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礼赞丰收 振兴乡村·新农人共绘新丰景|五旬老把式“拥抱”新技术
平顶山新闻网
2024-09-11 08:46:38

刘红伟(中)和省级科技特派员一起查看高油酸花生的长势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文/图

3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朝天椒红得似火、硕果累累,100多亩高油酸花生长势喜人、颗大饱满,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绿油油一片、生机无限······9月9日下午,位于郏县长桥镇楼王村南侧的红伟家庭农场内,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我种植的花生有3个品种,豫花65、豫花37和豫花22。其中豫花65和豫花37是国家新培育的高油酸品种,今年是第二年种,去年亩产达到535公斤。市场需求量大,今年这俩品种合计种了140亩,按时杀菌、喷施微肥和叶面肥,生长期比其他花生多一个月左右,10月下旬收获,亩产值比其他种植户预计多出300元。”红伟家庭农场负责人刘红伟说道。

刘红伟现年53岁,家住楼王村二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年轻人流失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收麦种秋成了村民一大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7年,刘红伟自筹资金8万元购买了全县第一台大型拖拉机,以成本价帮助本村缺乏劳动力及贫困家庭耕作,同时低价为邻村犁地,解决了一些农户的收获耕作难题,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后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刘红伟又自筹资金40万元购置了3台大型东方红拖拉机及诸多配套农机具,联合周边村30多个农机户成立了郏县长桥镇农田作业服务队。2007年,他组织本村及邻村86家农机户组建了我市首家农机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购置了5台植保无人机,逐项填补了我市空白。如今,合作社日作业面积1500亩,是郏县机械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机合作社,刘红伟也被大家称呼为“农机司令”。

在耕种中,他不断和科研院校对接,创新采用深松、深翻、旋耕、耙压、中耕等技术,使得土壤透气存氧、保水固肥性能越来越好,花生亩产比普通种植提升近四成。

目前,刘红伟流转土地660亩,秋冬季全是订单冬小麦,秋庄稼除了花生、玉米、大豆,还有辣椒等特色作物。

一人富不算富,人人富才是富。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附近双槐赵村、王老庄村、东长桥村以及紧邻的冢头镇和相对偏远的渣园乡有近20户村民发展特色种植2600余亩,带动群众年实现增收约130万元。

“我去年跟着红伟种植订单小麦90亩,施肥、管理、用药和红伟保持同节奏,亩产值平均提升260元。今年麦收后我也种了几十亩高油酸花生。”长桥镇王老庄村村民孙中峰说。

“庄稼一枝花,智慧来当家。下一步,我们将培训村民,普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让更多乡亲从土里淘到金,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刘红伟说。

编辑:南朋英

校对:沙星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