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言传身教立家风
漯河名城网
2024-08-26 09:09:53

■李 军

我家并非名门,亦无传世家训。家风、家训都蕴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里,他们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20世纪30年代,爷爷从开封杞县一路逃荒来到漯河。“外来户”这三个字被深深烙印在我的家人身上。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读过几年书。但他们善良的性格、朴实的言行给了我更为直接的教育,成为我成长路上一种无形的力量。母亲性格倔强,自从嫁给父亲后就非常要强。在我快要出生时,母亲还拉着满满一大架子车农家肥往承包地里送。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好像永远不知道累。小时候,为了挣一些零钱补贴家用,母亲做起了售卖甘蔗的小生意。寒冷的冬季,母亲在水果批发市场以每斤8分钱至1角钱的价格批发来甘蔗,再以每斤2角钱的价格零售出去。除去损耗,每斤甘蔗大概有5分钱的利润。寒风中,母亲用镰头一下一下刮甘蔗的动作让我至今难忘。那时,我家附近一家工厂还有一种零工俗称“拉烟包”,就是将打捆包装好的烟叶包拉到15公里外的孟庙镇。一包烟叶重250公斤,一次要拉4包,足足1000公斤。而“拉烟包”都在酷热的夏天。每每想起母亲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我不由得泪湿双眼。“不服输、勤劳”就是母亲教给我的优秀品格。

父亲是工人,每次上班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岗,下班却要延迟至少半小时。那时候工厂实行“三班倒”,连续工作7天才能换一次班,工作紧张时两次值班中间只间隔8个小时。就这样,父亲毫无怨言地坚持了30多年。父亲的敬业也让我养成了从不迟到、早退的习惯。母亲临终时满眼不舍,和平时一样与我们拉家常,叮嘱我们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如果我家有家训的话,那就是做事守时、总是为他人着想吧!

小时候,我家住在城乡接合部,周围环境较差。附近有一家工厂,院里经常堆放一些电缆之类的物品。有一次,我跟几个年龄比我大的孩子跑进工厂里玩,他们偷偷拿了一些电缆头,用火烧后得到一点儿铝和铜,卖掉之后分给我一元多钱。这件事情被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打过之后,父母抱着我泣不成声地说了很多话,大意是“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偷比啥都丑,再穷都不能去偷”……自那以后,“不占便宜”四个字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如果我家有家训的话,就是自立自强、遵规守纪吧!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父母在生活中教给我最朴实的做人道理。如今,我的女儿也将步入社会,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将父母留给我的这些最宝贵的财富传给她,把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统筹 | 周鹤琦

审读 | 王俊方

编辑: 冼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