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翻山越岭拜访你
陌上彩云
2024-09-27 17:38:52

#创作挑战赛六期#

原载《江淮晨报》

李彩云

初秋的岭南,似乎遗忘在夏天,它以火一样的激情迎接我们

和谐号携着我们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一路飞奔,翻山越岭,从晨曦到日落,辗转广州北站,广州南站最后抵广东肇庆,也穿越到千年前的古端州终于见到您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位于广东中西部,一条西江从四川,流经贵州,一路欢腾来到肇庆,穿城而过见此地美景便不舍离去。一大片水域环拥着秀丽的小山,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北斗七星状的七星岩躺卧在城中心,看尘世繁华。这是我见过除合肥之外,第二座城中有湖的城市。虽然,当时宋徽宗赵佶大笔一挥,将端州改为肇庆府,并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我更喜欢称它为端州,叫起来古意优雅更重要的是您在此任职时,它叫端州。

如今的肇庆虽是一座三线城市,却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扼两广之咽喉,有着“岭表南来第一州”之誉。历史上曾五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秦朝之前,现肇庆区域属百越地。汉朝设置广信,隋朝置端州,及至宋朝(1118年)更名为肇庆,并一直使用至今。明朝至清朝,肇庆是两广总督府驻地,明清之际,还是南明永历王朝首都。

而古端州,岭南的腹地。岭南,听起来就带有神秘感,人们对这里的印象并不好,车马不通,人烟稀少,蛮荒、偏远,被称为“烟瘴之地”,是被流放的地方。

我站立在您曾站立的地方心存不解这样的地方,您为什么到此做官?高铁时代,我们马不停蹄,还要一天才能到10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您是走了多少天才到途中又遇到多少困难?

端州是岭南的枢纽,地理位置非同一般,又是出了名的难治。一切都在荒蛮之中,必须要派强手去。谁是强手?彼时,宋仁宗已经看出的能力,因为在天长县的政绩已经很突出又或许是宋仁宗想考验您的能力。于是,派您来了,您被调任端州任知军州事,官升殿中丞。

我伫立在乳白色高耸的“包公文化园”牌楼前,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公元1040年,即宋仁宗康定元年,从安徽天长县令任上来到这里,转任端州知军州事,相当于端州一把手。上任端州之初,您在端州郡斋壁上书写您唯一存世诗作“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是您在端州三年,乃至整个一生政治生涯中清正的操守准则

牌楼两边的长联:百代仰仪型风貌清严自昔台阶昭丰望;千秋留惠泽冰心皎洁还从砚渚溯遗徽。就是端州人对您三年工作的总结。他们内心最真实地言语都凝成这两句。您的“丰望”与“遗徽”千秋惠泽,百代仰仪。我们仿佛看见,端州三年,您忙碌的身影:在州署内增建清心堂、节堂、宅生堂、枕书堂、洗砚池、菊圃等建立公共设施;在城中建广济仓[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改名丰济仓],以备饥荒。城西建崧台驿以利交通和传递公文书信宝月台建星岩书院,为肇庆创立书院之始城西建文昌宫城东建宝光寺平反了丹凤朝阳砚案,解决砚台生产的贪腐问题;开创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雏形……

建立基础设施,关注民生,发展教育,创新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惩治腐败,您的“包青天”的外号就是端州百姓给您起的。

包公祠前,您的黑色铜像,高大威严、目光如炬,自带磁场,仿佛一眼就能看穿世间善恶与不公。

漫步在祠堂内,我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声,那些关于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

祠堂,我们遇见刚刚上岗的年轻工作人员,他们正对着墙上的每一张图,认真练习用粤语和普通话讲解,他们说,肇庆包公文化园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能用双语给游客们熟练讲解包公故事,园内即将迎接新一批游客,他们要让包公故事家喻户晓,让包公文化深入人心。当得知我们是从包公的家乡来,特意来拜见包公。她一把握住我们的手,像见到久别的亲人。

