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农人:“谁来种地”的新求解 | 他山之石
中原策
2024-09-05 09:29:45

江苏省委研究室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谁来种地”的问题。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深刻指出,“‘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2014年视察江苏时进一步指出,“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化解‘谁来种地’之忧的根本举措。”之后又多次强调这个问题。

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江苏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新农人”队伍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举措,着力培养能够扛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人才。经过多年努力,一大批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农人”活跃在大江南北的广袤田野上,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勃勃生机。去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还专门点赞江苏省新农人魏巧,指出“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为了解江苏省新农人培育发展情况,省委研究室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了徐州、苏州、无锡、南通、盐城、镇江等地近百位新农人。

新农人魏巧姚桥镇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呼唤更多新农人,也为新农人大展身手搭建了广阔舞台。一大批新农人在江苏省乡村投资兴业,正在成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农业农村新形态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加入给新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从“凭经验”到“靠知识”,新农人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化高效化发展。有的新农人毕业于农学相关专业,有的曾在农科系统或农企工作,他们带着农业新资讯新技能入乡务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南通市通州区全国巾帼创业标兵孙春梅从扬州大学农林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创建金羽农民创业园和开心田园生态农耕星创天地,一方面运用自然农法种养方式种植高营养价值的特色农产品,带领周边农户发展绿色农业;另一方面与扬州大学等高校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对新农人进行创业孵化和技术指导,并帮助对接资源政策,带动5000多名新农人创业增收,基地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全国首批生态农场。

孙春梅在她创办的开心农场开展植物知识科普活动

南通市海门区省“双创”领军人才周天宇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成立农业公司,利用所学的材料学知识,研发用于替代土壤的高分子材料种植基质,产量达到传统土壤栽培的4倍,探索出了以工业化手段推动农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新路径,开辟了设施农业增收致富新模式。

周天宇与团队专家研发高分子材料种植基质

句容市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强华梦丽,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创办了集“饲种养肥育”于一体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创新“游玩赏食宿”五位一体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联合学校开展农业研学劳动体验活动,推动传统农业向体验式农业转变,年度游玩人数突破10万人、产值1500万元;同时依托基地成立助农服务队,为新农人提供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累计培训学员1.6万多名、免费扶持700多农户、辐射面积达到4.2万亩,技术支持覆盖全国16省57地。

华梦丽联合学校开展农业研学劳动体验活动

从“买种苗”到“育新种”,新农人积极推进种业振兴。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农产品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很多新农人聚焦如何让“农业芯片”不再卡脖子,积极开展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推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子种苗品种优化升级,以种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

沛县辣椒制种新农人卢鹏毕业后返乡创业,选择父辈三代结缘的辣椒产业,专注于辣椒制种技术研发和品种更新,加强与中国工程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引进培育辣椒新品种,研发推广栽培新技术,有效缩短了辣椒种植及育种时间,实现了辣椒制种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全覆盖,创成了江苏省仅有的2个蔬菜种子著名商标,制种面积和产销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时,推动成立省辣椒制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辐射带动敬安及周边乡镇8000多农户从事辣椒制种,年产值达5亿多元。

卢鹏与农业专家共商辣椒制种技术研发和品种更新

江阴市昊天种业苏本友、吴雪莉夫妇成立种业公司,围绕种子种苗品种开发、生产、引进、推广与技术服务等业务,组建独立新品种实验基地、新型种植技术展示园区和专业种植技术推广团队,建立完善科研育苗及新品种测试示范体系,研发运用高标准自动播种流水线、蔬菜嫁接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现代技术,实现育苗全程管理。创新无土育苗和嫁接等技术,实现集约化育苗,确保优选出良种、培育出产量高且健壮的优质种苗,不仅为农户节省了种子成本,也实现了极端天气下按时按点保证种苗供应。

从“体力活”到“技术活”,新农人积极推进农耕方式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数字技术的蝶变,让人们改变世界的工具箱更大了,越来越多的硬核科技走进农田,让农业生产经营从肩上转到了车上、从地上升到云上、从脚板提到平板、从手扶转为手按,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滨海县瑞杰农业邵长磊、南通市通州区成威家庭农场曹树成等新农人怀揣着用数字技术振兴农业的梦想,分别流转1450亩、2600亩土地,用数字科技种植传统蔬菜。他们利用智能摄像头等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田间动态,开发运用新一代智能水肥终端、数据采集终端以及智能化控制平台,对农作物进行统一喷灌、用药、施肥等,实现精准施肥、节水增效,水肥利用效率提升30%以上,人工减少40%以上。在耕种服务端,很多年轻家庭农场主运用物联网系统、智能灌排系统以及无人农机系统等实施全程数字化社会化服务,实现“耕种管收烘”全程少人化无人化作业,为农业注入了智能化、自动化基因。

