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以“拿来主义”为钥,开启经典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之门
十里慕清欢
2025-05-22 12:30:02

鲁迅的 “拿来主义”:如何从经典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经典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而鲁迅所提出的 “拿来主义”,恰似一盏明灯,为我们在经典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指明了方向。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阐述了 “拿来主义” 的内涵。他反对 “闭关主义” 的盲目排外,批判 “送去主义” 的卑躬屈膝,主张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种 “拿来主义” 的思想,对于经典阅读同样适用。经典作品犹如一座丰富的宝库,其中既有精华,也可能存在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我们在阅读经典时,不能盲目接受,而应秉持 “拿来主义” 的态度,有选择地汲取其中的养分,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经典阅读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红楼梦》为例,这部文学巨著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社会家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运用 “拿来主义”,可以思考书中所展现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正是封建礼教束缚的结果。我们可以批判封建礼教对自由恋爱的扼杀,同时也能从中看到人性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这种对作品中价值观的思考与评判,能够促使我们不局限于作品所呈现的表面故事,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思想内涵,从而锻炼批判性思维。我们还可以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刻画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在阅读《论语》时,“拿来主义” 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论语》中蕴含着许多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思想 “拿来”,应用到现代社会生活中,指导我们的行为和人际交往。然而,《论语》中也存在一些受时代局限的内容,比如过于强调等级观念等。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可以思考在现代平等社会中,如何在继承 “尊师重道” 等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摒弃不合理的等级观念,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和谐的交往。
从经典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还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我们阅读经典作品时,不能仅仅依赖于他人的解读和评价,而应形成自己的见解。以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为例,在《狂人日记》中,“狂人” 的形象引发了众多解读。有人认为 “狂人” 是觉醒的先驱,也有人觉得 “狂人” 是病态社会下的牺牲品。我们在阅读时,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鲁迅的思想主张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独立思考 “狂人” 形象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摆脱思维定式,培养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
此外,在经典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来实现。不同的人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以阅读《哈姆雷特》为例,大家对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 的独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哈姆雷特的犹豫和软弱,也有人觉得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痛苦抉择。通过与他人讨论这些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发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完善自己的思考。在交流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理性的辩论和探讨,共同提升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鲁迅的 “拿来主义” 为我们在经典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和思路。通过秉持 “拿来主义” 的态度阅读经典,我们能够在汲取经典精华的同时,锻炼独立思考和多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在当今时代,批判性思维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借助经典阅读,践行 “拿来主义”,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在信息的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