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专访|学者作家谈韩江:从女性视角穿透文学力量
好书探
2024-10-11 13:48:3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好书探专访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点,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结果揭晓之后,好书探报道组第一时间分别对中国学者作家:张莉、钟求是、李德南进行专访。在专访中,学者作家们对韩江及其作品,特别是其女性文学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莉:韩江的女性文学是什么样的?

■受访者:张    莉

□采访者:张佳璇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创办人。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我看见无数的她》《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作家副主席。

01

为女性文学的成就被世界看到而开心

□问:知道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张莉:

非常开心。又一位女作家的优秀作品被看到,她所描绘的世界将会被更多的读者了解,为女性文学的重新被认知而开心。

我在三年前开始读韩江的作品,我们的“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团队在2022年和2023年推荐过她的最新作品《白》和《失语者》。读她的作品很感慨,也很有共情,她是深具女性视角、女性声音和女性精神的写作者。和其它韩国女作家不同的是,她有非凡的诗性表达,气质卓然,虽然中间隔着翻译,但仍能感觉到她对诗性的追求,语言内敛、克制,柔弱、低微与强悍、强大两种美学奇妙地糅杂在她的作品里。她的获奖让人重新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学视域下女性文学的意义。

刚才我看到《收获》公众号为近10年诺奖做的统计,除了国别的多样,男女作家获奖比例是5:5。这个比例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从阿列克谢耶维奇、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路易丝·格丽克到安妮·埃尔诺、韩江,这些获得诺奖的女作家们无一例外都深具女性意识,她们在写作中对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探索,为世界文学带来了不同的女性文学样本,呈现的是多元、丰富的优秀女性文学样态。

02

用幽微展现强悍的女性力量

□问:你觉得韩江的作品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张莉:

读韩江的作品我想到,她所书写和构建的是深切的女性情感共同体,而不是情绪共同体。她的作品并非凝聚卷起狂风骤雨般的情绪,但却有一种整体的反抗意识和不驯顺。

她笔下的人物是纤弱的,声音低微,却有巨大的爆发力。比如《素食者》里,那位不起眼的妻子最平静的表达是“我不吃肉”“我不知道”,她用拒绝和成为“植物”的方式,表达她的反抗。这是柔弱平凡女性身上所爆发的力量,令人惊讶。

从个体或者家庭切入,但她所表达的却不仅是个体女性或个体家庭的故事,我们会顺着那位女性看她眼中的世界,窒息、压抑、复杂、芜杂。比如《白》,以一个女性与去世姐姐之间的交流,书写作为韩国女性在华沙的所见。之前在“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的讨论会上,我和同学们曾经讨论过韩江的想象力,她捕捉到“白”这个世界通用的意象,将个人的感触延展到人类历史和世界之中。华沙白色的雾、白色的残骸、白色的蜡烛、母亲白色的奶水、姐姐的白布... ...许许多多白色事物记忆凝结在一起,她用“白色”展现了二战历史和韩国历史之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写照,点亮白色蜡烛,以白色悼念离去的生命与过往。

韩江的想象力也令人惊讶。《白》中,作家使用“白”颜色,凝聚了足够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情感过往;在《素食者》中,她笔下的主人公以拒绝吃肉、成为素食者的方式向世界说“不”;《失语者》里,一名中年女性离婚后丧失抚养权,将整个身体关闭、拒绝和世界交流之后,又遇到了生命的转折。《失语者》中,有属于韩江的身体写作,她的身体写作和中国当代文字语境里的惯常理解不一样——她笔下的女性固然以身体反抗或者感触世界,但作品却清醒地告知她的读者,不能只从男女关系里理解女性身体。

许多中国读者对于韩江并不陌生,近几年来她有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据我所知,她在中国拥有许多青年读者,包括我们的女性文学好书榜的团队成员,很多都喜爱她的作品。“女性文学工作室”有个“女性历”栏目,我们的团队成员会以摘录作品片断的方式推荐作家,几年来韩江曾被多次推荐,我想,韩江的写作和这个时代、和年轻读者之间有深度的情感连接。

我认为,某种程度上,韩江作品连接了东亚女性的际遇、情感的书写,她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女作家,更能在东亚获得共鸣,她的作品和我们之间的触点特别多,读者读来不陌生。同时,她写出了中国读者所不了解的女性生存,“让看不见的被看见,听不见的被听见”在她的作品里非常明显。韩江的作品书写的是韩国的某一位女性,某一个家庭,某一种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姐妹关系,但透过这位韩国女性的生活,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某些共通际遇。

03

有文学尊严的表达女性境遇

□问:韩江获得诺奖对女性写作有什么意义?

