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成长足迹——我与40个教师节共成长 | 我与教师节
河南省教育厅
2024-09-06 19:20:01

40岁不惑之年

您是否惦念着所教过的一批批学生?

岁月匆匆

您有哪些成长与蜕变?

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教师

发出一份征稿邀请

广大教师积极投稿

纷纷敞开心灵之路

分享内心最深处的教育故事

今天我们聚焦

“成长足迹——我与教师节共成长”

一起来看

老师这些年的“小美好”

我与教师节共成长

作者: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魏倩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作为一名今年迈入40岁门槛的教师,我深感时光的匆匆与岁月的沉淀。回望过去的教学生涯,每一个教师节都如同一座里程碑,记录着我的成长与蜕变。

从教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二字重于泰山。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深知自己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一个个年轻的心灵。这份责任感让我时刻不敢懈怠,无论是课件制作、备课还是讲座,我都力求做到最好,因为每一次努力都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次重要启迪。

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我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现在的注重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性。我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有用之才。

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有着太多难忘的师生故事,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与学生们的共同成长经历。我见证了他们从懵懂无知到学有所成的全过程。记得有一位研究生,在初步接触中我发现他对科研毫无兴趣,总是无法圆满完成各阶段的科研训练任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耐心地与他进行沟通,试图深入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扰。经过一番细致的交流,我发现他并非缺乏学习能力,而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信。于是,我开始一次次地鼓励他,尝试各种方法帮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动手做实验,一起分享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喜悦。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他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当他兴奋地拿着那份满是红勾的试卷给我看时,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和喜悦。

如今,我已经40岁了,但我依然热爱着这份职业,热爱着每一个学生。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愿意继续用我的热情和智慧,去照亮更多学生的成长之路。教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庆祝,更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我将继续与教师节共成长,用我的青春和热血,书写更多关于教育的美好篇章。

与“师”结缘,逐“梦”农海

作者:河南农业大学 杜长青

我出生在河南豫东黄河滩区台前县。回望一路走来的历程,得益于党和国家的良好政策及求学路上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与指点,使自己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了一名大学老师。人们常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辈对教育的重视和“望子成龙”的朴素愿望,从5岁起,我的父亲就开始教我读书识字,为自己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启蒙。高考志愿填报时,又在父亲指导下填报了河南师范大学,这使我对“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师范精神第一次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顺利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资格证。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千年学府湖南大学继续深造。博士毕业后,作为一个河南人,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河南,选择了以农为优势特色的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我工作的起点,这也是我的第二个教师资格证。

转眼间,今年已是我踏上教育岗位的第8个年头。8八年来,有困惑、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感动。记得2017年第一次收到学生“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的节日祝福时,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涌上心头,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大学老师的不易,也更加珍惜人民教师这一荣誉。“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专任教师,我积极践行学校“厚生丰民”办学理念和“三全育人”模式,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人为素养的培养,培植学生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引导更多有志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真真正正守好责任田。作为一名农学人,我经常跟学生讲农学人要有“不怕吃苦,不仅不怕吃苦,还要有辛苦不心苦”的乐观态度。付出总有收获,我的多名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深造或去农科单位从事涉农工作,值得欣喜地是其中一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职“双一流”高校,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教育是接力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生逢盛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学专业高校教师,一定要用奋斗的姿态跑出逐梦农海的加速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创造新业绩。

致敬教育之光,共筑美好未来

作者:河南省实验小学  白小玲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灵魂的工程师。想起这些年的教学生涯,满满都是感动。从黑板粉笔到智慧黑板,教学方式在变,但热爱不变。最难忘的是那些瞬间,当学生的一句“我懂了”,比任何奖杯都珍贵。难忘那个在雨中为我撑伞的学生,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师节,向所有用心灵照亮他人的老师致敬!

