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看一看,俺人生的第一件汝瓷作品,怎样?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国家3A级景区弘宝汝瓷文化园揭牌
范随州说,作为中华老字号,弘宝汝瓷人不能不了解柴烧窑,掌握柴烧技艺,因为这是汝窑和陶瓷烧制最早的历史
王振芳分享汝瓷烧制技艺和心得感悟
汪振军教授观看汝瓷精品展览
省城大学老师体验捏塑技艺,做一件属于自己的汝瓷作品
每一件汝瓷,都令人心神荡漾
记录记录再记录,举起手机拍摄视频,记者们全神贯注
7月22日,国际友人研学团在弘宝汝瓷文化园体验手工拉坯
弘宝汝瓷文化园对面的卧佛山脉
11月19日,“河南报业全媒体行·弘宝汝瓷站”一行20余人来到汝州市大峪镇,前往弘宝汝瓷文化园沉浸式体验汝瓷制作工艺,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此次活动由河南日报传媒和河南省老字号协会共同发起,旨在围绕“老字号企业应如何破圈”“老字号企业如何守正创新”“优秀的非遗技艺应如何传承”“非遗如何焕新”等问题,为中华老字号弘宝汝瓷的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雨后的弘宝汝瓷文化园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由央广网、中国工业报、河南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农村版、顶端新闻、大河报、河南法治报、大河网、正观新闻、郑州晚报等媒体记者,与郑州大学、郑州财经学院的专家学者、河南老字号协会有关人员,组成的河南报业全媒体考察团,在范随州、王振芳两位汝瓷大师的引导下,实地了解了弘宝汝瓷坚持柴烧的意义,参观走访了弘宝汝瓷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先生合作共建的国内艺术陶瓷领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及科技成果展示厅,体验了捏塑技艺。
技艺为根文化为魂
范随州说,弘宝汝瓷一直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非遗传承和发展。2017年,弘宝汝瓷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合作建立了国内艺术陶瓷领域第一家院士工作站,2019年建立汝瓷行业唯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汝瓷新材料及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汝瓷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以文化为魂。弘宝汝瓷始终坚持以开放的精神传承汝瓷文化,2017年投资建设的弘宝汝瓷文化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国家3A级非遗旅游景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先后接待来自北京、郑州及周边地市研学旅行人员30万人次。
“常新”才能“常青”
王振芳在分享时说,“常新”是弘宝汝瓷一直以来的追求。
从事汝瓷烧制以来,王振芳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技术,在造型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将作品融合现代设计元素,线条简洁流畅,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不失汝瓷的古朴韵味,作品“知味”系列专利作品《自在壶》在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获时尚创新奖。2023年,王振芳还获得河南省企业“创新达人”“创新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基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在产品研发上的不断创新,弘宝汝瓷取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汝瓷行业的一棵“常青树”。
聚焦关键问题为发展把脉问诊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老字号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这是摆在弘宝汝瓷面前的一道难题。
座谈会上,考察团成员从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实现老字号企业尽早“破圈”。
郑州财经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永表示,亲身体验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汝瓷的魅力,弘宝汝瓷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可以与高校开展更多合作,邀请范随州、王振芳两位大师到学校传经送宝。
郑州大学教授、非遗专家汪振军就非遗如何传播、如何加强与高校合作、如何讲好河南故事、传播中原文化给出了建议。优秀的非遗技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弘宝汝瓷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开展非遗教育、建立传承基地等方式确保非遗技艺得以延续。同时,要注重创新传承方式,让非遗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河南日报客户端朱西岭、正观新闻张玉韩等媒体记者分别从中华老字号应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讲述非遗故事,推动汝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河南日报传媒总经理助理申明贵在发言中提出:一是做好IP强化。包括企业IP,两位大师的个人IP,突出汝瓷国家地理标志IP,设计汝瓷标志性地标,吸引游客消费者前来打卡,组织柴烧开窑节等专属文化IP活动等。二是做好向美表达,作为3A级旅游景区,目前体验感不足,旅游标识牌不够,旅游线路不明晰,很多关键点、核心细节的设计向美表达不够。对外传播上,不够系统、精准。三是要全力向新发展。加大文创产品开发,拥抱年轻消费者,强化社群营销,同时借助各种展会进一步提升品牌、传播汝瓷文化。
“考察团是来给我们‘送经’的,弘宝汝瓷的发展正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期,考察团各位专家、记者的建言献策无疑是‘雪中送炭’。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做好汝瓷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让老字号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范随州说。