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那个太脏了。”“别动!会受伤的。” 妈妈紧张地看着小宇,小宇刚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家长们常常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过度保护他们,却不知这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爱默生曾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过度保护却可能让孩子失去面对挫折的机会,从而难以培养出坚强的内心。
“别动!” 式过度保护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方面,家长可能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过度紧张,不允许他们尝试任何可能有风险的事情。比如,不让孩子自己倒热水,担心他们会被烫伤;不让孩子爬高,害怕他们会摔下来。另一方面,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家长也可能过度干预。当孩子在作业中遇到难题时,家长立刻帮忙解决,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家长马上介入,替孩子处理问题。
这种过度保护会给孩子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首先,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探索精神。因为他们总是被阻止去尝试新事物,久而久之,就会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惧,不敢主动去探索世界。其次,孩子的独立性会受到严重影响。他们习惯了依赖家长解决问题,自己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最后,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会变得很弱。由于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就会感到无助和绝望,不知道如何应对。
那么,如何远离 “别动!” 式过度保护,帮助孩子提升挫折承受力呢?
一、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家长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探索。比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倒热水、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照顾自己,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在学习方面,家长也不要过度干预。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解决,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
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在考试中失利时,家长可以说:“没关系,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看看下次怎么改进。” 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出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制定学习计划。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挫折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挫折。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传递积极乐观的态度。比如,当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说:“这是一个挑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它。” 而不是抱怨和消极对待。
同时,家长还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学习乐观的精神。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不放弃,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四、让孩子学会从挫折中成长。
富兰克林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让他们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比如,当孩子在比赛中失败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比赛的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制定改进的计划。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能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远离 “别动!” 式过度保护,帮助孩子提升挫折承受力,是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乐观心态,让他们学会从挫折中成长,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强、自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挫折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