自从我开始执教,所获得的体验非常深刻且丰富,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重大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我们的言行举止、教学态度和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艰辛与快乐并存。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和恒心的工作。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需要因材施教、耐心引导。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每当看到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取得进步、收获成长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演变。回顾教学这些年的历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变化:

1.从传统讲授到互动探究: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讲授法传授知识。而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互动探究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3.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知识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4.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现在,家校合作日益紧密,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学校也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总之,从教以来的感受是复杂而深刻的。我深感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艰辛与快乐并存。而教师节则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特殊日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用爱和智慧,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在教育的“大江大河”中奋楫

作者:郑州市二七区袁河小学  刘昆宇

似乎习惯了,每年我都会收到两份祝福:一份来自五四青年节的勉励,另一份来自教师节的问候。直到今年,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我,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和教师节是“同龄人”。

我的教师生涯起步于郑州市三环附近的一所中学,当时只有22岁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亦师亦友”的幸福。在这所初中的10年,让我形成了最朴素的教育观和基本的教育思想,也有幸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快速崛起和教育发展的欣欣向荣。那些年,每当教师节表彰大会,穿过青少年宫门前学生组成的花束队时,一种神圣感总会油然而生。

其间,也曾有过走出校园的机会,但毅然选择了留下。2016年,我来到二环沿线的一所市区小学担任副校长。那是一段忙碌充实又充满快乐的时光。至今记得,有一年教师节,负责外场布展,揣着感冒药,从清晨坚守到深夜的我,却只有一个念头:我们的节日,一定要精精神神、漂漂亮亮,让所有人看到教师的不一样!

当我以为今后的人生,将在市区深深扎根的时候。2019年,命运的大潮,又把我带到了“五环”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从城到村、从中学到小学,看着一起历练的同伴纷纷返程,我脑海里依然有个念头:“教育这么大,我想再试试。”

作为“乡村号”的舵手,我开始思考:我能将这艘小船带往何方?

于是,我推动实现“幼小衔接”“村民恳谈会”“地毯式家访”,听取各方意见;潜心发展“体育特色”“国防实践”“劳动基地”借力八方资源。“只要对学校发展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坚持;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冒点险,也值得!”当这样的信念逐渐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如初春之苗芽,破土而出、茁壮生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的暑假,学校足球队的孩子第一次和全省少年同场竞技,2024年的假期,我带着教师第一次赴省外布展......40年,40岁,再起航,向未来。我愿在中国教育的大江大河里,奋楫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涛声浪花!

用心栽培,用爱浇灌

作者:濮阳市清丰县仙庄镇中心小学 常现芳

2008年,我怀着对这光辉职业的美好憧憬踏上了三尺讲台,风雨十六载,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十几年从教生涯有苦涩,也有甘甜,我用爱心铸成了一座座爱的长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师大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多元化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爱”要以理解、尊重为基础。我们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那年我带五年级,班里有个特殊的女孩,是单亲家庭,跟父亲一起生活。她不和同学交流,也不学习做作业。看到这一切,我并没有训斥她,而是像母亲一样地关心她、爱护她。在课堂上我时常提问她,课下给她补课,经常鼓励;在心理上,时常和她谈心,帮助她排忧解难;在生活上,对她嘘寒问暖,我经常从我的“百宝箱”中变出好吃的给她。慢慢地,她改变了自己,不再悲伤不再孤僻。看到她的改变,我很欣慰。

“爱”要细心呵护。每个学生,就像每一朵花都需要精心呵护。一天中午吃饭时间,我们班一个男生一边提着裤腿,一边哭着来到办公室找我,我一看,那男生腿上蹭破了皮还流着血。我马上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从“百宝箱”里拿出碘伏、棉签、云南白药、创可贴,用棉签沾取碘伏再轻轻地给他消毒,晾干后给他贴上创可贴,然后把他送到座位上,最后又给他盛了一碗热乎乎的饭让他吃。在学校,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我们需要细心呵护。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们把舞台交给孩子,解放他们的时间、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嘴巴,在保证孩子的安全下让孩子们自由的玩耍、自由的交流。孩子们自带了零食,我给孩子买了雪糕和糖果,他们互相分享,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很高兴。