常熟市虞美润家庭农场宗建东、盐都区鹏顺家庭农场陈琪、丹阳市青禾家庭农场汤磊等新农人,通过无人值守气象站实时监测环境信息,使用北斗卫星提前对田块打点定位规划最优作业路径。开发智慧巡田“农田鹰眼”系统实施自动化全程监管,利用无人机、无人拖拉机等智能农具精准实施田间作业,对插秧机、自走式打药机、收割机和拖拉机等一批现有农用作业机械进行无人化改造,上演了“田间无人影、农机独自忙”的生动场景,帮助农户告别耕种收的苦和累,推动智慧农业加快发展。

汤磊操控无人机准备进行田间作业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新农人积极推进产品销售和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拓展。新农人将网络直播、线上销售等新业态引入乡村,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以视频“播种”、用直播“施肥”、在云上“卖货”,越来越多农特产品夹裹着浓浓乡愁飞上“云端”,带动农民致富。

睢宁县邱圩社区书记张成辉原本在外经商,在当地政策引导下转型成为社区书记,组织社区实施“半边天”创业致富项目,协调购买直播物资,引进培育专业营销团队,组织社区妇女参加电商培训,开启抖音直播销售农产品、短视频带货的电商致富路。目前已有100余名妇女加入电商直播队伍,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帮助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张成辉创新开展“半边天”创业致富项目

丰县“网红”新农人王文文,不仅自己拿起手机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还帮助200余人学习电商知识,全年销售水果10万单以上、销售额达300万元,帮助周边30余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除了利用直播扩大销售,一些新农人还利用在外经商积累的人脉资源,帮助乡村运用新的生产方式,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无锡市惠山区四合桃舍主理人付亚涛从奔驰汽车销售岗位辞职后,在阳山镇开起了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民宿,又承租200多亩地种起了阳山水蜜桃,依托以前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形成私域流量,吸引他们到阳山旅游度假、体验农耕文化,并利用APP、直播等方式销售地方特色农产品。正是新农人的加入让阳山桃源村山南头从“空心村”变身成为多种业态集聚的“网红村”。

关于新农人的讨论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2012年褚时健种植的橙子成功走向全国。2013年柳传志种植的猕猴桃面市,潘石屹为家乡甘肃天水的苹果代言。“褚橙柳桃潘苹果”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农业,在社会上引发了“新农人现象”的热议。

时代的变迁带来了农业从业者的变化,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到新农人,他们都以农为业,但又有所不同。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他们凭经验种地,靠体力赚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经营规模较小,辛勤劳作但生产效率不高,生活方式以自给自足为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其概念源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他们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相较于传统农民,无论是劳动生产效率还是经营规模都大大提高,更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产业发展需要。新农人则以发展现代农业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主导力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体。那么新农人有哪些核心特征呢?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我们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访谈新农人的感受,试着作个归纳。

每一位新农人都有着自己的精彩故事,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质。就这一群体而言,他们朝气蓬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不再被土地束缚,在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上各展所长,各尽其才。具体来说,大致有四个共性特征:一是乡土情怀深。新农人来自各行各业,多数人在城市拥有体面的工作,有的还小有成就,完成了原始积累,但怀着对农业、对土地特别是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带着奉献农业、振兴农村、帮助农民的初心,跨界成为新农人。新农人中有不少是受父辈影响、立志回报乡梓的农二代。 二是发展理念新。新农人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丰富的知识体系,他们思维活跃、眼界较宽,对于新科技、新事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敢于大胆尝试运用农业新技术,自觉运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的拥趸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者和推广者。三是互联网思维活。 新农人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年轻一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他们善于运用互联网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新农产品营销、唱响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团队意识强。与小农户的传统耕作方式不同,新农人往往组建工作团队,分工协作,并且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们爱分享、爱沟通,经常通过自发组建、自主管理的各种平台来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不少地方还成立“新农人联盟”,以图扎堆抱团、优势互补、共享共赢。据了解,当前新农人举办的多种形式团体沙龙有数百家,并且已经形成若干全国性民间组织。新农人的出现改变了农村“386199部队”的人员结构,为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提供了新求解,让人们看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希望。

