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援疆风采丨让优质医疗资源在边疆扎下深根——记市一院孙福海主任援疆医疗事迹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05-22 08:17:28

从伏牛山到东天山 

一位神经内科专家的90天援疆答卷

当凌晨四点的月光洒在巴里坤草原,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孙福海又一次披上白大褂冲向急诊室。自今年3月份以来,这位主动请缨的河南医生,正在用自己的专业与温情在新疆哈密书写着"医者无疆"的动人篇章。

生死时速

与脑卒中赛跑的90分钟

5月18日凌晨4点,急诊室的警报划破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的宁静。58岁的务工者李先生突发意识障碍,影像检查未见异常。“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病理反射阳性,这是典型后循环卒中!”接到会诊电话的孙福海,仅用5分钟完成从宿舍到抢救室的400米冲刺。

面对患者家属3小时后才能抵达的困境,这位有着16年卒中救治经验的专家当机立断:“开通绿色通道,我来承担医疗责任!”在视频连线取得家属理解后,他将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精准注入患者体内。随着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这场持续87分钟的"脑细胞保卫战"宣告成功——次日上午查房时,李先生已能自主进食。

学科筑基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挂职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的工作中,孙福海创建了该院三个"第一":首个神经内科亚专科、首创神经学科会诊制度、首项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他倡导的多学科会诊机制,成功破解了84岁哈萨克族老人彭大爷的"怪病之谜"。

“患者四肢阵发性抖动看似癫痫,但CT显示微量硬膜下出血。”孙福海指着影像片上的细微阴影,如同刑侦专家分析现场物证。当追问出老人一周前放牧时的坠马经历,谜底终于揭开——慢性硬膜下血肿引发的继发性癫痫。鉴于该病例的典型,孙福海将它作为教材在培训课堂上讲授,用提高医院技术水平,夯实学科发展。

豫哈连心

天山下绽放的团结之花

每周四孙福海主持的科室业务学习,总能看到哈萨克族医生沙根别克认真记录的身影。这位住院医师,如今已能独立完成rt-PA静脉溶栓。“孙主任带来的脑血管DSA手术培训教材,让我们看见了开展神经介入治疗的曙光。”院长加尔恒拜克·胡达依根表示,在孙福海的引领下,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已初见成效。

在完成日常诊疗之余,孙福海积极跟随医疗队深入牧区义诊,最远抵达中蒙边境的大红柳峡乡。他开展医疗健康知识普及,讲解脑卒中“120识别法”,惠及牧民300余人。当看到哈萨克族同事学做河南烩面时,他笑言:“医疗援疆不仅是技术转移,更是文化交融的生命线。”

从豫西南到东天山,跨越2600公里的医者仁心在不断开花结果。“我们要让优质医疗资源像天山雪松一样,在边疆扎下深根。”凝视着诊室里悬挂的“豫哈同心,守护健康”锦旗,这位中原医生的眼神愈发坚定。

专 家 简 介

孙福海

孙福海,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平顶山学院研究生导师

01

专业擅长

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免疫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运动障碍性疾病,脑血管介入造影。

02

学术任职

平顶山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市卒中委员会委员

一审一校 | 胡鹏鹤

二审二校 | 孙福海

三审三校 | 付睿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