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容斋随笔》最经典的5句话,点醒无数人
樊登读书郑州运营中心
2024-10-02 02:09:12

作者 | 幸运星

来源 | 皓然读书(growing-reading)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带来的是被誉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的《容斋随笔》。

在这本书中,作者记述了很多自己曾听过的经史典故、奇闻逸事。

千年后的我们,也得以一窥宋时的风华。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古代文学典籍中,宋代的笔记留下了一抹非同寻常的色彩。

而《容斋随笔》更是凭借其充实的内容和精彩的评议,被历史学家誉为“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之一。

这本书是由南宋通晓六经文史的洪迈所著。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内容涉及民俗风情、奇闻轶事等多个方面,堪称是宋朝的百科全书。

人这一生,或多或少,总会因为一本书,一句话,而影响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

《容斋随笔》这本跨越百年的智慧之书,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书中这5句箴言,清醒通透,开悟人心,读懂它你便能从中汲取力量,得到启发。

关于境遇: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一次,他在粮仓中看到一只老鼠,吃着囤积的栗米,住在大屋子下,活得悠然自在。

后来,在官舍的厕所里,他又看到这只老鼠在吃不干净的东西,人和狗一来,老鼠就慌忙逃走了。

于是李斯感慨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选择。”

确实如此,在良好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享受安稳与幸福;而在较差的环境中,我们却要遭受漂泊和打击。

但人活一世,既要接受事与愿违,也要相信事在人为;环境可以束缚生活,但却无法阻挡个人的选择。

樊登曾说:“不论命运将你抛到什么地方,你都要拼劲全力向上,这样才能持续成长。”

我们与其感慨际遇的无常,不如提升自己,学习求生之道。

生活顺遂时,居安思危,淡然面对;遭遇困境时,磨砺心性,泰然自若。

正所谓,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

只要我们不放弃自我,不随波逐流,终有一天,我们会跨过困境,过上向往的生活。

关于因果:

木将腐,蠹实生之;物将坏,虫实生之。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几乎所有的“结果”背后,都有着“因由”。

正如,木头将要腐烂,是因为里面有太多的蠹虫;器物将要坏掉,是因为里面生了许多蛀虫。

这些“因由”看似细小微弱,不易察觉,但却会带来巨大的损害。

因为一旦“因”上出了问题,“结果”自然也就千疮百孔。

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做人,想要有所收获,就先要学会积善因。

懂得积德行善,便会收获好运和福报;相反,一味地投机取巧,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有句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生命是一场因果循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因与果的对应中,寻找幸福。

如果只是一味重视结果,忽视因由,那么结果也可能会变成无果。

所以,得结果,必要重因由,如此才能明白世间之理,悟透人生之道。

关于良知:

义理之事,虽盗贼凶悖之人,亦不能违。

古语云:“以良知为尺,量天地万物,皆得其正。”

自古以来,良知就是人们心中向善的力量,也是做事的准则。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判断善恶的能力,听从良知的指引,便会坚守底线,行正义之举。

春秋时期,晋灵公不行君道,经常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并滥杀无辜。忠臣赵盾多次劝谏他,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

一次晋灵公派杀手去行刺赵盾,杀手趁天没亮就潜入赵盾家。结果赵盾早就起床,并且已经穿好衣服,端坐着闭目养神,为上朝做准备。

赵盾勤于国事和一丝不苟的威仪,让杀手深为震撼。他感慨道:“赵盾恭敬如此,是个忠义之臣,刺杀忠臣,则为不义。”

于是,杀手果断放弃了刺杀赵盾的计划。

明代忠臣方孝孺曾说:“公其心,万善出。”

一个人,就算品性再顽劣,可一旦有了公正之心,便会生出善念,做出善事。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坚守正义,就是坚守心中的良知;而坚守良知,就是在坚守做人的底线。

正所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困顿时,不失道义;发达时,也不背离道德。

做人心怀良知,守好底线,才能活得正直与坦荡。

关于待人:

以善推人,以恶自与。

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功劳留给别人,将过错留给自己,这才是待人处事之道。

老子曾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现实中,有很多人生活处处碰壁,究其原因就在于不懂得与人为善。

人生在世,以善推人,便会收获福报;而以怨报人,必会害人害已。

三国时,曹操想率军攻打乌桓,众人都进谏反对,但他却选择一意孤行,最后冒险取得胜利。

归来后,他亲自奖赏那些劝谏之人,并说道:“各位的劝谏是万全之策,以后请多进谏。”

正是因为懂得自我反省,与人友善,曹操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反观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的计策,导致官渡之战大败。

这本是他个人的过失,但他却归责于田丰,将其杀死,最后自己在忧愤中病逝。

俗话说:“心诚交善友,品正遇贵人”。

古往今来,与人为恶者难赢,与人友善者通达。

与人友善,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为人处世的姿态,更是人生必备的高级智慧。

倘若一味归责他人,以怨报德,纵然能力再强,势力再大,也会导致众叛亲离,孤立无援。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所以更懂得友善和自省带来的益处。

学会宽人律己,大度兼容,才能吸引同频的人与你结伴而行,共赴前路。

关于尺度:

天下万事不可过,赏以劝善,过则为僭;刑以惩恶,过则为滥。

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事情都喜欢尽善尽美,追求极致。

但凡事一旦做过了头,便会丢失分寸,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小时候的孔融乖巧懂事,然而长大后,他却喜欢呈口舌之快。

孔融十岁时,第一次拜访名士李膺,便以“孔子和老子相交”为由,称自己与李膺是“世家”。

李膺见他大言不惭,便断定他日后,一定会因口舌惹出祸患。果然,长大后的孔融,经常说话口无遮拦,屡次在官场得罪他人。

他大骂董卓,差点被割掉舌头,得人相救才侥幸逃脱。但他却不知收敛,跟随曹操后,经常与其唱反调,甚至多次出言不逊。

最终,他惹怒了曹操,招来杀身之祸,全家人都被株连。

人们常说:“话不说尽,事留有余,可保长远”。

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倘若做得太过,便会遭到反噬。

做事,掌握分寸不激进,才能进退自如;把握尺度不偏执,才能张弛有度。

当今社会,人人压力山大,懂得给生活留白,才能安稳前行。

努力付出,但别把自己逼的太紧,适当留点余力,让身心有喘息和放松的空间。

做事如饮茶,七分满则已,留得三分给余地,方显智慧与从容。

写在最后

清代学者纪晓岚曾说:“《容斋随笔》辩证考据,颇为精确,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焉。”

洪迈耗费40年时间著写的《容斋随笔》,不仅填补了正史的疏漏,更是为后人指出了修身处世之道。

遵循因果规律,凡事留有余地,坚守良知,宽人律己,便能化解生活的难题,走出困顿。

很认同一句话:“人生就像磨刀石,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更加锋利。”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若想要长久立足,就要学会不断打磨自己。

在事上练,在心上修,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便是一个人最好的成长方式。

当你从书中汲取的智慧越多,悟透的哲理越深刻,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充实和辽阔。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作者 | 幸运星

来源 | 文章原创首发:皓然读书(growing-reading)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