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为公”的人文境界与精神传统。
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为:是;公:公平;公正。天下为公指国家政权不为某一家私有。天下为公古指不把君位当作世袭私产,后用以指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思想,即一种美好的政治理想。
“天下为公”最早出自《礼记·礼运》,描绘了一个选贤任能、没有纷争、各得其所的大同世界。正如《礼运》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按照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天下为公”的“公”即是“共”的意思。所以“天下为公”,也即天下是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在这里,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在这样的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阴谋诡计,劫夺偷盗杀人的坏事也不会出现,甚至人们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可以看出,这里的大同世界乃是一个不分彼此、和睦共处、天下一家的和谐社会。
孙中山先生就以“天下为公”为理想和追求目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先贤构建的美好社会愿景,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理想追求和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使用这一典故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初心追求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天下为公,是一种崇高的理念,激励着人们为了共同的美好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