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魅力鹰城 汝瓷之源·馆藏汝瓷里的鹰城】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难以逾越的宋代宫廷茶饮名器
平顶山新闻网
2024-09-25 05:36:03

2024年9月25日《平顶山日报》6版

孙海涛 摄

展柜里,一只鼓腹瓷碗端坐于托盘中心的托腹之上,一旁放置着带有圆形捉手的器盖。

在地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的宝丰汝窑博物馆里,这套3件物一体的茶具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作为镇馆之宝,它也是该馆珍藏的5件国家一级文物之一。

“托盘中心的托腹是一个凸起的高台,好似莲蓬出水,周边带有细小的层层开片,如同冰裂,十分美丽。底部的大圈足外撇,起到很好的稳定支撑作用,着地面处有5个极小的支钉痕,这样的技术是很难达到的。”9月21日,宝丰汝窑博物馆讲解员胡亚萍说,整个器物温润似玉,玉质感很强。

这套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造型之精美、色泽之温润,同样让该馆副研究馆员王团乐赞不绝口:“整个器物呈现出来的是标准的天青色,这样成套的汝窑作品,是传世品中所没有的。最让人惊喜的是盏托的造型,高圈足,盘中间凸起一个圆台,用于放置杯、盏、碗等物,有精美的双层莲瓣形纹饰,通体天青色釉,釉色清淡含蓄,釉面有着很美的开片。”

在王团乐看来,宋朝人饮茶追求平淡幽远、宁静雅致的茶道哲学,这套清隽秀美的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正是展示宋代文化精粹的最佳载体之一。

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珍藏于宝丰汝窑博物馆第二展厅“青瓷典范”。进入展厅,写有中文、韩文的一个标示牌格外引人注目,上面书写着“青瓷典范”“青瓷最高峰”等大字。

王团乐说,宋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巅峰,汝窑之所以被后世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产品所施的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满足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追求。

今年53岁的王团乐从事文物考古发掘和汝瓷研究20余年,他说,汝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当时建立的官窑专门烧制汝窑瓷器。由于汝窑开窑时间极短,所以传世的器件非常稀少。尽管如此,汝窑瓷器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仍然被广泛认可和赞赏,成为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正是宋徽宗对天青色瓷器的钟爱,才使得汝窑瓷器以清淡典雅的釉色、简洁凝重的造型、温润如玉的质感、特殊复杂的工艺,荣登青瓷烧造历史的顶峰。

“汝瓷是御用品,质量要上乘,烧制出来的瓷器稍有瑕疵就被当场打碎。”王团乐说,而且打碎的占绝大部分,仅有少数被挑选出来送到当时的东京城供奉皇室。这也是汝瓷闻名于世,却传世极少的原因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等因素,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不知汝窑的踪迹。直到2000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宝丰清凉寺窑址的第六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烧制天青釉汝瓷的作坊、窑炉和大量残片,才揭开了消失900多年的汝窑的神秘面纱。

让王团乐深为自豪的是,他参与了此次考古发掘。当时的场面他仍记忆犹新:一处民房旁的土层里,发现了近一米深的碎瓷片坑,“很壮观,很震撼!”。

也就是在这次重大考古发现中,包括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在内的诸多文物得以复原问世,震惊国内外考古界。经过多方努力,汝窑博物馆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7年10月19日建成开放。博物馆陈列以“汝窑为魁”为主题,展出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近900件,每年吸引大量喜爱汝瓷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对神秘天青色的孜孜追求,让不少清凉寺人成为汝瓷研发的行家里手。

今年63岁的清凉寺村村民王君子是宝丰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说,他小时候就发现村里地下有不少瓷片,很喜欢这些有光泽的瓷片。经过多年上千次试烧,王君子终于烧出了满意的天青色釉。他烧造的汝窑天青釉瓷盖碗和盏托等汝瓷,得到国内汝瓷专家耿宝昌和叶喆民等人的好评,“艺无止境,我会一直追求,力争烧制更美的汝瓷”。

(本报记者 王春生)

编辑:刘晓明

校对:沙星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