你要一直往后传,传到子孙永远,要保留下来。

要想引来游客,留住脚步,光靠路可不行,还得有那个味儿。田铺大塆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留了山水田园村庄风貌。这里的367间豫南民居村前临水、村后靠山,保留着最初的建造格局,百年农舍点缀其间。相较于其他村子青砖砌起的院落,雕梁画栋的精致,田铺大塆的“土坯房”,处处体现着古村落的韵味。

正在用传统工艺翻新老房的韩启友

田铺的土墙有的是用泥土制成坯,晒干后垒墙;有的用板打墙,用木板夹土,再夯实加高;还有一种泥垒墙,是用土加稻草混合成泥巴,一点点垒起来。韩启友的哥哥韩启永是老村集体翻新的工匠之一,这些翻新的老方法、老工艺凭的全是儿时跟着父亲修房的记忆。

韩启永:难做,那个土坯要一块块地要做起来,我们老祖先用牛把土踩成泥巴,用匣子做成砖。干了,挑回来,再砌墙。你说它难不难?这个瓦也是黄泥做的。

对韩启永来说,村里保留下这种冬暖夏凉的土坯房,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更是农耕时代先辈的智慧。

韩启友家的土坯房,现在改做民宿一年有三四万收入

如今,在村里生活的不只是老人。穿过风雨长廊,半月塘边是“90后”小夫妻扶银廷和妻子黄新颖经营的“文创工坊”。不到80平米的小店,展陈着本地各式的非遗文创,鞋垫、布鞋、虎头帽、皮影,向客人们介绍起这些东西,扶银廷如数家珍。

越来越多的人回乡,给百年村落注入活力与生机。年轻人的加入,也让村庄生长出新的模样。今年扶银廷夫妻俩在田铺又盘下一间小院,打造成民宿、咖啡屋。院子经过夫妻俩的精心布置,有着各式的花花草草和小水系,遮阳草棚下立着一个招牌“等风来”……

“90后”小夫妻扶银廷和妻子黄新颖开的咖啡馆

这里有村里导游吴曼眼中的最美四季。

吴曼:冬天的时候有家家户户做饭升起的浓烟;春天的时候树叶都发芽了;夏天梅雨季节它是有松针,然后落到地上之后会形成松菌——黄沙菇,五花肉一起来炒着炖,就可香了;秋天的话就硕果累累了,稻谷飘香,大山里就感觉到处都是宝藏……

有小店老板娘黄新颖觉得你不知道的“板栗”。

黄新颖: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山上摘一点我们这边的板栗,它是从树上长的,外壳是个小刺猬一样的小刺球。让大家就说是一听到田铺,今年来了明年还想来。

还有文创老板扶银廷说的,能让你再次触摸的乡土韵味。

扶银廷:传统古村落保留的不只是房子,还有我们房后的山和村前的田野,田铺最好的也是这里的淳朴的田园自然风光。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和我们一起有更多的很好的想法,然后一起让大山发光

来源:央视新闻

河南日报:

总要来趟河南吧|听一听老区新声:新县田铺大塆客如云

国庆假期,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游人如织,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的小喇叭,响得比以往早。

“爱护大塆人人有责,人居环境就是脸面。乡村和美游客盈门,热情好客切莫怠慢……”10月4日一大早,韩启俊便拿着小喇叭一路吆喝着,在村里走上一圈。

韩启俊在村口向游客宣传(刘宏冰 摄)

又一批游客进村,韩启俊连忙拿着小喇叭迎到村口,大声地介绍起来,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走进一家家创客小店,询问手工艺品销路、民宿入住率、小卖部经营等状况。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新县协调资金对田铺大塆进行保护和改造,打造业态丰富的创客小镇,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带领乡亲过上更好生活。

新县90后青年创客扶银廷和妻子,在田铺大塆开设“文创工坊”,店里既有漂亮的刺绣,也有当地的非遗产品。“你看,刺绣小背心、虎头枕等,这些都是周边村民手工制作的。”扶银廷高兴地说,小店生意不错,还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秋来田铺大塆美如画(韩家东 摄)

漫步村落,“不秋草”竹编馆、大别山刺绣馆、红布鞋制作实践体验馆等店铺,都挤满了游客。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千针万线纳出来的普通布鞋,陪伴着红军走过千山万水,从胜利走向胜利。“一双布鞋,承载了历史记忆,见证了鱼水情深,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布鞋制作实践体验馆店主说。

在田铺大塆,除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特色小店外,凭借独特的民居风格,“老家寒舍”“外婆家”“半山居”等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脱贫户许秀清2015年在政府鼓励下开办了田铺大塆第一家民宿,去年收入30多万元。“儿子儿媳也回来帮忙,一家人还了贷款,买了车,在县城买了房。”说起现在的生活,许秀清笑得合不拢嘴。

河南首个创客小镇、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田铺大塆,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

“国庆假期前3天,每天进村游客近万人。”韩启俊说。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大塆,越来越多游客走进大塆,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河南日报

热点链接:

全民来拍!“你好 新县”短视频征集活动开始啦!

福利来啦!24张高清节气海报,藏着新县绝美四季!

这份全国名单,新县图书馆入选!

新闻热线:18237693106

投稿邮箱:xinxiantvweixin@163.com

审核:张霞  编审:张晨煜 编辑:汪京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