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件事做了5400个小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深圳龙华
2025-05-23 15:12:37

把志愿服务场所当成家的人

你见过吗?

在龙华

有这样一个人

她常常穿着一件文明实践指导员的马甲

行走在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超过5400个小时

甚至比待在公司和家里的时间还长

她就是

“闪亮龙华人”常运翠

【我的深圳故事】

01

从福田到龙华

见证产业热土蓬勃发展

常运翠与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孩子互动

常运翠与龙华的缘分,一开始仅停留在“安居”上。

常运翠是大学毕业通过校招来到深圳的。第一站来到宝安区,随后又投入福田区的“怀抱”,在保险行业开启了长达八年的奋斗旅程。

“在福田,我工作了八年,工作、生活似乎与福田‘融为一体’。”她本以为自己的生活会沿着熟悉的轨道继续发展,但没想到,习惯了待在福田的她,会“误打误撞”来了龙华。

“结了婚,就跟着丈夫来到龙塘社区居住了。”常运翠说,当踏入民治这片土地时,她心里有些落差感。彼时,民治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处处可见大片空地,在她看来,龙华似乎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然而,时光是最神奇的画笔,它在不知不觉中描摹着龙华的巨变。短短几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在民治这片土地拔地而起,她所生活的社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常运翠也逐渐接纳并热爱这里。

【我的深圳故事】

02

志愿服务延伸

微光成炬传递文明温度

常运翠在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简上)与市民交流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常运翠带着年幼的儿子参加社区活动,注意到维持活动秩序的志愿者。“刚来深圳的时候,我就对志愿服务感兴趣,但是那时候要注册成为志愿者,流程很烦琐。”而这一次,常运翠细细询问了怎样才能当志愿者,当志愿者需要干些什么,并正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对常运翠的选择,家人起初并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常运翠是妻子、是妈妈,更是一名公司在职员工,有闲暇时间多休息不好吗?为什么要做志愿者辛苦自己?但常运翠不这么认为。她说,自己做志愿者,更多是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在孩子心里埋下爱的种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越发爱上这重身份,她把业余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志愿服务,并在助人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2023年,常运翠参加“龙华文明号”爱心专列活动时,第一次接触到了文明实践指导员这支队伍。“当时,我对这支队伍一无所知,就像最初不了解志愿服务一样。”常运翠说,随着她真正加入这支队伍后,开始意识到在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基础上,更要有一颗主动的心。

她开始跟着“大部队”用脚步丈量民治,用行动去倡导文明。城区逐渐变好,常运翠自身也发生着改变,曾经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和陌生人交流的她,如今能热情地和居民打招呼;急性子的她,在与居民的沟通中,脾气也逐渐变得温和。

2023年年底,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简上)正式开放,家住附近的常运翠被选中担任“主理人”。任务重了,又要迎接即将来临的春节,常运翠为人手不足感到苦恼,此时,已经10岁的儿子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有时候忙,他帮我值守,让我能去开展其他工作,有时候活动缺人手,他就是那个搬搬抬抬的小小义工。”多年来,常运翠参与大小活动,只要有条件都会带上孩子,让孩子在“助人为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在她的带动下,儿子从小怀揣善意与爱心,并身体力行跟着妈妈做志愿服务。儿子10岁生日后,常运翠帮儿子注册成为了志愿者。“别看他成为志愿者没几年,但志愿者服务年限可远不止这些。”常运翠笑着说。

【我的深圳故事】

03

在服务中成长

聆听城市拔节生长之音

文明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文明实践队伍。在常运翠的手机里,有一个两百多人的微信群。每天群里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消息,如文明实践活动安排、志愿者报名接龙等。在她的相册里,堆满了文明实践活动的照片与视频。在她看来,最温暖人心的不仅仅是照片中一身亮眼的红马甲,更多的是居民眼中明亮的光。

仍活跃在保险行业的常运翠辛勤工作、事务繁忙,但对于志愿服务,她从不懈怠。多年来,常运翠不仅把家安在民治,也成功实现了在民治“乐业”。如今,她从“台前”退居幕后,既要做好管理中心各个场馆的工作,也要协调各种事宜,更要有主动靠前思维,多策划居民喜欢的活动。在多方努力下,常运翠尝试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如书法、茶艺等,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希望中心的资源能越来越丰富,常做常新。”常运翠说,她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未来能够培养起一支文明实践指导员骨干队伍,让更多文明实践指导员独当一面。

去年,常运翠获得第十届“闪亮龙华人”荣誉,愈发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每天往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常运翠的日常,她说,她会坚持活跃在文明实践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人。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当文明实践成为城市基因,当每一个人都拥有“无需提醒的自觉”,这座城区才能书写新的传奇,发生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原标题:《向光而行 用5400个小时服务传递温度》

采写 | 袁春燕 文/图

编辑 | 曾毅伟  校对 | 林玲

审核 | 李世钊

统筹制作 |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