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钱儿穿戴整齐出门前,都会大声说:“Bye,妈妈,我爱你!”站在电梯门前等电梯时,他还要跟我拥抱一下,说:“我会想你的!”通常我也会跟他拥抱,然后淡淡地说:“妈妈也爱你,宝贝!开心点。”
然而他跟爸爸,场景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每天早上出门前的亲亲抱抱外,不管什么时间爸爸回来了,他都会冲上去像小猴子一样蹦到韩先生身上,大喊:“爸爸爸爸,我都想你了!”韩先生更是夸张,完全没有可统计频率和时间规律的,他时常会喊着:“我大儿子呢,过来让爸爸抱抱!”然后把飞奔而来的钱儿抱起来坐到他腿上,双手捧着钱儿的脸,深情地看着钱儿的眼睛说:“爸爸真是太爱你了!”接着他俩就一顿噼里啪啦互相乱亲,弄得到处都是口水,然后叽叽嘎嘎笑作一团。
有时看到他们这样,我会说:“你俩也太肉麻了,至于吗?”韩先生却总说,他觉得还不够多,还不足够表达他的爱,越多越好。
对孩子说“我爱你”并不是个新话题,从国人由西方引入这个理念,到找到与传统习惯的契合点,开始提倡说“我爱你”,再到现如今这几乎成了新一代父母认知里的一种常识与常态,经历了一个挺漫长的过程。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舶来品舶来的依然只是皮毛,它的精髓并不为所有人掌握。同样都是说“我爱你”三个字,说话者的态度和肢体语言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电视里或生活中,外国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这句话时的场景。通常他们都会特别热情地看着孩子,用充满爱意的声音、略带夸张的语气说:“Hey sweetie,I-love-you!”(嘿,甜心,我爱你!)有时后面还有很多个飞吻。
然而多数国人,都会像我一样,淡淡地对孩子说:“我爱你。”或许是因为含蓄的民族文化心理使然,让我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有时完全就是不走心的形式主义,似乎这只是孩子四个月应该加米粉,一岁不能喝蜂蜜这种育儿手则里必须执行的一条,坚持就好。说这话时完全就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告诉孩子,我爱你,行了吧?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孩子的感受一定也是不同的。我忽然想到:也许你天天跟孩子说“我爱你”,可是你的心意,他们真的收到了吗?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起缘于今天早上的一件事。今早钱儿边穿校服,我边催促他快点。他收拾停当出门前还是淡定自若地看着我说:“妈妈我爱你。”我看着时钟早就过了出门的时间,着急他又要迟到,于是边给他拿外套,边嘴上敷衍着说:“好好好,爱你爱你,妈妈也爱你,你快走吧祖宗,又得迟到!”说这话时,我的眼睛没有一秒钟停留在他身上。
“我爱你”这句话,绝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个家庭向心力的源泉。我深深觉得,永远不要麻木地把它当成平常的一句话说说就算了,在跟孩子的日常沟通中,甚至在与相爱的人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这句话,我们不是说得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啊!
“我爱你”这句话,不知是人类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我只觉它真是这世界上最神奇的一句话,没有之一。这句话是人类所具有的所有宝贵情感的核心与结晶,它就像一条纽带,把人和人紧紧地系在一起,让一颗心和另一颗心永不分离。无论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夫妻之间,这都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然而你是出于怎样的情绪,是否真切地充分地表达了你的情绪,带来的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
所以,无论何时,当孩子主动和你讲这句话时,请你暂且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露出你最甜蜜的微笑,看着孩子的眼睛去回复他们。因为作为孩子,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定是他们的真情表露,绝不是敷衍。同时,这也是孩子对父母,对整个家庭,对自己的情感纽带的正能量认可。
听孩子们说“我爱你”这三个字真的很上瘾,每次都感觉心底最柔软的那个部分被不断触动着,脑海中浮现出孩子们纯真懵懂的面容。他们那么郑重地说着“妈妈,我爱你”的样子,真的让人特别想紧紧拥抱他们,简直有种想把全世界都给孩子的冲动。
如果你主动想对孩子说这句话时,也请你认真蹲下身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地说一句:“宝贝,我爱你!”然后也用心去感受孩子郑重的回复:“妈妈,我爱你。”这种坚定的力量会变成一种信仰,守护着孩子,激励着自己。彼时从心底流淌出的无所畏惧的洪荒之力,皆来自这句话,来自人类亘古不变的最伟大的情感——爱。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的孩子会对父母和家庭怀有十足的安全感。他们自信、阳光、独立,却又从情感上乐于依赖你。他们由此理解了 family(家庭)和家人的意义。如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来自家庭的安全感都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心理支撑与动力,会让他们想起爸爸妈妈充满爱与信任的眼睛,以及无时无刻不陪伴他们左右的那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