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名家金笔‖朱鸿:其人其文
淮南子
2024-09-10 05:20:11

新作丨朱鸿:其人其文

朱鸿 2024年09月09日 20:3
图片




我喜欢甲骨、金石和简牍上的文字,我的作品是用刀刻出来的。



其人其文


朱鸿

二〇二四年九月九日

甲辰年八月初七

- NO.28 -


丁晨其人其文


新时期文学,在陕西,丁晨是一位涉足较早的作家。他1947年出生,小陈忠实五岁,不过他属于知识青年,曾经在宝鸡的固川公社插队落户,所以熟悉莫伸。他也写作小说,然而散文作品多,似乎以写作散文为主。


此书内容很是丰富,蔓延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然,这位作家广有体验,感受亦丰。凡小巷生活的采撷,交通领域――包括丝绸之路、河桥、关道的钩沉,天下行迹的叙述,人情物理的抒发,仿佛是龙王之撒,要一网打尽。


有一种散文观,是大散文。我以为丁晨的散文便是大散文,既有审美性的作品,也有实用性和知识性的作品,也有其游记和随感。


关于散文,我曾经有一些思考。我以为,凡实用性文章、新闻性文章、知识性文章,或具论证特点的求索性文章,不以文言写作,语言上也不求对偶,也不求声韵,句子散而参差,这种作品是散文,属于文章体制的散文。


那么文学形式的散文怎么样呢?“我以为,散文是兼容审美性、情感表现、智慧之光和人格意象于一体的文学形式,其格调是至诚的。它可以从容地叙述、抒情和议论,并以彼此杂糅为妙。散文基于作家自己非凡的体验和感受,言必出心,语能跨俗。”


总之,散文有文章体制的散文,也有文学形式的散文。


我饶有兴致地读了这部散文集的全部作品,因为不读就没有权力评价。读写作小巷生活的一组作品,我读得尤其细致。


《小院婚礼》叙述自己的婚礼,令人动容。父母已经逝世,举办婚礼靠谁?尽是兄妹、同学、工友和邻居张罗,凡吃的、用的和展示的,一样不缺,然而皆是援助而来。邻居待他如待自己的孩子,帮他遂是全心全意,不想让他有一点遗憾。此文情感真挚,人皆栩栩如生,温暖之处令人动容。


在困难的日子里》叙述自己和兄妹之间,常常为一碗饭,一个馍,推来让去。虽然饥饿捣胃,不过礼存手足。


《我在城墙上卖大碗茶》叙述了自己想为父母减轻负担,要挣学费而卖大碗茶。由于羞涩,遂不敢吆喝,经验多了也就轻松了。然而也有一伙青年喝了大碗茶不付钱的,令人委屈。此文闪光之处是有人站出来批评这一伙青年,且要了一碗大碗茶喝,接着,他连几个青年所赖之帐也一并付之。此文对恶不怨,对善尽扬,蕴含着一种普通而高尚的精神。


《小巷里的年味》叙述过年之礼,凡小孩要给父母拜年,给长者拜年,给邻居拜年,反之,父母、长者和邻居,也会还小孩以礼。这似乎是一种形式,不过细推此礼,会发现这正是一种文化,且充满了温馨的人情和人性。也许生活的欣慰,就在这种礼之中。


《寻根老巷子》叙述自己所住的巷子,竟有几种变化。现在是大吉昌巷,之前是大吉厂巷,再前是隋唐的斗鸡厂或斗鸡场。此地在书院门以东,那时候是非常热闹的娱乐之地。此文不仅在表现历史的变迁,更以巷子名称的改动,表现社会的一种吉祥和昌盛的向往。


读其书,丁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清晰的印象。他的文学是经过训练的,其语言硬朗、干净,且立求准确。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窄门堡


图片


/


吴树民其人其文


吴树民是一位成就显著的作家,当然也是一位资深作家,其文章甚丰。


我早就认识他,可惜交往少,更乏机会共事和适道。然而这不是障碍,没有影响我对他的注目,并从他的写作上得到启示。


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的那些日子,见吴树民会找邢良俊。邢良俊也是编辑,她和吴树民为同学,皆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他找邢良俊,也许是要出版自己的著作,也许只是叙旧,不得而知。然而从这时候开始,我对吴树民就有了印象。他有历史上的一种革命干部的派头,身材高大,端端正正,白白净净,总是微笑着,颇为和善,然而骨子里似乎也有一股牛皮的韧劲。多年以后,我仍能感到他的韧劲。


吴树民任何文章都作,任何文章也作得成,任何文章作起来皆不失其体,这一点很难得。他写过消息、通讯,写过报告,写过游记,写过杂文,不过写得最多的还是文学作品,这其中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之所以什么都写,也许是由工作环境所决定吧!他是陕西三原人,职业生涯主要在此涡旋。从经历看,他也调动过工作,不过总体上都做文化工作。县上的事甚杂,他会舞笔弄墨,那么能者多劳,相关之事便会找他。任何文章都作,概以此故。


吴树民最爱写的当然还是文学作品,他的社会影响也源于斯。读他的散文,完全感觉得到他在语言上的修养。他的句子长短交错,且带着节奏。显然,他有古代汉语的功夫,文言文熏染过他,不过又没有不化。他的叙述语言游刃有余,这一点像李沙铃,也像刘绍棠。他的历史知识也颇为丰富,生活积累更是广博,尤其懂得关中的民俗,这都有利于他的散文写作,也有利于他的小说写作。


吴树民生于1945年,他能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真是一种造化。小时候,其父亲还带他往西安去品尝种种小吃,足见家庭经济的宽展。他的父亲还有战友,这也透露了某种身份。我这里没有他父亲的消息,也没有问过他。他母亲是农村妇女,勤劳、节俭且明理。他的父母都是热闹人,对艺术感兴趣。其父母喜欢看秦腔,这不仅给了儿子以艺术的禀赋,也给了儿子以艺术的陶冶。吴树民能走文学的路,且终身写作,孜孜以求,竭力表达,一本又一本地出版作品,自有一种原始的力量。


吴树民父亲逝世略早,之后,他陪母亲生活十余年。当工资只有每月57元的时候,他的母亲流露出欲看电视的想法,他便买了一台16寸的电视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乎,他便不能买柏木棺材葬母亲了,因为积蓄是一定的。他和母亲什么都可以交流,是母亲放弃了柏木棺材,选择了电视机的。


吴树民是一个乐观的人,这种性格,多遗传于他的母亲吧!


图片

/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窄门堡

原载《秦岭文化》2024年2期

图片


朱鸿,长安人,作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