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民间故事之十八|蛤蟆塔的传说
凡人微语
2024-08-25 17:09:38

 #创作挑战赛五期# 

在广袤无垠的豫西大地上,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雄伟宝塔——宝轮寺塔,傲然矗立在三门峡陕州。这座塔始建于充满传奇色彩的隋文帝仁寿元年即公元 601 年,故称仁寿建塔(始为木塔)。由僧人智秀于金大定十七年,即公元 1177 年重建(时为砖塔)。曾经,它是陕州城内宝轮寺的璀璨明珠,如今宝轮寺已在岁月的侵蚀下不复存在,唯有此塔孤独而坚定地留存,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宝轮寺塔又名“三圣舍利宝塔”,至于究竟是哪三圣、是否真有佛祖舍利,一直未有定论。塔门面南,呈规整的正方形,是 13 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 26.5 米,围 21.6 米。塔身由青灰条砖一顺一丁精心垒砌而成,塔底设有台基和台座,正面刻着醒目的塔铭。从下往上望去,塔身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恰似优美的抛物线。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巧妙地砌出了秀丽俊俏的塔檐,每层都有半圆形拱券门龛、窗洞,翼角下悬挂的风铎,微风拂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犹如在演奏一曲悠扬的乐章。塔内设有梯道和塔心室,由此登上塔顶,便能远眺黄河,尽情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壮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金蟾顺着黄河来到了三门峡。它们被这里的秀丽景色和风水所吸引,决定定居于此,并把宝轮寺塔当作了自己的家。然而,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个千里迢迢追赶而来的喇嘛,用计谋骗出了雄金蟾,并带着它奔逃而去。此后,雌金蟾独自在宝塔内,每日哀鸣不已。没多久,喇嘛因有金蟾帮助成为了亿万富豪。雄金蟾答应喇嘛不停为他赚钱,只求每年农历七月七“鹊桥相会”时能回家与妻子团聚一天。据说,如今每年农历七月七,都会有很多青年男女来到这里,祈求找到如意伴侣和美满婚姻。

曾有诗云:“宝轮古塔映斜阳,岁月悠悠韵味长。守护三门传故事,传奇风采永流芳。”传说中,这座宝轮寺塔拥有神秘莫测的强大力量。每当可怕的地震来袭,它就会发出神秘的光芒,如温暖的护盾一般保护着周围的百姓和建筑。即使经历了多达 16 次地震,它依然倾斜而不倒,宛如一位坚强无畏的卫士,忠诚地守护着这片深情的土地。

然而,有一天,一条邪恶的蛟龙从河中苏醒。蛟龙被宝轮寺塔的神圣光芒激怒,嫉妒塔所守护的百姓的安宁生活,于是张开血盆大口,掀起狂风巨浪扑向宝轮寺塔。宝轮寺塔毫不畏惧,立刻发出强烈的光芒抵御攻击。蛟龙见无法得逞,便施展出邪恶的魔法,大地顿时剧烈震动起来,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蛟龙妄图以此将塔震倒。

在这地动山摇的危急时刻,宝轮寺塔微微摇晃,却始终屹立不倒。塔身虽有所倾斜,但那倾斜的姿态仿佛在向邪恶势力庄严宣告着不屈。每一块砖石都紧紧相连,仿佛有着钢铁般的坚定意志。那倾斜的角度,恰似一位勇敢的战士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伤,却依然顽强地坚守着阵地,绝不退缩。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塔中突然传出一阵悠扬的钟声,一只巨大的蛤蟆从塔下跃出。原来,这只蛤蟆是仙人留在塔下的守护者。蛤蟆张开大嘴,发出震天的叫声,声波如锋利的利剑般射向蛟龙。蛟龙被这叫声震得头晕目眩,不得不仓皇逃离三门峡。

自此以后,宝轮寺塔的神奇回音更是声名远扬。据说,塔内曾有一对金蛤蟆,声音洪亮无比,后喇嘛僧盗走雄金蛤蟆,只剩雌蛤蟆,响声虽不如从前,但依然独特。宝轮寺塔也因此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并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只要在距离塔身四周百十米的地方轻轻击掌或用石头轻击地面,就会听到“呱、呱、呱”的叫声,恰似蛤蟆的鸣叫,而且随着击掌或敲击的速度加快,叫声的频率也会相应加快,愈发形象逼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索这神秘的奇观。因此,它还有一个更为奇特的名字——“蛤蟆塔”。

但实际上,宝轮寺塔的“蛙鸣”原理是源于建筑的回音原理。由于黄河的常年浸润,使得它能够发出低沉而洪亮的蛙鸣之声。岁月流转,宝轮寺塔承载着无数的传说与故事,成为了三门峡人民心中的骄傲和希望,更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三门峡精神的真实写照。它见证着三门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新星计划4期# 

 #新中原写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