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生态市场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5-05-21 12:18:15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所谓市场化,包括建立要素流通市场、加强企业数据交换、构建平台应用生态等多种培育方式。针对数据要素的根本特征,应以培育生态市场环境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改变市场化与市场体系定义

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新的劳动者利用新的工具作用于新的对象的过程。在数字经济时代,这三个方面的“新”都离不开数据。首先,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体力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适应先进数字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和信息决策能力以及自主意识。其次,新劳动工具包括高端智能设备、计算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自动化制造的技术、设备及数据基础设施,也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最后,新劳动对象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数据构成的、可以驱动实现对应实体功能的符号存在,如虚拟现实。这三“新”都以数据化为时代内涵,表明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数据的存在。从现实情况来看,未来的发展机会和财富增长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潜力的发挥。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体现在需求曲线上升,产生了高附加值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利润。这部分利润在生产力方面与数据要素的两个特性有关。第一是数据的外部性,出现了基于流量的平台模式,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全新类别。以前的市场,往往与外部性无关;而数据要素对应的市场,可以从内部消化外部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梯若尔明确指出:“科斯定理无效是‘双边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埃文斯直接表示:“市场是双边的必要条件是科斯定理并不适用于双方之间的交易。”也有国内学者指出,科斯定理成立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所有权中心范式下才能够成立,如果经济发展导致所有权中心转变为使用权中心,那么科斯定理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结论就会被颠覆。当前的数据交易所出现场内交易不足,理论根源在于固持所有权中心这一实体要素论,把所有权转移理解为市场的标志。把数据等同于实体,适用于数据交易,而不适用于以使用权交换为主的数据交互。梯若尔已明确指出其中的问题,在科斯研究的世界里,市场是单边性的;基于科斯定理,而不区分市场的单边性与双边性问题,对价格结构问题进行商业和公共政策方面的讨论是误入歧途的。可见,数据要素市场化如果“误入歧途”,其认识根源在于把数据等同于实体,背离数据本身的一般规律。第二是数据的可重复使用。传统生产要素不能重复使用和共享,但数据和代码是可复用的资本价值形态。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难以获得资本交换价值(资本金)以购买资本使用价值(资产),而资本使用价值一旦实现复用,相应的增量就会出现。

基于数据要素的这两个特性,未来的数据要素市场将向生态化的方向自然演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中的关键词“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即市场从排斥外部性的配置机制转变为吸收外部性的配置机制,从科斯型的单边市场转变为反科斯型的双边市场,从只能进行数据交易转变为进行数据交互。由此,所有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化”与“数据要素的市场体系建设”的探讨,都有必要重置议题,把其中的市场置换为生态。此时的数据要素市场化不再直接等同于建立“市场”(数据要素交易所),而是转向“数据要素×”,通过数据交易与数据交互结合,开辟无市场的市场化,把“用得好”而非数据变现作为市场化的重心。同时,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作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导向。

改变社会分配基本逻辑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数据要素的市场体系建设”不仅是资源配置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分配的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创造性地提出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其重点在于实现所有权、使用权的“两权分离”和“三权分置”。这是一个生产关系的重新定位问题。

“两权分离”的社会分配影响在于对劳动与资本赋予平等的收益权,最大改变是用益权从地上权扩大到“活劳动”。其中,劳动的用益权是指劳动者作为非所有权人仅凭使用权而获得剩余的权利。制度设计的激励重心也随之从资本转向劳动,从而发生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多样性红利”现象,将剩余更多分配给劳动而非资本。正是通用目的技术决定通用目的资产的这一逻辑(也即数据生产力决定数据生产关系),最终将导致“多样性红利”的出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生态市场环境,包括营造利益共同体的环境、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的环境。因此,相关政策的着力点,首先应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收入摆在第一位。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以合伙制、合作制释放多样性红利,培育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其次应为灵活就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数字经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优势,发展共享经济、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拓展劳动者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法治(长三角)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问严锴报纸 张赛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