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完十六岁》
晓角 著
作家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她自幼失学,却自强不息,自学成才,在文学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她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直面苦难,以文学救赎自己、重启人生。
她的诗道尽尘世的悲与喜、爱与忧愁、不甘与抗争、自然与纯粹。
她的诗质地坚硬,在尘土飞扬的人间寻找着暖色调,
展示出一个女孩超常的韧性、承受力和精神意志。
她是晓角。
《三天过完十六岁》为晓角首部诗集,由霍俊明作序。
汇总了晓角自2019年开始创作的近140首诗歌
她的诗,正如一位诗人评价:“上帝诅咒了她的生活,却亲吻了她的灵魂。”
作者简介:
晓角,本名李华,2003年8月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因家庭缘故未能上学,受外公等人帮助自学识字。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校园文学》《草原》等。
编辑手记丨晓角的草原之声
娜先生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有一个声音,它不属于风,不属于羊群,而是属于一位名叫晓角的年轻诗人。她用笔触记录着草原的呼吸,用诗歌描绘着生活的轮廓。《三天过完十六岁》收录了从未上过学的内蒙古农村女孩晓角从2019年开始创作的140首诗歌,是她的第一本诗集。从《中国校园文学》2020年6月首发晓角的诗歌处女作《一个少女的冬天》起,4年有余,她的诗歌第一次结集出版。这部诗集分为“三天过完十六岁”“我活到了母亲年轻的时候”“月亮让她想起外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四个小辑,从中可以感受到晓角的生活经历与她的诗歌视角和精神境遇。
“上帝诅咒了她的生活,却亲吻了她的灵魂”
2020年春天,晓角还是一个未满17岁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农村女孩。她住在政府的扶贫房里,没有上过一天学,有时放牛羊,有时做家务,有时在地里刨食。由于精神不稳定的母亲对她极度依赖,那些诸如适龄上学、和身边的同龄人交朋友、青春叛逆等对多数孩子来说的“理所应当”,在她却是可望不可即的幻梦。暴躁的父亲和精神病母亲,让她一懂事便开始“老”了,她成熟地撑起一个家,安慰着父母,维系着家的完整。
△晓角的家
△晓角家的牛羊
幸运的是,她在外公和精神状态时好时坏的母亲的教授下得以识字,在渴求上学而不得的巨大孤独里,晓角通过文学,打开了自己无限生长的世界。她的文字和倔强的生命,深深吸引了每一个遇到她文字的人。一位诗人如此评价晓角:“上帝诅咒了她的生活,却亲吻了她的灵魂。”
对于出生于穷困家庭的晓角而言,诗歌拯救了她。极端的家庭和生活环境,最终以极其残酷的方式,锤炼了她的心智和意志。作为一个与草原共呼吸的农村女孩,诗歌是她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她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的证明。她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自然之美,将草原的辽阔、生活的艰辛与个人的情感细腻编织在一起。从她灵魂里长出来的文字,粗粝而真实,干净而真诚,一如乌兰察布的天空一样清澈、深邃。
△晓角的天空和大地
一本《唐诗三百首》打开她的文学之门
晓角的文学启蒙,要从外公送给她的一本盗版《唐诗三百首》说起。因为这本书,晓角逐渐喜欢上了阅读,进而打开了一个阔大的、属于自己的世界。曾经的晓角难以接受不能上学的现实,在家里又哭又闹,每当看到背着书包的同龄人,心里就会苦闷至极。同龄人参加高考的那个夏天,她在个人空间更新:“平生无他,就羡慕上过学的人。”
