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技创新与金融体系演进相互纠缠,专家如何看待科技金融发展?
大河财立方
2024-09-09 17:17:38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王宇 文 李博 摄影】9月8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的专题论坛科技政策论坛上,科技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科技金融政策与实践进行探讨,共话科技金融的趋势和未来。

“如何为未来不确定融资,我觉得这是科技金融首先要破解的难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副主任王长元在演讲中提到,目前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面临的三大挑战是金融供给如何适配科技创新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如何分配科技创新高风险和高收益以及科技创新对金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王长元表示,对于以上挑战,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积极设计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推动成立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创新推出‘沪科专贷’‘沪科专贴’专项再贷款再贴现产品,有效促进上海国际金融、科创‘双中心’联动发展。”

“当前科技金融成为许多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尤其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领域。” 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讲席教授赵昌文总结科技金融的几个趋势分别为公司化、平台化和非常态化。

赵昌文指出,公司化是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组建科技金融事业部,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平台化是指当下的科创企业更加强调外部的连接性及其网络效应,因此科技金融也应有所创新,不能只关注传统的“三张表”;非常态化是指一些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具有时间约束性,科技金融承担着追赶科技差距的工具属性。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2.99万户,同比增长49.99%,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486亿元,同比增长52%;2023年,上海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389亿元;截至2023年,上海拥有境内上市企业469家,科创板8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市值全国第一。

“在科技金融实践中,上海积极发挥科技信贷的主心骨作用、科技保险的风险缓释作用、股权投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作用以及资本市场对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打通科技与金融的链接通道,陪伴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海鹏表示。

对于科技金融的未来,陈海鹏认为,科技创新将与金融体系的演进相互纠缠、相互促进,我们应当尽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培育耐心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做好战略对接,加速科技、产业和金融的循环;进一步完善生态赋能,培育天使投资的良好环境。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