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洪涛:恢复“五一黄金周”给“十一黄金周”减压
洪涛
2024-10-08 15:19:50
10月1日,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2144.8万人,创单日历史新高,此外还有公路、水路、航空等伴随的旅游流、返乡流、学生流、入境流“多流合一”,形成“十一黄金周”最大的人流。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出行旅游人数超过上年,同时也大大超过“五一黄金周”跨域人流。面对巨大的客流,每当到“黄金周”客流高峰时,我都会想到呼吁中国政府增加一个黄金周——恢复“五一黄金周”,以缓解巨大的客流,使民生出行更舒适,增加民生福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的消费水平提高,休闲消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有效的休闲时间满足人民品质生活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一、我国假日消费原有三个黄金周
1999年,国务院首次提出调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相邻周末,形成3个连续7天的长假。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结构合理的“黄金周”:春节假日回家看看,“五一”和“十一”出去转转。
然而,当时1999年由于刚刚放开,旅游景点和线路相对集中引起“火爆”,导致旅游景点的诸多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旅游客群的“爆仓”现象,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
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改为短假期,共3天,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短假期,放假总时间也由10天变为11天。
假日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少“井喷”带来的问题,但却导致“出去转转”的黄金周由两个变成了一个,这样导致“井喷”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使得“十一黄金周”更拥挤。

三、“旅游热”常态化迫切需要恢复“五一黄金周”
近年来,随着我们消费升级,“旅游热”常态化已经出现,恢复“五一黄金周”势在必行:
一是现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丰富、多样,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手段不断健全,景点供不应求、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与2008年相比已经今非昔比。文化和旅游部采取实施新型业态提升计划、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计划、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设备更新、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办好乡村创意生活季、创新推出一批旅游专列、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改善了文化和旅游环境。
二是假期对乡村振兴、旅游、文化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同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6.8%;同期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吃住行游购乐商养学闲情奇”十二要素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
三是实践证明“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因为“五一”时间较短,带来“五一”假日出现“井喷”,景点更加拥挤,同时增加了“十一黄金周”的负担和压力,2023年“五一”假日旅游出行人数为2.95亿人次,202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出行人数是8.26亿人次,“五一”(含周末)5天假,“十一黄金周”(中秋节重合)8天假,增加3天,旅游人数增加5.31人次。2024年“十一黄金周”出游人数预计较2023年同期约增长55%,出游人次将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四是如果增加“五一黄金周”后,能够加速实现假日消费“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假日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总之,一是可以增加人们“远足消费”的需求;二是可以分流“十一黄金周”人流;三是使人们的旅游更加美好,更加品质;四是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十一黄金周”存在“人从众压力”风险
由于全年只有两个黄金周,一个是“回家看看为主”,一个是“出去转转为主”,而最具“出去转转”特征的假日仅有“十一黄金周”,因此,巨大的“人从众压力”增量必然会带来的“吃住行游乐购”资源相对紧张:
一是由于外出游玩只有一个“十一黄金周”,使得旅客“远足消费”的时间集中,导致客流“井喷”,2024年“五一”小长假的客群是2.95亿人次,而“十一黄金周”跨域客群人流再创新高,达到20.08亿人次,平均每天近3亿人次,其中旅游人群预计比上年增加55%。
二是旅客的客群人群大大增加,必然会导致旅游效果相对较差,旅客的许多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品质消费”。
三是虽然近年来大大增加游览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文物保护单位、发掘了大量的旅游路线,但是消防风险压力仍然较大。
四是旅游过程的安全风险。旅行过程中要关注安全警示、风险提示、游客须知等内容,加强自身安全的防护。
五是高风险项目需谨防人流“井喷”。如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防范。
六是出游峰值期人群增加,会导致增加碳排放风险,以及人群骤增的其他风险。

五、黄金周假期消费模式多样
黄金周一般是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回家流、入境流“多流合一”,主要可以归纳:
“特色红色教育游”“特色生态游”“特色乡村游”“特色文体游”“沉浸式消费体验”“住玩一体综合型消费”“二次元店模式”等,成为2024年假日消费新趋势,“吃住行游乐购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立体式消费,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
……

六、假日消费的国际比较

1、我国假日属于中等水平。有统计显示,原全国假日办曾于2013年对62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节假日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我国的11天属于中等水平,与法国、意大利持平,超过英美等发达国家。另据媒体统计,与我国邻近的韩国、日本的公共假期天数分别为12天和16天。

2、我国带薪休假的天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据原全国假日办2013年的统计,以工作满10年计算,62个国家和地区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为19个工作日,我国为10个工作日,排在并列59位,仅高于泰国(6个工作日)和菲律宾(5个工作日)。

3、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解读2024年放假安排五大亮点,其中提到,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带薪休假5—15天,总假期天数(120天至130天)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七、延长假日消费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形成法定假期、周末休息、带薪休假的三个体系,未来发展趋势是:我国“假日经济”转变为“休闲经济”,即休闲成为“人民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应该进一步增加假日,不仅限于增加法定假期,还包括探索增加周末休息时间、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
针对我国假日消费面临的挑战,文化和旅游部在“十一黄金周”前夕明确提出:(1)确定常年不超过最高承载量的旅游景区不实行预约,这样解决了旅游中存在的预约难、入园难、支付难等问题;(2)持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项目培育,加快推动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
鉴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济的发展、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我提出如下建议:
1、假期拉动了交通、购物、餐饮、娱乐等消费,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政策性成本,比财政拿大量钱刺激消费的效果要好得多。
2、恢复“五一黄金周”消费,延长元旦、春节假日消费,给中国传统节日“腊月三十”放个假。
3、给予地方政府规定放假的自主权,从而缓解节庆消费中的“人从众消费”拥挤,增强假日消费的品质生活特征。2024年1月5日,哈尔滨政府宣布休假一天,以庆祝“第40届哈尔滨中国·国际冰雪节”盛大开幕,这积极地拉动了当地“冰雪”消费及相关地方消费的活跃,对于全国扩大消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
4、落实双休和带薪年休假,2022年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如果着眼于民众福祉,经过新的优化,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既有可能实现,也可能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峰.“五一”放假调休争议背后:三大问题困扰休闲经济[N].21财经2024-04-23 20:56
[2]洪涛.应对“两个温差”调整新周期消费政策的思考[J]I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4-(5)
[3]国庆7天假收8张!网友吐槽:一个月白干了[N].环球网财经2024-10-02 15:22
[4]文化和旅游部:国庆出行增强安全意识 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N].金台资讯2024-09-24 16:38
[5][文旅中国]2024年十一黄金周出游人次将将创下新的历史记录[EB/OL].德州市旅游协会 2024-09-18- 17:11
[6]携程2024国旗庆旅游预测报告[R].2024-09-09
[7]2024国庆假日第一天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EB/OL]湖北文旅 2024-10-01 21:38
[8]文化和旅游部.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EB/OL]国新网
2024-09-30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