正说着,一群叽叽喳喳的研学小学生,像一群小麻雀飞进祠内,班主任一声吆喝,孩子们立刻静下来。讲解员开始用粤语,后来又换用普通话,孩子们专注地听,偶尔互相交流,一个小女孩还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在去往下一个参观点路上,边小跑边记。我赶紧凑上去,按下快门,看小本子上歪歪斜斜记着:浩然正气、95年重建、肇庆包公祠、砚州包公祠、四会包公祠、合肥包公祠。

我走到孩子们中间,跟讲解员示意,笑着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包公是哪里人吗?孩子们齐声答,“合肥人!”,作为一个合肥人,在那一刻,心里是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我看见了包公精神代代传承。

我和孩子们一起,随着讲解员走到清心园前的一口井边,讲解员说:端州人从前饮用西江水,常患病。包拯来后,教百姓打了七口井。一在州治内,一在西岳庙旁,一在学前街南,一在分司巷口,一在广济仓右,一在城北门左,一在主帅堂前城内五口,城外两口,形状像七星,传说这就是肇庆七星岩的来历。如今,肇庆城内水井已经很多,但每一口井的名字都叫“包公井”。有资料记载:“孝肃此举,端之人至今受福,大矣哉,君子为政能养斯民于千载,用之不穷。不过一井之为功,亦何所惮而不为乎。”

宋史·包拯传》载:“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方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肇庆出产的端砚品质优良,是朝贡之物,此前的知府都趁着进贡的机会,敛取进贡数目几十倍的端砚,来赠送给当朝权贵,谋取私利。包拯上任之后,一改陋习,命令按贡数征收,决不多收一方,执政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传说,包拯离任时,船到羚羊峡,忽然乌云密布,波涛汹涌。包拯感到事有蹊跷,经查问,原来是手下人私自代收了地方绅士赠送的一方端砚。一怒之下,包拯掷砚于江中,霎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传说中的包拯掷砚处,后来隆起了一块陆洲,也就是今天的砚洲岛。虽只是传说附会,却也能由此看出肇庆人民对包拯的不舍与爱戴。

肇庆民间还流传着包公收妖、锁妖井等传说。七星岩石室洞东壁现存包拯题名石刻,是包拯唯一存世手迹。在来肇庆前,我去了合肥市包孝肃公祠祠内“正直遗型传稗史,清忠初绩著端州”楹联,称其一生业绩名声实由端州开始。肇庆人民为纪念包拯,兴建了包公祠、包公楼、包公文化园。包拯留下的清廉之风,仍然影响着肇庆一方水土

在肇庆的几天时间里,肇庆人的友好和温暖,让我们印象深刻。出租车司机一路热情为我们当免费导游,细心为我们提行李;保安大叔用蹩脚的普通话跟我们交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指路;一句“肇庆人不卖假货”让我们买得放心。在肇庆,我们没有客居他乡的漂泊之感,像在家里一样。因为包公,我们亲若一家。

在游览过程中,发现文化园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端州都会举办“包公诞”活动。这是肇庆富有民俗特色的传统节庆习俗,已被列入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间,园区内会举行包公贺寿、包公巡游送福、醒狮武术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包公文化在肇庆人民心中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可见一斑。

短短三年,您让端州从一个边陲军事小城,逐步成为西江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清廉和为民办事的作风,不仅赢得了“包青天”的千古美名,并留下了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的治理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也为后来被调到首都开封,担任监察御史奠定了基础。

离开庄严的包公祠,我们漫步在清心园。这里与包公园的肃穆截然不同,更像是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院中的树木在烈日下郁郁葱葱,曲水回廊,亭台楼阁,小径幽深,小径两旁的紫薇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里清新而宁静。树上的鸟鸣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一处水池边,我停下脚步,池水清澈见底,几尾小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水面上几朵莲花正粉面含羞。看着这一幕,我脑子里瞬间闪过“清廉如水、公正无私”这些词。我想那清澈的水下面无私藕正蓬勃生长吧。

我们穿过包公文化广场,回到包公祠前,又一次凝望黑色雕像,面容严峻,目光如炬,默默地告诫每个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这次翻山越岭来拜见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领悟到了正义的力量。我相信,这种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2024年的最后100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