在从教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教学,就一定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用智慧拨动爱的心弦

作者:三门峡市陕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贺明珍

有人说:选择了特殊教育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残障儿童就选择了付出;而我选择做一名特教老师,就注定要为他们残缺的天空付出我生命的全部。

转眼间,我已进入不惑之年,但对刚来到特校第一天的情景却记忆犹新。2009年9月,当我怀揣着对特殊教育满腔的热情迎接新生报到,原以为做好了充足心理准备的我还是被眼前发生的一切深深地震撼了——几个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伸着舌头坐在地上打滚,任你怎么哄就是不肯起来;一个多动症的孩子上蹿下跳,一刻也不肯停下;一个孩子激动地拉着我的手,突然,他朝我手上使劲地咬了一口,看着手上深深的牙印和渗出的鲜血,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恐惧和无助。我能放弃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我陷入了沉思:当你面对一个残障孩子时,是无奈;可当你面对一群残障孩子时,那就是责任。我逐渐平静了下来,我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退缩,不是逃避,而是面对现实。

从教9年以来,每接手一个班,我都会耐心地了解每位孩子,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做出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课间我喜欢和孩子们玩在一起,通过和他们一起游戏,谈心,细心发现每个孩子身上具有的正能量,小丹是个自闭症孩子,没有语言,也不怎么跑动,他身上就没有闪光点吗?作为特教老师,要有一颗敏锐而有爱的心,还记得班里有一位男孩子,他是腿部疾病,由于穿着不适合自己的鞋子,所以每次体育课上他总是坐在操场边上,从不参与活动。第二天,我把一双崭新的运动鞋交到他手里,孩子快速把鞋穿在脚上,兴奋地迈着笨拙的脚步在楼道间走了几个来回,在以后的排队或是体育课上,这个孩子成为积极参与的一员。

当特教老师的这些年,每到种植的季节,我都会组织孩子们一起栽种,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感受生命的力量。平时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点滴我都会随手拍下来,在学期末的时候做成精美的图片册送给家长和孩子,用一张张的图片见证孩子们的精彩瞬间,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

春风化雨 静待花开

作者:平顶山市宝丰县香山路小学 康轩轩

砥砺前行23载,如今已年逾不惑,从幼儿教育再到小学校园,每一步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尽管工作内容与职位历经多次变换,但“成长不息,秉持初心——致力于有温度的教育”这一信念,一直是我的初心和坚守。

在这方三尺讲台上,身为教师的我,如同一位穿梭于文字与梦想之间的园丁,手持知识的锄头,心怀关爱的种子,于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作为园丁,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有其独特的生长节奏和姿态。有的如春日里的桃花,花影婆娑,早早绽放;有的则似深秋的墨菊,不畏寒霜,静吐芬芳。因此,我愿意化作那无声的细雨与温暖的阳光,默默滋养着他们。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种子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就会绽放出属于他们的耀眼光芒。

记得初到这个班级时,有一名叫尔恺的学生。他是一个语文底子薄弱,连字都写得不太顺溜的孩子。但让我感动的是,他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心却比谁都热乎,不仅乐于助人,待人接物也格外得体,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魅力。

我敏锐地捕捉到了尔恺身上的这份独特光芒,决定帮助他找到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我一步步引导他,让他知道只要肯下功夫,学习不是难事。我常鼓励他参与课堂讨论,慢慢发掘他的兴趣所在。渐渐地,变化悄然发生,他在课堂上坐得更直了,小手也敢于举高,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成绩也有了可喜的进步。

去年教师节那天,下课铃一响,我就看见尔恺手里紧紧攥着一张证书,羞涩中透着坚定,一步步向我走来。我的心跳不禁加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把奖状递给我,在我耳边轻轻说:“康老师,谢谢您!”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化作了无尽的甜蜜与幸福。我紧紧抱住他,眼眶不禁湿润了。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满足,因为我知道,有温度的教育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爱!

