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关于网络恐怖主义与公众的报复情绪以及相关涉多国调查实验 @大外交智库《大译编参》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
2024-09-11 23:11:53

作者:瑞安·尚德勒(Ryan Shandler),以色列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政治科学学院博士生;迈克尔·L·格罗斯(Michael L. Gross),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科学学院教员;索菲娅·巴克豪斯(Sophia Backhaus),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nstanz)心理学硕士;达芙娜·卡内蒂(Daphna Canetti),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科学学院教授。

摘要:遭遇网络恐怖主义(cyber terrorism)是否会导致人们呼吁进行报复性军事打击?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在一系列随机的对照试验中,2028名受访者观看了描述美、英、以三国关键基础设施遭到网络和传统恐怖袭击的电视新闻报道。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致命的网络恐怖主义才会引起对报复的强烈支持;此外,本文还证实了愤怒,而非威胁与焦虑,才是连接网络恐怖主义和报复的心理机制桥梁;并将这些发现放在网络领域的近期趋势中思考,即认为愤怒是连接恐怖袭击与好战倾向的主要机制。随着网络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项研究说明袭击的致命程度是影响这类威胁导致公众对报复性政策强烈支持的决定因素。

要词:网络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报复行动

文源:Ryan Shandler, Michael L. Gross, Sophia Backhaus, Daphna Canetti, “Cyber Terrorism and Public Support for Retaliation: A Multi-Country Survey Experiment”,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February 2021, pp. 1-19, doi:10.1017/S0007123420000812

收录:《大译编参》2021年第66期,总第66期,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组创办。

编译:石博华,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审校:闫艺林,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再审:张童沿,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编译精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恐怖组织正在利用网络技术发动日益狡猾的袭击,在过去十年中,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就增加了十倍,民众也越来越表现出对网络恐怖主义(cyber terrorism)破坏力的惶恐,这都宣示着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已经到来。


这类现象的出现为政治学提出了重大的新问题:网络袭击如何影响公众的政治偏好以及对政府行动的支持?网络袭击通过什么机制导致公众转变政治态度?这与传统恐怖袭击所带来的转变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在政治科学领域都有待解答。


不过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传统恐怖袭击将导致公众的威胁感与焦虑心理增强,以及对政府保护和报复的需求增加。因此本文推测规模相同的传统或网络恐怖袭击会在受害者身上产生相同的反应。另外,由于攻击形式的新颖性和网络袭击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恐惧可能被放大。不过由于历史上缺乏与网络袭击相关的死亡事件,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政治反应可能会弱于传统恐怖主义。



二、网络恐怖主义的政治影响


二十年来的研究已经明确了恐怖主义是如何显著影响政治偏好与行为的。比起仅使用总体数据进行研究的早期做法,如今的研究将公众遭遇恐怖主义的心理和情感结果纳入了政治模型以解释个人层面特殊态度的转变。这些研究均表明,传统恐怖主义会破坏个人的安全感,培养其威胁性的世界观并增加其对强硬政策的支持,从而导致更多民众支持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对恐怖组织进行打击。


在分析网络恐怖主义的影响时,公众对报复的支持这一变量具有了特殊意义,因为这一特点的研究结果可能与在传统恐怖主义上的研究相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难以确定网络恐怖袭击责任归属,即网络袭击责任归属的模糊性严重降低了公众对于报复选项的支持。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网络恐怖主义迄今没有像传统恐怖主义那样威胁到平民的人身安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两点假说:


1)较之于遭受传统恐怖主义,公众在遭受网络恐怖主义时要求报复的程度更低。

2)较之于遭受非致命恐怖主义,公众在遭受致命恐怖主义时要求报复的程度更高——且无关于袭击的形式(网络抑或传统)



三、愤怒机制理论


愤怒的强度有很多种,人们感知到的不公正越强烈,愤怒的情绪也会越强烈。网络恐怖袭击和常规恐怖袭击因为违反了武力使用规范,尤其容易引起愤怒,甚至是报复行为。


遭受传统恐怖袭击后,一国的外交政策也会因为这种愤怒而变得更具侵略性。但网络恐怖袭击既有可能因为其形式的新颖性产生更强的愤怒,也有可能因为受伤害程度难以预测而产生稍弱的愤怒,还有可能产生和传统恐怖袭击相同程度的愤怒。


虽然恐惧和焦虑也是遭受恐怖袭击后的常见反应,但这些却并非总能转化为对军事报复等其他政治行为的高度支持。最近的研究发现,“主导平民对恐怖主义威胁感知的,不是恐惧和减少未来个人风险的愿望,而是愤怒和复仇的愿望”。由于愤怒与更肤浅且基于启发式的认知处理有关,而这种认知处理又与攻击性政策选择有关,因此愤怒更有可能介入任何以报复为中心的机制。


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网络恐怖主义现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下一个问题:愤怒通常与控制感有关,那如果肇事者不为人所知,公众又该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对此,本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愤怒对于调节外交政策偏好方面仍有其效力。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移置攻击(displaced aggression)”理论,在袭击发生后,将产生高度支持侵略有切身相关的第三方的趋势,即愤怒不需要针对特定目标就可以提高对报复行动的普遍性支持。该理论解释了愤怒如何强化了针对无关的犯罪者或被归咎的外部群体的惩罚冲动。因此,本文又提出如下假说:


3)在传统和网络恐怖袭击后,对报复性打击的偏好将由愤怒促成,而非焦虑或恐惧。



四、实验与检证


为检验这些假设,本文进行了一系列随机的对照实验。本文模拟了美国、英国和以色列三国遭到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的新闻报道,并声称这些新闻报道是由三国当地新闻台——美国的NBC新闻、英国的天空新闻台(Sky News)和以色列的第二频道播出。


实验将三国1848名受访者随机分配至以下五种条件的任意一种,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组:

(1)致命的网络恐怖袭击——由一个尚未明确的肇事者发动的网络袭击导致一列火车脱轨,造成7名乘客死亡,10名重伤;

(2)致命的传统恐怖袭击——使用传统恐怖袭击方式造成与(1)同样的结果;

(3)非致命的网络恐怖袭击——由一个尚未明确的犯罪者通过对铁路网络的袭击盗取了乘客信用卡中的数千万美元;

(4)非致命的传统恐怖袭击——使用传统恐怖袭击方式造成与(3)同样的结果;

(5)没有任何新闻报道。


上述受访者被要求在观看新闻视频后完成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表明他们是否支持及如何报复发生在本国境内恐怖袭击,以探讨他们的情绪状态、政治态度和人口统计信息。这份问卷于2018年10月14日至17日在美、英、以三国的三个互联网调查平台(亚马逊土耳其站(Amazon Turk), Prolific and Midgam)上同时发放。而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国家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三国都有遭受高水平恐怖主义威胁的记录。不过,随着破坏性网络工具获得门槛的逐渐降低,本文注意到网络恐怖袭击正越来越多地针对中东、非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实验结果显示,致命的传统恐怖袭击引起了最高的报复需求,而对报复非致命的网络恐怖袭击的支持率则最低,这表明网络攻击需要一个物理上的破坏性因素来引发类似其他恐怖袭击产生的情绪反应。此外,政治取向与性别对报复性偏好也存在影响。


另外,当仅关注恐怖袭击的类型时,实验发现遭受网络袭击的受访者要求报复的可能性低于遭受传统袭击的受访者;而仅关注恐怖袭击的程度时,实验发现致命性袭击比非致命性袭击更可能引起强烈的报复要求。


最后,实验也证明了愤怒情绪作为遭受(网络与传统)恐怖袭击的产物与中介,导致了受访者更可能主张进行报复性打击。



五、结语


本文展示了最新的网络恐怖主义是如何极大地影响公众对报复性政策的支持,并从中得出对政府的外交和网络政策具有实际意义的若干关键结论。


首先,只有在网络恐怖袭击产生致命后果时,公众对其的政治反应才会等同于对传统恐怖袭击的反应。其次,网络和传统恐怖袭击对报复性政策的影响是通过心理机制运作的,愤怒是其中重要的干预变量。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如果政府有意在遭受网络恐怖袭击后实施报复性打击,则应唤起并强调公众的愤怒;同样地,希望保持克制的政府则应该努力将公众的怒火降到最低,将着力点放在公众的恐惧与焦虑上。




译者评述


恐怖主义一直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威胁。不同于传统恐怖袭击,网络恐怖袭击通过攻击互联网以实现远程打击。尽管目前尚未有造成大规模伤害的网络恐怖袭击,但随着未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互联网依赖的加深,网络恐怖袭击的危害性也是不可小觑。


本文主要关注了网络恐怖袭击、公众的愤怒情绪以及政府报复性政策之间的联系。根据本文的理论并经实证检验,网络恐怖袭击的伤害程度决定了公众的情绪与感知(致命性网络恐怖袭击可达到致命性传统恐怖袭击的效果),而此袭击是通过愤怒这一情绪极致引导公众支持进行报复性打击,从而引导政府制定报复性政策。对此可见,相较于恐怖袭击的形式,公众对其实际创伤更为敏感,而这也容易导致公众(政府)对非致命网络恐怖袭击的忽略;此外,由于报复性政策的支持率受到公众情绪的极大影响关系,因此政府也可以通过领导人讲话、议程设置等方式对公众情绪进行引导,从而为自身是否采取报复性政策的决定减少阻力。


最后,要想实现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有效防范,仅依靠时候的报复性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本文没有做进一步分析,但笔者认为,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治理应当是防范网络恐怖主义的前提与基础。但各国因为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在网络空间治理上的意见大相径庭,“主权派”与“自由派”纠纷不断。可见,面对这一新兴恐怖主义形式,我们还是任重道远。




问题互动


问题1、请猜测你在看到致命的传统恐怖袭击、致命的网络恐怖袭击、非致命的传统网络袭击和非致命的网络恐怖袭击这四类相关新闻报道后的直观情绪反应,以及你是否支持对此采取报复政策呢?


问题2、本文实验数据还发现美国受访者在报复性态度方面的表现显著弱于英国和以色列受访者。对此,请问你是否认为,除政治取向和性别外,国别也是影响公众支持报复性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呢?为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