■张莉:

最近几年韩国女作家的创作在蓬勃发展,但韩江的确在这些女作家中独树一帜。读她的作品,我们总会听到一个女性声音,并不高亢,也不是外在的愤怒,那是低语的、内观的、但又不屈服的声音。她的写作,摆脱了泡沫式情感的堆积,也没有那些宣泄式的表述(这些表述在许多韩国女作家作品里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格),这也是韩江作品的气质卓然之处。她使我们对何为优秀女性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与其他韩国女作家以社会议题书写女性文学不同的是,韩江用强烈的诗性的方式来书写,这是“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核心,也是文学在今天该有的品质与尊严。我的意思是,女性议题固然是韩江作品深受大家喜欢的部分原因,但她并不只以社会议题取胜,更重要的是她作品的文学性、想象力和表现力。其实,获诺奖之前韩江也获过许多奖项,我倾向于认为,这是评委们对她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女性际遇的肯定。

诺奖授奖词中提到“以表彰韩江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我非常赞同,文学本来就应该是诗性的。《素食者》《失语者》都表达生命的脆弱,但韩江不是用揭露伤口或怒吼的方式表达,她用诗性、低语、有文学尊严的书写表达女性境遇,这是让人赞赏的地方。我也认为,这是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女性文学标准的新体现。这些年我一直提倡“新女性写作”,其实就是期待更多的作家拿起笔,用文学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际遇和女性的际遇。

韩江通过对诗意的捕捉或者意象的捕捉,传达她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很了不起。很多人觉得女性文学作品是一面镜子,从中照亮我们自己的际遇,这固然是好的。但韩江作品的意义不仅让读者照镜子,她还给予读者理解世界的新角度,不管是《素食者》《白》,还是《失语者》,都会带领读者重新去理解一个人的生存、一个女性的生存、一个女性和世界和历史的关系,她的作品有一种隐喻性,是对人类际遇的隐喻。

将韩江的写作视为女性文学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也想说,即使摆脱性别的火把,即使我们不把韩江放在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里,她的《素食者》等作品也依然是想象力卓异的写作。

钟求是: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不觉得奇怪

■受访者:钟求是

□采访者:张中江、孟丽媛

钟求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

01

□问:知道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钟求是:

之前我有预感,亚洲的作家如果要获诺奖的话,这几年很可能就是在韩国。韩江的作品《素食者》里对人性的思考和挖掘,以及炉火纯青的文字表达艺术,我觉得她获得诺奖是应该的,我不觉得奇怪。

02

□问:中国文学和韩国文学的当代性和关注点是同步的,是这样吗?

■钟求是:

我觉得当下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尤其是60后70后作家,都在作品中对人类内心的困局进行深刻的挖掘和描写。韩国作家和中国作家面对的社会现状是相似的,他们也面临很多困境,包括经济发展的压力和人们的精神困局等,在这样的状况下,作家们必须进行表达,首先就是真实描写出人们生存的状态和精神的困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和阻力。从这个角度上看,现代人内心的精神障碍,是两国作家都绕不过去的写作难点。

中国的作家也是这样,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丰富,确实也存在一些生活中的喧嚣,包括文学也在边缘化,坚持纯文学和严肃文学确实不容易。世界变化多样,生活如此丰富,韩国也一样,总有一批纯文学作家和严肃文学作家,就靠着初心去追索和挖掘,这个非常难得。这种进入精神空间的作品一般来说写不好,读者会很少,但把它写好了,就有可能达到可共情的高度。

03

□问:你觉得韩江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钟求是:

《素食者》主要描写的是在特殊社会背景下,一个女人逐渐异化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她也写到了男性,小说里两位男女主角都属于社会边缘人,在扭曲的环境里产生了扭曲的碰撞,但同时他们确实也反映了韩国社会的状态,存在他们这样的人也不奇怪。《素食主义者》从小的切口进入,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中人的定位和人际关系,发出了轻声而坚决的责问。

04

□问:韩江是70后作家,是否诺奖有年轻化的趋势?

■钟求是:

韩江出生于1970年,其实已经50多岁了。她的这部作品是由一个中篇扩展为小长篇的,不算广阔厚大,但对人性的描写确实很有深度。她敢于把人们的生存状态表达出来,抓住了这个世界和人们心理的痛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该作品有着沉静有力的光芒。

李德南 :没想到韩江这么年轻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受访者:李德南

□采访者:孟丽媛

李德南,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评论家、专业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01

□问: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江,这个结果是否超出你的预期了?方便跟我们分享一下感受吗?

■李德南:

我觉得韩江是非常好的作家,我很喜欢她的作品。不过她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在我的意料之外。我觉得她应该得,但没想到她这么年轻就得了。这可能和我把诺贝尔文学奖视为终身成就奖有很大关系。另外,这也和韩江的写作很切近当下的生活有关。她好像是我们身边的作家,在生活、年龄等方面都离我们很近。而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那么日常的事情。得知她获奖,我觉得很高兴,为自己喜欢的作家得奖而感到高兴,也为诺奖的这种变化而感到高兴。

02

□问:大概是什么时间关注到韩江?她的写作哪些部分打动了你?

■李德南:

2017年前后,当时读的就是她的《素食者》《植物妻子》。韩江的作品,有很丰盈的城市感觉。里头所涉及的生活经验,是很多现代人都有的。很多作家的作品,也都涉及对这样的经验的处理,但是韩江写得特别深入、透彻,对现代人精神处境的表现特别有力度。韩江的这些作品的文学性也很强,在对感觉的书写之外,还有繁复的象征体系,既让人共情,让人得到审美的愉悦,也引人深思。

03

□问:阅读这两部作品后,带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

■李德南:

读这两部作品后,我有一个感受,就是一部能被很多人所同时喜欢的作品,往往会让人既有熟悉感,也有陌生感。这种熟悉和陌生的交错,会一种很神奇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投入到阅读当中。熟悉的部分让我们可以产生共情,陌生的部分则引领我们去发现新的事物,或是增加新的认知。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初审:张佳璇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宋强

排版|弦子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