二十多年的教育征途,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已深深镌刻在我的生命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宝贵记忆。作为教师,我们或许鲜少有机会书写惊天动地的篇章,但正是那些细微而又平凡的日常琐事,经过我们的精心耕耘,汇聚成了幸福的海洋。当我们站在岁月的河畔,回望来时路,每一朵因我们共同努力而绽放的花朵,都是对教师最好的回馈。

我与教师节共成长

作者: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第二初级中学 陆丽萍

40岁,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上,我与教师节共同走过的这段旅程,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与感悟。教师节,这个专属于教师的节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庆祝与荣耀的象征,更是心灵深处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

在19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见证了教育快速发展与变革。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现代的启发式教学,从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到跨学科教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都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我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我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从教19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艰辛与荣耀。每一天,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求知若渴的学生,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责任。这份热爱,源于对知识的敬畏,对教育的信仰;这份责任,则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承诺,对社会进步的微薄贡献。教师节,让我有机会停下来,回望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感受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满足。

对教师节的理解,我逐渐从表面的庆祝深入到内涵的领悟。它不仅仅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表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弘扬。它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不忘育人的使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庆祝自己的节日,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素养,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如今,站在40岁的门槛上,我更加珍惜与教师节共度的每一个瞬间。我将继续秉持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40岁生日遇上教师节,这份特殊的巧合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为我的生命画卷添上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在这个双重的喜悦日子里,我不仅庆祝着生命的又一个年轮增长,更深深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自豪与幸福。

我的教育初心与使命

作者:新乡市长垣市樊相镇胡庄小学 王永会

在岁月的长河中,又一个教师节悄然降临,这是第40个教师节,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庆祝,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有机会回望自己的教育之路,重燃那份最初的热情与使命。

站在讲台上,回望过去的教学生涯,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不惑之年,足以让一个羞涩的青年成长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教师,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的教育初心始终如一——那就是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未来,用心灵的温暖引导他们成长。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与蜕变。他们或许曾经迷茫、无助,但在我的引导下,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每当看到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每当听到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知道,这是对我教育初心的最好回应,也是对我教育使命最好的诠释。

作为一名老师,不但要有责任心,还要有爱。小李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儿,由于家庭原因,他很少穿新衣服。身上整天都是脏兮兮的,同学们都不愿和他接近,他很内向,从来不敢抬着头和老师说话。当然,上课也就不敢回答问题。一次,课堂上我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改变以往举手提问的方法,告诉同学们谁做得端正,面向黑板,就叫谁回答。同学们都做好了,我环视教室,正好与小李的目光相撞,他赶紧低下了头。我主意拿定,用温和的声音说:“李xx,你来回答。”他慢慢地站了起来,低着头,不吱声。我鼓励他说:“你知道答案,你会回答。”当他抬起头时,我再次用眼神告诉他:“你一定行!”终于,他答出来了,我带领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祝贺。以后的课堂上,小李的精神尽头好多了。我趁热打铁,把周一的主题班会定为“如何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还对小李提出了表扬。现在,他正悄悄变化着,虽然还很内向,但是已经有好几个朋友了。

作为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内心,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用爱去温暖那孤独的心。

班上一个男孩叫小周,他是位特殊的孩子,由于智力原因,孩子到现在话都说不清楚。每次与他交流时,我都要反复的听上好几遍,才能大概猜到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记得那是放寒假的一天,同学们领着通知书都走了,就剩小周一个人,我问他:“你怎么还不走呢?”他连续说了好几遍,我都没听懂他所表达的意思。于是,我又对他说:“快回家吧,妈妈还在外面等着你呢。”这下,他急了,眼泪都流出来了,指着我手里的一张奖状,嘴里不停的说着。哦,这下我明白了。我弯下腰,问他:“老师是不是还没有给你颁发奖状呢?他用力点了点头。我二话不说,拉着他的手,快步走到办公室,认真地在奖状上写下他的名字。然后,当着办公室所有老师的面,双手递到孩子的手上,我对小周说:孩子,你是咱班最热爱劳动的孩子,你被评为咱班的‘劳动之星’。老师为你点赞。”孩子接过奖状,脸上乐开了花,伸出小手和我说再见。看到孩子当时高兴的劲头,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第40个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将继续坚持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用爱心、耐心与智慧去浇灌每一颗年轻的心灵。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一场自我修行

