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孩子一定要学会顶嘴!
邱说
2024-11-29 13:00:00

孩子一定要学会顶嘴!


1
儿子到了“七岁八岁讨人嫌”的阶段。
去公园玩俩小时,依然乐此不疲不愿回家。
我苦口婆心:“该回了,咱回去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我做饭,他写作业)吧!”
人家一皱眉:“不要,世界不是你说了算的。”
嘿,猝不及防的一句话让我想不出该怎么应对。
晚上回家跟队友“取经”,听到这话该怎么回怼,队友轻飘飘来了句:“他在顶嘴!给两巴掌就老实了。”
震惊!
原来这就是顶嘴呀!
“顶嘴”好像能概括生活中我们母子相处的大部分场景:
我说一句,他能有10句等着;
我让他往东,他偏偏要往西;
我讲道理,他胡搅蛮缠;
六十斤的体重,五十九斤的反骨……
2
什么是“顶嘴”
顶嘴,顾名思义,顶着他人的话说,也就是不顺着他人呗。
《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就出现了“顶嘴”这个词。
菩提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孙悟空在旁闻听,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跟你家孩子像不?)
祖师问他:“你在班中,怎么癫狂跃舞,不听我讲?”
悟空答:“听到老师妙音处,喜不自胜。望师父恕罪!”  
祖师想来这猴子是开悟了,便问他是否有想学的东西,一一道出“术”“流”“静”“动”,因为不满足孙悟空“想长生”的标准,孙悟空都说“不学不学”。(和家里的“皮猴子”一样一样的)
祖师一听,跳下高台,说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打了三下猴子的头,“撇下大众而去”。
坐下面听讲的“众仙”不干了,开始责备悟空:“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啊!”
讲到这里,我们今天的“主角”——顶嘴,便闪亮登场了。
故事后面是怎么发展的,大家也都清楚:
菩提祖师欣喜于悟空的悟性和虔诚好学,遂传七十二般变化于悟空。
世界上最好的“吗喽”,我们童年时期最崇拜的英雄——孙悟空早就悟到了内心强大的真谛。

图片

“求仙问卜,不如自己做主,念佛诵经,不如本事在身!”

在旁人看来是顶嘴,悟空实则非常清楚自己的需求、坚定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能成为众人仰慕的齐天大圣,不就是因为这种勇敢追求的精神吗?
回到育儿问题上,孩子顶嘴,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无非就是有自己的想法(无关对错),不想一味顺从大人。
人不会没有自己的看法。
当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发生冲突,大人能忍,忍的是如何对待权威、忍的是分析其中的利弊。
孩子可不会对谁百依百顺。  
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就被确诊为“顶嘴”,听起来很忤逆,实在是冤枉啊!

图片 

3
孩子为什么顶嘴
顶嘴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意识变强,就会不满足于被安排、被控制。
一般而言,3-15岁的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顶嘴,一直到青春期。
从“可怕的两岁”开始,走路还晃荡的小小年纪,“不不不”却说得铿锵有力,异常坚决。如果语言不够压制大人,还可以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大闹一场。这个时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对周围世界产生探索冲动,初步有了“自我”与“需求”的概念。
“七岁八岁讨人嫌”,诚不我欺。
这个时期,孩子的逻辑性正在变强,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我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家长选好的,可是我长大了,请允许我做主吧!”所以才会和我们唱反调、辩论甚至抗争。
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
心理学家霍莉沃斯称其为“心理性断乳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看不上咱们的很多思想、做法。于是通过一点就着的暴躁脾气、口不择言的顶嘴、无礼粗鲁的行为等来向父母挑战,宣示主权。严重的甚至自残、轻生。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
我们说的青春叛逆期,就是自我意识强烈爆发,打破“原我”获得“新我”的过程,是属于孩子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想想也不无道理。
孩子和大人对着干,不过是争夺决定权然后自己做主,来彰显自己的成长,宣告“我也能探索自己的人生”。

图片

遇到孩子顶嘴,先是生气,然后语言警告或者武力镇压,只想办法改变娃,是在对抗人的成长。
4
爱顶嘴,并不是一件坏事
证明孩子对一件事有了(基于自己认知水平或心理期望)思考。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让孩子更有主见
而反驳“父母”,能使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强,毕竟很多时候,他胡搅蛮缠只能抗争一轮,持续抗争的话,还是需要大脑不断运转,来找到大人话语中的漏洞,逐一击破的。
退一步讲,即便没有逻辑,“胡搅蛮缠”也能使得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强
总之,比起顶嘴,大人更应该担心的是孩子无话可说、无话想说。总是沉默的孩子,是否有途径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呢?
德国儿童心理专家研究表明: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5
怎么“对付”顶嘴
1.无伤大雅的顶嘴,听完孩子解释。
即便在众人面前,孙悟空一直”不学不学“,菩提祖师也并未因此生气,而是让孙悟空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要学”长生之道“。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例:
“你下楼玩,背上水杯,渴了就自己喝。”
我不背我不背。”
很多家长一听,火就起来了。我这是为你好啊!
让孩子继续解释,他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我渴了会上楼来喝的,背着水杯跑不动。”

心理学专家丛非丛就曾说过: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很重要。
你只有真正去了解他,理解他,成为他的朋友,你才能真正关心到他的成长。
图片
2.大人和孩子之间是沟通,不是命令、埋怨、责备、威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当家长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
生活中这种场景也很常见:
去!把玩具收了!
说过多少次了?玩具要放回原来的位置!
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家里总被你搞得很乱!
没看见妈妈已经很累了嘛?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你要是不收完玩具,就别睡觉了!
这种不被尊重的话语,谁听了都不会乐意配合的。
“不收不收就不收!”
“我一会儿还玩呢!”
“你觉得简单我觉得不简单!你觉得简单你收呗!”
“不睡就不睡,反正我也不困!”
不仅不乐意配合,有点小脾气的孩子自然不允许自己受这份气,当然要“应顶尽顶”“一顶了之”。一番唇枪舌战下来,父母觉得被冒犯,小孩被扣上“顶嘴”的帽子。
如果把双方当成平等的个体看待,当我们有什么想法或者希望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时,就不该用命令、埋怨、责备、威胁的句式。
3.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支持孩子略显莽撞的独立
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经历”,积累“自己能掌控”一些事情的经验,未尝不可。
比如喝水不喝水的问题,大一些的孩子渴了会自己找水喝,不找就是不渴或者还能忍受。
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纱裙配裤子也好,夏天非要穿羽绒服也罢,孩子自己决定就好,试一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4.原则性问题,再顶嘴也不妥协
比如玩耍当中安全是底线,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不恶意搞破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有礼貌;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品行端正。
顶嘴并不是洪水猛兽,只是说明精心养育的小孩哥、小孩姐长大了。
父母要教会他们的不是不顶嘴,而是既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要文明、理性地与人争辩。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