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极地很遥远 安全零距离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2024-11-06 06:21:59

极地很遥远  安全零距离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辅导系列述评

(二十)

提到极地,映入脑海的是终年的积雪、漂浮的冰山、绚烂的极光、极昼和极夜、北极熊和企鹅……在人们的印象中,南极和北极就像世界尽头一样遥远。然而,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极地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伴随气候变暖、海冰消融加快,极地开发逐步由愿景变为现实,极地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全球发展和安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极地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平探索和利用极地,增强安全进出、科学考察、开发利用的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在极地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与极地安全相关的多是全球性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应急救援、国际治理等,这些问题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全人类的利益密不可分。

一北一南,极端重要


极地在人类居住和生存的蓝色星球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对人类认知地球的环境演变和生命过程、探索宇宙奥秘,有着无可估量的重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比如,极地资源能源禀赋极高,蕴藏着足以影响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乃至经济力量对比的自然资源;比如,极地航运价值极高,据北极理事会估计,北极地区从2030年起可能因大范围融冰出现西北、东北两条航道,将成为欧亚、欧美之间最短、最便捷的水上运输要道……极地安全是各国开展各类极地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维护两极地区安全和稳定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是极地安全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极地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极地区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极地的冷空气活动和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有着显著影响,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生产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维护极地安全,既是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全人类共同安全的重要内容。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极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国考察空间持续拓展,科学认知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已形成“两船七站一基地”的极地考察格局,我国极地事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

一冷一热,极其复杂


南北两极是“科学试验的圣地”,也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近年来,极地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极地安全的风险点更加多样复杂,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南北两极气温加速上升正在系统性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极地的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极地升温、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全球极端天气激增、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将会持续蔓延,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探索极地的步伐不断加快、认识极地的程度不断加深,南北两极常年白雪覆盖的“冰冷面纱”被逐渐揭开。极地资源、地缘等领域安全问题频发,寒冷的极地越来越“热”,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博弈、角逐的棋盘,极地安全面临着诸多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

一言一行,积极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既是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也是《南极条约》协商国及其体系的维护者,一贯主张和平利用极地,积极参与南极和北极治理活动,支持各国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南极条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维护极地安全稳定,在坚守极地非军事化、科研自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基础上,主动与有关各方开展极地事务双边磋商,加强在极地科学考察、海空搜救、海上预警、应急反应、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沟通,始终做极地事务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始终在极地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国家安全机关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有关部门一道,以实际行动为维护极地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