作者:信阳市固始县黎集镇第二小学  周雪

自我反省是一个教师走向卓越的开始,一个每天都有自我反省习惯的人比之没有的人,几天可能看不出什么变化,但若干年后会拉开非常大的差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想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班主任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的长处,善于总结和推广,管理彰显智慧,细节决定成败,善于反思的班主任不仅自己能够尽快成长,学生也会因此幸福。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我经常自我扮成“庙堂之上的”的“严师”,以为这样就能够有威严了,能让学生敬畏三分。回想自己在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那段时间里,我就以自我所认为的班主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天天板着脸,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没有一个好脸色,见到他们有什么不良行为,立即当面呵斥,当时的我还觉得自我工作做得很及时、认真负责。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有些学生开始对我“敬而远之”,我觉得与他们心灵的距离上越来越远。在一次写人的作文课上,我看到有的孩子写我的时候这样写道:老师,虽然我们知道您严厉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们还是想喜欢看你对我们笑的样子。您对我们太“严”了!我突然幡然悔悟,俗话说:亲其道,才能信其师。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对我的怕又如何让他们爱上我的课呢?这样无疑是万万不可的。班级里的一部分后进生我也是永远也转化不了的。

从那之后我便开始着手改变自我,一点一滴地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开始打心眼里关注他们,关心他们,遇到事情不再是呵斥他们,而是先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给予他们发言权。慢慢地,我发现这些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的偶尔犯错都是有原因的。

班里有位沈同学。学习习惯差,上课的时候小动作多,经常“神游太虚”,一个橡皮能被他把玩半节课,每天的作业上交更是难上加难,即使交了也是随便应付,书写是龙飞凤舞,难以辨认。为此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分在一组。了解到这一状况,我开始每天多关注、关心他,我先把孩子的妈妈叫到学校跟她沟通孩子在学校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深入了解他在家的表现。他的家里还有个5岁的妹妹,妈妈过分关注妹妹而忽视了他,这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所以出现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说的话从来都不听还经常耍脾气,一不如意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弄得妈妈也很无奈,母亲越来越抱怨,乃至于动手打孩子。这时我能够想象到孩子的内心是多么苦,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倾诉,没有人安慰,把自我封闭在孤独世界里。我跟他的妈妈交流了关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对于孩子,我先是让他理解妈妈的不容易,知道妈妈对他寄予厚望,然后又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关心他。他没写作业,我督促他补完;他忘带本子、笔无法做作业,我就借给他;他作业不会,我就找同学帮助他......书写是他的老大难,为此,我会在书写课上投屏他几次作业,让同学们发现他的进步,主动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鼓励他……慢慢地,我看到他身上有了可喜的变化,看到他上课时认真的样子。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听讲的时间坚持地越来越长,作业不交的次数越来越少……

我做的这一切其他同学也都看在眼里,孩子们开始对我产生信任,放学后、大课间经常有学生找我聊天:老师,我能跟你反映个问题吗?我能跟你说说心里话吗?老师……我渐渐明白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了。

其实,那些学习有困难、性格有偏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来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老师充满爱意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妥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我的乐园,我们没能发现它,那是因为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要相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熠熠光彩,只是花期不同而已。让我们用真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相关链接:

1.第40个教师节系列征集活动来啦!省教育厅期待您的从教故事

2.时光印记——我从教的这40年 | 我与教师节

3.记忆留存——我和我的第一届毕业生 | 我与教师节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程世超、贾元格

我与教师节共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