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火火哥:登高英雄杨连弟(一)
火火哥
2024-10-10 22:07:08
 #创作挑战赛六期#  #打卡河南红色地标#  #新星计划5期#  #双星计划2周年#  #火火和你学历史# 

     登高英雄杨连弟

                    张如炎

                                                         “哐里哐啷,哐里哐啷”……童年的绿皮火车站站都停,总是让人昏昏欲睡,在进入三门峡观音堂境内总会被一种声音拂去睡意:“快看,快看,杨连弟大桥!杨连弟到了!”从来没有认认真真想过,模模糊糊觉得或许杨连弟就是一个地名吧!那曾想荒山僻岭之间却有一段英雄传奇。


杨连弟大桥

     崤函古道多传奇: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浩浩荡荡大军尘土飞扬;秦晋崤之战,几多狼烟,累累白骨惊世人;踯躅独行,达摩大师迤逦而来,禅宗一脉传千古;安史之乱,诗圣杜甫夜投石壕,《三吏》《三别》警世人;渑池秦赵会盟、苏轼雪泥鸿爪……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诗人学者、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在崤函古道这座舞台上演绎一出出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活剧,推动了中国历史不断前进。 当代的杨连弟又在古道上演绎了传奇!


杨连弟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由此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人类社会“铁路时代”到来。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国落后了。看似很遥远的西方工业革命,真实的影响到了中国的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开始营建铁路。古老的崤函古道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陇海铁路途径崤函古道。


     陇海铁路线上最高的桥梁——8号桥在崤函古道上诞生,8号桥位于今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桥高48米,长172.5米,1921年由法、英、比利时三国工程师共同设计,是陇海铁路贯通东西的关键工程。

     历览古今,但凡名家名人出生都少不了一番惊天动地,我们今天的英雄却不尽然。工业革命完成,现代工厂制度确立,现代工厂建立离不开资本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就产生了联系。1919年出生的杨连弟平凡的再不能平凡,和中国万千家庭一样,只不过是家里又添了一口人罢了,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积贫积弱,贫苦的家庭添丁进口,多了一张嘴吃饭并不见得带来的都是欢喜,还有几多无奈。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的失败而落下帷幕,1919年1月协约国成员以胜利者的姿态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可悲的是中国虽然是协约国的成员,为一战输出了大批劳工,但是把持巴黎和会的西方老爷大人们却无视这个落后衰弱的东方大国,执意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天津人杨连弟家境贫穷,14岁就开始帮工做学徒补贴家庭,在资本家的工厂劳作十多年,没有改变贫穷,却练就了一身登高技能,为之后的传奇打下了基础。1948年11月平津战役爆发,1949年1月天津解放。穷苦人杨连弟没有与家人分享胜利,就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铁道兵纵队。普通老百姓能做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凭的就是一腔热血!为新中国成立贡献一份力量,对于成长在旧社会的杨连弟来讲,这或许就是面对新生活最大的愿望。

    人民解放军这座时代的大舞台,为杨连弟成为英雄搭建了平台,铺平了道路。1949年春,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为连队解决了施工难题,战士们亲切地称杨连弟为"师傅"。

     陇海铁路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弯大坡陡、洞多桥高,地形十分险要,被称作陇海线的咽喉。8号大桥地处狭谷,东接槐沟隧道,西连陇海铁路最长的硖石隧道,四面峭壁环绕,是陇海铁路的重要节点,又处在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地势极为险要的地段,因此屡燹兵火。

     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日本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把盘踞在中国的日军贯穿起来。为阻止日军一路西进前往西安,国民党军队从陕县(今三门峡陕州区)向西撤退时将八号桥破坏,只剩下5个高耸入云的桥墩屹立于风中,默默地等待。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8月国民政府就地取材用木料搭建了32组排架,8号桥恢复通车。解放战争期间,8号大桥的木排架在战斗中被焚毁,陇海铁路再度中断,解放军进军西南在此受阻,修桥任务十万火急。

     1949年5月,野战军挺进大西北,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团必须在3个月内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让中断的陇海铁路恢复通车。铁道兵工程部根据大桥破坏状况制定抢修方案:加高4号桥墩,凿低其余桥墩后,利用滦河大桥钢梁架设新桥。

     在今天看来,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不断发展,领先世界,特大桥比比皆是,8号桥似乎不值一提,但是离开当时的环境来考量就有失公允。李白曾经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崤函古道是交通要道,一代又一代的发展,囿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古道坎坷崎岖的险恶却无法根本改变。遥想当年——二十世纪初,没有现代化机械,没有现代化手段,48米高的现代化桥梁拔地而起,不能不说是奇迹!当地就有这样的说法:八号顶,八号顶,失手掉成饼;八号端,八号端,上桥如上天。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身边高楼林立,司空见惯。1921年,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突兀的耸立将近20层楼高的的桥墩,不能不让人震惊,至今也没有看到当年施工的资料和图片,绝对是前无古人的特大工程。8号大桥是当时陇海铁路线上最高的桥梁,也是解放前全国第一高桥。


    1949年8月20日,铁道兵工程部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开工抢修八号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是如何让施工人员迅速、安全登上墩顶,完成各桥墩的加高或凿低作业。真正的时间紧任务重,地势险要,道路崎岖难行,抢修设备运不过来,只得靠人力在高空中作业,随时可能粉身碎骨。抬头望一望,桥墩上云雾缭绕,鹰雀盘旋,令人头晕目眩,施工队伍一筹莫展。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怕云崖暖。”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利用门板借助铁索完成国民党军队认为不可能的奇迹。有人惊叹:“幸亏还有铁索!”八号桥的修建创造了奇迹,五个48米高的桥墩,是关键中的关键。虽然8号桥屡燹兵火,好在桥墩还一直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