新农人的这些特征十分契合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落实“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要求,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新农人的积极参与。一是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更多新农人。当前,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正在加快推进,传统的粗放零散生产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发展要求,需要更多新农人运用新的发展理念,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农业科技迭代升级需要更多新农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迫切需要新农人积极参与,加快将农业新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更多新农人。江苏省高度重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链条由生产环节向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拓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农人思维活跃、合作意识强等特点能够较好满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新农人组织农业机械化作业

当前,返乡入乡的“新农人”正在成长为新时代的“兴农人”,成为江苏省实现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的生力军。谈及未来的发展,不少新农人都表示,有信心但也有困难有期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振兴为新农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乡村产业的吸引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蓝图是吸引新农人创新创业的最重要因素。但有些新农人反映,农业是弱质产业,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叠加,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试错成本高,再加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收入偏低,乡村产业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有些新农人认为,知农爱农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不好好学习就要回家种地”等片面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据了解,昆山市自2015年起联合农业院校,面向全市应届高中生招录农业委培生,已毕业119人,但在农业一线就业的仅有37人,占总数的31%。为此,我们建议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强宣传报道,立体呈现现代农业生产场景、现代化农机装备,尤其是新农人成功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看到现在的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现在的农民已经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现在的农村不仅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只要敢为愿为善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新农人队伍建设普遍得到重视,但相关支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省级层面都出台了培育指导意见,江苏省镇江等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但总体上看,支持新农人发展的政策举措还不够完整系统。有的新农人反映,地方每年都会出台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将支持新农人发展作为其中一部分内容,但符合新农人申报条件的少、要求高、手续繁琐,能够获得的奖补资金较少,对新农人激励支持作用有限。有的新农人反映,当地经常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乡土人才等职称评定工作,但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农人的评选表彰。为此,我们建议,各地要更加重视新农人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新农人是农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发展壮大直接关系到未来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调查摸底,了解新农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所思所盼,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支持他们发展壮大,激励他们为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多做贡献。

新农人大多具有较高能力水平,但有些新农人的综合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新农人将更新的理念、更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为江苏省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但有的新农人感到,能够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农人数量还不多,在全国、全球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比较稀缺,有些新农人的能力素质还不高。据统计,南通市80后新农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0%左右。有的新农人感到,最初受资本吸引进入农业领域,没有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对农业农村了解不够深入,甚至缺乏农业常识,不会与农民打交道,盲目进行创新,导致发展受阻。还有的新农人感到,虽然熟悉互联网,但面对快速发展的跨界融合创新,也感到力不从心,团队中普遍缺乏精通农产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的人才,缺乏农产品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新农人普遍希望充电提升,希望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通过专业化培训了解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新装备新技术的研发运用等最新发展趋势,切实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素质。希望通过观摩互访、新农人沙龙等方式,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增强团队整体战斗力。

基层全要素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但资源要素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不少新农人都谈到了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的新农人反映,融资难融资贵、农业设备抵押贷款难度较大等问题普遍存在,“当年投入、当年见效”财政资金使用考核方式不够合理,保“初成本”政策性农业保险遇到重大灾难难以保障基本收益。有的新农人反映,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持续推进,目前成块大面积的未流转闲置土地很少,而且土地流转费用较高,有的地方高达1400元/亩甚至更高,合适的土地资源难以保证。还有新农人反映,大田耕作方式需要更大功率、更多功能、更加智能的农机装备相配套,与之相适应的大马力、无人驾驶、精准采摘、多功能复合型等农业机械还要加速研发。新农人希望从三个方面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一是因地制宜制定专项低息贴息贷款产品和农业保险政策,深化实施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和抵押贷款工作,调整优化财政支农项目考评方式,推出“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等保险品种。二是持续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解决土地零碎化问题,结合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加强对新农人的用地保障。三是做好体系专家对接服务,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供给,加大对农机企业科技攻关支持力度,推出更多“苏”字头农机装备自主创新成果,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作者:江苏省委研究室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何光胜 吴权 李敏 冯江 徐扬

来源: 《调查与研究》
编辑: 杨雪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