当亲戚将一部淘汰的二手手机送给她后,晓角开始阅读电子书。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知道了鲁迅、萧红、王小波、莫言、贾平凹、余华、洛夫、芒克、海子、余秀华,等等,借由他们,她从文字里醒来,并给自己取笔名“晓角”,那是鲁迅用过的笔名。虽然身边无人可以沟通,但她的精神,却开始从苦绝的现实中透出光亮,写作成为她唯一可以依附的木板。白天,她在农田里喂养一禾一苗,或者放牧牛羊、操持家务;夜晚,她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写下自己浸过盐的文字,想到什么写什么。发泄式的写作,让这个从文学中醒来的女孩,终于有个地方安放自己的灵魂。她的写作没有技巧,完全跟随天性和灵感,其迷人之处也在于此。
△晓角的山野
她直面人生,选择不被自己遗忘,以文学打开自己的另一个世界,救赎自己重启人生。通过诗歌,晓角道尽了尘世的悲与喜、爱与忧愁、命运与不甘、沉郁与抗争、自然与纯粹。她的诗歌质地坚硬、分行拙朴,敢于直面生存,带有一定的自传性,在叙事上有自己独特的声调。同时,晓角在尘土飞扬的人间寻找着暖色调,展示出一个女孩超常的韧性、承受力和精神意志,并以此触动着每一个遇到她的读者。
“是文学让我感受到了我的存在”
晓角说:“诗歌之外的我很平庸,常常为了生活发愁,过着孤单的生活。”4年前,晓角17岁未满,还生活在冰窖和寒冬之中。作为早熟的诗人,她被寥廓的草原、乡土的暮色、秋风以及冬雪过早地锻打、淬炼过。“一个女孩,在冬天长大。极其难得的是,坚定、韧性、淡然使得晓角没有成为肤浅的抒情主义者或痛苦的怨尤主义者。”
2020年8月24日,我和《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前往乌兰察布看望晓角。雨后的路很是泥泞颠簸,而万物野蛮生长。原本怯生的晓角敞开了心扉,她说:“是文学让我感受到了我的存在。”在临别时,她甚至说:“等我会飞了,我去北京看你们。”
2024年3月6日,已经长大成人的晓角第一次来到北京,来到作家出版社,来到《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兑现了她4年前的诺言,并敲定出版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
2024年9月,《三天过完十六岁》终于出版,由评论家霍俊明作序。插画家东山旭、杨博、田东明、空西瓜、晚点的子狸、申青子根据晓角的诗歌,精心绘制了六幅插画,作为送给晓角的礼物。
△插画家杨博根据晓角的诗歌创作的插画
看到这个消息,当初关心晓角的你,会不会也心生喜悦?初识晓角时,你曾深情地祝福鼓励晓角:
“天赋型诗人,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宽阔。”
“加油啊,把自己活出来!”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创作,终有一天你会收获!”
“坚定从容地写,做大地上、天空中野蛮生长的草。”
“生活给你以苦,也要化它为光。”
“诗很纯净,我很喜欢,愿多看多写,诗坛上一定有你的名字。”
“诗歌会改变一切,更会让荒漠成为绿洲。”
……
……
今天,你看到了吗?晓角如我们所愿,她长大成人了,不仅在大学进修,也去了鲁迅文学院学习。她记着大家的祝福和期望,坚持在文学的原野深耕,努力实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梦想。
4年前,霍俊明在为晓角的组诗《一个少女的冬天》所写的评论《失去的与赢得的——关于晓角的“诗与生活”》中说,“在晓角的诗中看到了近乎无处不在的精神意志”,并祝愿晓角的人生路越来越平坦、开阔,愿她的诗歌世界与众不同、熠熠发亮。4年过去,霍俊明在《三天过完十六岁》的序言中写道,诗歌对晓角而言起到了“精神支柱”和“第二生命”的作用,晓角的诗歌给我们带来了足够多的惊喜,她已经由一个学习写诗的人成长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诗人”,相信她今后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每首诗都是晓角的化身、替身,她在诗中获得重生。“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无论如何,我们要祝福晓角,祝福诗歌,祝福岁月厚待每一个生活在冬天的人。
在此也感谢读者,感谢每一个热心的你。是你们的爱给了晓角力量,让她在文学的道路上坚持下来,走到了今天,并将一直这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